回應:今天所讀的經文教導我們一件很重要的事,什麼事?就是在聖殿服事的祭司他們是必須經過「授權」,獻祭時身上穿戴是有其規矩的,絕不是人想要怎麼做就怎麼做,所有的規矩完全出自於神的指示。(利8:1-5耶和華曉諭摩西說:你將亞倫和他兒子一同帶來,並將聖衣、膏油,…這就是耶和華所吩咐當行的事。)今天所讀的經文可以參照出29:1-37內容。這裡提到亞倫和他兒子承接聖職的事,神從前在西奈山上吩咐摩西製造會幕時,就已提到在膏亞倫和他兒子為祭司時所要獻的祭,及他們在就職以前,要遵照神告訴摩西的定例供職(利1-7章)。神為以色列人所規定獻祭禮拜的條例,可歸納有四個要點,說明如下:(1)須在指定的地方(在會幕裡);(2)按指定的時間安息(每日、每個安息日及諸節期);(3)按規定禮儀獻祭(指獻各祭的條例);(4)透過大祭司及眾祭司來獻祭,百姓不可私自獻祭。
親愛的弟兄姊妹,獻祭是神的指示,這是錯不了事,但怎麼獻祭?這是很重要的事;神早已在西奈山上告訴摩西,如何做才合宜、正確,討神喜悅。這些獻祭的禮儀及祭司接受培訓裝備等事宜,在今天的教會裡仍然適用;教會的牧師(祭司)如何產生呢?他們需經過一定神學養成教育(3-4年不等),畢業後再經過一段時間的服事;待教會弟兄姊妹覺得這位傳道人,確實適合成為教會的牧師,牧養群羊;經過眾人認可後透過教會的推薦,送到神學院申請考牧,神學院的師長覺得這傳道人確實是合格的,神學院才會同意教會的申請,進行後續考牧事宜;考牧需經過5-7位具有公信力的牧師(神學院院長、老師、及有牧會經驗的牧者),考牧合格後,這位傳道人才有資格被按立為牧師職務,行使牧師職責的服事。教會的牧師是神揀選的僕人,非常重要;若沒有經過一定程序的養育、裝備及具忠誠、順服、愛神愛人的心,他(她)是不適宜擔任教會傳道人,這正是神為何這麼看重祭司(牧師)職分的原因,因為牧師要代替「神」牧養祂的羊,當然不可隨便。(王牧師)
回應:今天所讀的經文主要在談「聖職禮」,什麼是「聖職禮」呢?是指亞倫和他的兒子被授予聖職的平安祭。此祭有個用意,就是承認「亞倫」與諸子取得聖職應有的權利與義務,可以享有奉獻到會幕裡的祭物屬他們的那一份,因為獻祭的條例中特別規定祭司生活供應的來源,使祭司的服事得到應有的供應,同樣祭司在服事時也相對要負起責任。這裡所獻上平安祭中,搖祭物的「胸」指定為摩西的份(利8:29),因這祭是他代表亞倫和他兒子所獻上的;這樣的分配,暗示亞倫被按立是「神」與「摩西」共同完成的。此祭最特別的地方是那「灑血」的儀式,平安祭通常是將血灑在壇的周圍,但在這裡則是抹在亞倫及他的兒子的「右耳垂」上,「右手大拇指」上,及「右腳大拇指」上(利8:23-24),「剩下」的血則灑在壇的周圍。摩西這樣的做法,是要使他們藉著「受膏」及「抹血」禮儀,得以成聖及潔淨,以致與這職分的要求相稱;這樣的儀式必須要連續七天,這些祭司都不可出會幕的大門。(利8:33你們七天不可出會幕的門,等到你們承接聖職的日子滿了,因為主叫你們七天承接聖職。)另,將血抹在右耳、右拇指和右腳拇趾上,是代表這些祭司願全身奉獻給神;祭司接受抹血,表示願全心全意負起這聖職責任,從今以後,當敬聽神的話語向百姓傳達。這些受抹血的祭司手所的拿、腳所走的路,完全要遵照神旨不可偏離,且不沾染世俗污穢,專心事奉神。
親愛的弟兄姊妹,當我們對於「聖職禮」有點認識後,有一天當神的呼召臨到你身上時,你是否願意回應神的呼召,接受神學裝備,被神差派出去到各地為「主」作工呢?在本章裡多次出現「都是照耶和華所吩咐摩西的(利8:9, 13, 17, 21, 29)」的話,代表摩西規定這些祭司這樣做,並非出自他本人的意思,而是出自於神的吩咐;既然是神的吩咐,神的百姓當然沒有任何理由可以拒絕,不去執行。神在舊約是如此要求祂的百姓,同樣在新約時代,神也要求「信」祂的人能順服在祂的旨意下。「順服」乃是「人」成聖的重要標記(彼前1:2)。祈求主,幫助我們這些蒙恩的人,願意順服主的帶領,遠離不合神心意的世俗之物,獻上自己心志為主所用,且願負起傳主福音的責任,走神喜悅的人生道路。(王牧師)
2021/02/05晨禱
今日的敬拜讚美:
「在耶穌的腳前」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shCA1uIfKPY
今日經文:「摩西 取點膏油和壇上的血,彈在 亞倫 和他的衣服上,並他兒子和他兒子的衣服上,使他和他們的衣服一同成聖。」(利未記 8:30)
默想題目:
默想音樂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mRLs5xTrneQ
・經文的理解
・神是怎樣的神
・神給我的教導與感恩
・應用和實踐
分別為聖就是在上帝的面前潔淨自己,因為上帝是輕慢不得的。
・今日禱告
✍️ 2021-12/17 讀經:利未記 第八章
✟受感的話語:
8:1 耶和華曉諭摩西說:
8:2「你將亞倫和他兒子一同帶來,並將聖衣、膏油,與贖罪祭的一隻公牛、兩隻公綿羊、一筐無酵餅都帶來,
8:3 又招聚會眾到會幕門口。」
8:4 摩西就照耶和華所吩咐的行了;於是會眾聚集在會幕門口。
8:5 摩西告訴會眾說:「這就是耶和華所吩咐當行的事。」
8:6 摩西帶了亞倫和他兒子來,用水洗了他們。
8:7 給亞倫穿上內袍,束上腰帶,穿上外袍,又加上以弗得,用其上巧工織的帶子把以弗得繫在他身上,
8:8 又給他戴上胸牌,把烏陵和土明放在胸牌內,
8:9 把冠冕戴在他頭上,在冠冕的前面釘上金牌,就是聖冠,都是照耶和華所吩咐摩西的。
8:12 又把膏油倒在亞倫的頭上膏他,使他成聖。
8:14 他牽了贖罪祭的公牛來,亞倫和他兒子按手在贖罪祭公牛的頭上…
8:18 他奉上燔祭的公綿羊;亞倫和他兒子按手在羊的頭上…
8:22 他又奉上第二隻公綿羊,就是承接聖職之禮的羊;亞倫和他兒子按手在羊的頭上…
8:20 把羊切成塊子,把頭和肉塊並脂油都燒了。
8:23 就宰了羊。摩西把些血抹在亞倫的右耳垂上和右手的大拇指上,並右腳的大拇指上,
8:24 又帶了亞倫的兒子來,把些血抹在他們的右耳垂上和右手的大拇指上,並右腳的大拇指上,又把血灑在壇的周圍。
✟受感的啟示:
〔利未記〕開頭用了七章講各樣獻祭的條例,當他們明白如何獻祭之後,就可以有就職禮;祭司就職禮是一個十分隆重的儀式,所以要把會眾聚集在會幕的門口,亞倫和他兒子就在會幕裡受膏立,整個就職禮歷時七天。
〔利未記 8:6-9〕亞倫和他兒子要穿上聖衣…聖衣包括有胸牌,上面有代表以色列十二支派的寶石,還有以弗得,是件背心,亦有外袍和內袍、冠冕和腰帶;胸牌那裡有烏陵和土明,是祭司用來探求神的旨意,原文的意思是「光明」與「完全」。
就職禮首先要潔淨帳幕內的一切器皿,使之成聖。
原因是「我要在那裡與以色列人相會,會幕就要因我的榮耀成為聖。 我要使會幕和壇成聖,也要使亞倫和他的兒子成聖,給我供祭司的職分。 我要住在以色列人中間,作他們的神。 他們必知道我是耶和華─他們的神,是將他們從埃及地領出來的,為要住在他們中間。我是耶和華─他們的神。」(出埃及記 29:43-46)神的目的是要住在人中間,與人相會,又叫人認識神,而步驟是先要會幕成聖,然後使人成聖。
就職禮的第二步是用膏油膏立大祭司亞倫。
是全身之首,膏頭等於膏了全身,把心智奉獻給神,分別為聖、歸神所用;受膏之後獻三個祭:贖罪祭、燔祭和平安祭(利未記 8:14、18、22);在承接聖職的平安祭中,最突出是灑血的儀式,是將血抹在亞倫和他兒子的右耳垂上、右手的大拇指上,和右腳的大拇指上…右邊通常指較重要和較好的位置,表示耳朵要聆聽神的聲音、向百姓傳達,手要在聖所事奉,腳要走在神旨意的道路上,不偏離、不沾世務。
大祭司亞倫和他兒子受膏的過程是不同的。
亞倫受膏是在宰羊之前(利未記 8:12),而他兒子受膏是在宰羊和灑血之後。亞倫預表耶穌基督,無罪的耶穌不需灑血就接受膏抹;亞倫的兒子預表每一個信徒,因我們都是君尊的祭司,而我們有罪,需寶血洗淨…亞倫和他兒子一同成聖,代表我們跟基督在祭司的事奉上合而為一。
✟禱告和回應:
親愛的主,願主的油膏抹在我們身上,使我們滿得聖靈的恩膏,說話行事都有能力,見證事奉滿有果效…人非聖潔,不能親近上帝,求主保守我們不沾染污穢,分別為聖,單單屬於上帝,讓我們有能聽的耳,有甘心服事的巧手,有一生忠心到底,順服神旨意的腳蹤,成為分別為聖,君尊的祭司。奉主耶穌基督的名禱告,阿們!
【出處】https://www.tpehoc.org.tw/2023/08/20/lev-day15
【經文】利未記8章1~9節
祭司承接聖職是一件非常嚴肅而且隆重的事,所以對於亞倫和他的兒子承接聖職之禮,神定規得非常仔細,聖經也敘述得非常仔細,從其中我們可以看見事奉神的尊榮、重要與不可輕忽的職責。
首先神要摩西將亞倫和他的兒子並會眾都召聚到會幕的門口,在那裡進行整個承接聖職的程序(參1~4節),這表示整個承接聖職的禮是行在神和人的面前。這個程序表明他們的職分不是私相授受的,而是神所設立的,不可以隨便看待。這也就是每年教會年會時,要在全體會友面前按立當年新任的同工,並為他們祝福的原因。教會中許多的事,不論是職分的得著或是金錢的處理等等,都要注意神旨意的印證和會眾的認同。有了神旨意的印證就有立場,不會偏離真理;有會眾的認同,就不易產生紛爭。就如保羅差派人帶教會的捐獻去耶路撒冷時,是打發教會挑選(不是保羅自己挑選)有好名聲的同工,而且至少兩人同行去處理這件事(參林後八18~20),就是很好的例子。
承接聖職有四個主要的步驟:洗身、穿衣、受膏和獻祭,每一個部分都有其深度的內涵。今天先分享前兩部分:洗身與穿衣。承接聖職的第一個步驟就是「把亞倫和他兒子帶來,用水洗了他們。」(參6節)洗身的意思就是潔淨,在祭司沒有潔淨之前不能穿上聖職的衣袍,因為神是聖潔的神,事奉祂的人必須聖潔(參彼前一15)。同理,教會在按立一個屬靈的職事時,必須留意當事者信仰和生活的見證。保羅就曾提醒提摩太,在按立監督和執事的職分時,要留意他們信仰和生活的見證。(參提前三7~10)
祭司的衣袍包含內袍、外袍、以弗得、帶子、胸牌和冠冕六個部分,這整套的祭司服顯明他們尊榮的職分,及事奉的意義和內涵。雜色的內袍,由細麻織的布做成(參出二十八4~5),象徵公義(參啟十九8);全藍的外袍,顯出祭司屬天的職分(參出二十八31~35);穿在外袍外面像短背心的以弗得,為大祭司所特有,在以弗得左右肩帶上的紅瑪瑙紀念石和掛在以弗得前面的胸牌,都刻著以色列十二個支派的名字,當大祭司進到至聖所的時候,要帶著這些名字為記念。這說明大祭司有一個責任,就是為神的子民代求(參出二十八6~12、15~30)。冠冕前面的金牌刻著「歸耶和華為聖」(參出二十八36),這顯明了祭司的地位、角色和服事應有的態度。
【回應】
親愛的天父,求祢保守我不輕忽每一個服事祢的職分,免得我得罪祢,奉靠主耶穌的聖名,阿們。
【禱讀】彼得前書1章15節
那召你們的既是聖潔,你們在一切所行的事上也要聖潔。
【出處】https://www.tpehoc.org.tw/2023/08/21/lev-day16
【經文】利未記8章10~17節
「膏抹祭司」可以說是承接聖職之禮中最重要的一部分,因為從這一刻開始,祭司才真正成為祭司。膏抹祭司的禮也有兩個部分:膏抹聖物,就是膏抹帳幕並其中的器皿和膏抹祭司。
摩西首先用膏油膏抹了帳幕和其中一切的器皿,使它們成聖(參10~11節)。會幕的物件就是祭司將來事奉的工作或內容,這是要讓祭司知道,他們事奉的內容也是分別為聖的。這成聖的意思一方面是指這些物件已經分別出來歸給神,另一方面也是指它們是聖潔的。
接著,摩西用膏油膏亞倫使他成聖,這是使事奉的人分別為聖。由膏抹的程序可以看到,事奉的內容是聖的,事奉的人也必須是聖的,是已經分別歸給神。對一個事奉神的人來說,唯有看見自己是分別出來歸給神的,才不會經常用世俗的眼光看自己,也不用世俗的東西摻雜在事奉的內容中。自卑、自憐、與人比較、爭競……,都不是從神的眼光看自己,那只會使自己成為單有職分的傳道人,而不是被「分別為聖」的傳道人。保羅提醒提摩太:「不可叫人小看你年輕,總要在言語、行為、愛心、信心、清潔上,都作信徒的榜樣。」(參提前四12)就是這個道理。
這膏抹既是行在會眾的面前,神豈不是也要會眾尊敬神選立的祭司?同樣,今天教會也當尊重神所選立的僕人(傳道人),按著聖經的教導與他們同工。
在祭司受膏後,承接聖職禮的高峰就是獻祭,而且是三重的獻祭,由贖罪祭開始,再燔祭,進而承接聖職之禮的羊。這三個祭禮各有重點,能讓我們更深認識祭司的事奉。
承接聖職的獻祭禮中,第一個獻上的是贖罪祭,這個次序和利未記開頭所介紹的祭禮有所不同,這是一個完整的贖罪祭,而且用的是最大的祭牲──公牛。「亞倫和他兒子按手在贖罪祭公牛的頭上」(參14節)說明了這是為他們贖罪,而且還要用祭牲的血抹在祭壇上四角的周圍,使壇潔淨,這再一次說明我們這個人或是我們的事奉,都需要主耶穌的寶血潔淨和遮蓋,這並非出於我們的意願或奉獻,乃是出於基督的救贖。
【回應】
親愛的天父,求祢保守我在事奉祢的時候能夠心存敬畏,免得我得罪祢,奉靠主耶穌的聖名,阿們。
【禱讀】路加福音1章74~75節
叫我們既從仇敵手中被救出來,就可以終身在祂面前,坦然無懼地用聖潔、公義事奉祂。
【出處】https://www.tpehoc.org.tw/2023/08/22/lev-day17
【經文】利未記8章18~36節
祭司禮中,獻燔祭的意義顯然是在提醒他們全然的奉獻和生命主權的歸屬,祭司如果不能認識到自己生命的主權已經完全歸屬於神,一切的事奉必須按照神的旨意為榮耀神而行,那麼在事奉的時候就容易出差錯。對一個真正把主權歸給神的祭司,他所做的不再是「我要……」,而是「神要……」。所以「聽命勝於獻祭;順從勝於公羊的脂油。」(參撒上十五22)這提醒對祭司或事奉神的人來說,更是貼切。
在承接聖職之禮的獻祭中,接下來的動作就是把羊的血抹在亞倫的右耳、右手和右腳指上,不論是亞倫或是他的兒子們都要經過這個程序,這和燔祭禮有彼此呼應的意味。一個事奉神的人在「聽神的旨意」、「做神的工作」和「行神的道路」上都容易偏離神的心意,所以一方面需要主耶穌寶血的遮蓋,一方面自己也需要格外的謹慎。
在承接聖職之後,祭司們要在會幕門口享用餅和肉,這是神給事奉祂的人特別的祝福―他們最先享用到祭肉,而且是必須享用,因為真正的祭肉乃是我們的主耶穌基督(參林前五7~8),這也是事奉者力量的來源。他們必須七天在會幕吃這些祭物,在聖經裡,「七」代表一個完整的數目,因此「七天」是提醒這些承接聖職的祭司們,他們在神面前的事奉是一生的,是何等重要而且嚴肅的提醒。對事奉神的人來說,的確是「一生事奉神,一生吃真祭肉,一生遵行神的旨意。」
在承接聖職之禮中,摩西扮演了重要的角色,由於摩西的忠心,使神的旨意能夠正確的被傳遞且執行,獻祭和祭司事奉的真理因此被建立。摩西的忠心,我們可以從第4節及第35節看得出來。第4節說:「摩西就照耶和華所吩咐的行了」,第35節說:「因為所吩咐我的就是這樣。」摩西所執行的事是完全根據神的吩咐,神如何吩咐,他就如何去做,不添加,也不減少;對所要傳遞的命令也是如此,「都是照耶和華所吩咐的」這樣的話,在摩西一生的事奉中,一共出現四十六次。就一個事奉神的人來說,實應留意怎樣忠心持守神所吩咐的命令,或執行、或傳講都是如此。因此傳道人該留意的,不是合我意與否的問題,乃是神的話究竟是如何說的。
【回應】
親愛的天父,求祢給我一個願意事奉祢的心,讓我的耳、我的手、我的腳只聽、只做、只行祢的旨意,而且是一生的事奉,奉靠主耶穌的聖名,阿們。
【禱讀】撒母耳記上15章22節
撒母耳說:耶和華喜悅燔祭和平安祭,豈如喜悅人聽從祂的話呢?聽命勝於獻祭;順從勝於公羊的脂油。
敬拜詩歌:這裡有榮耀 (讚美之泉)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61tcxSdsVjw
一、安靜:我依靠祢的慈愛,我的心因祢的救恩快樂!
二、讀經:利未記 8:1-17
1. 重點說明
從本章開始,連續三章談到亞倫開始要承接祭司的工作,第八章是承接聖職的禮儀。耶和華親自曉諭整個聖禮的程序,摩西則嚴嚴按著神的囑咐,為亞倫及他的兒子們施禮:潔淨、更衣、會幕中器物歸聖、膏立祭司、獻祭、抹血、彈血,這一切行動使人與物成聖。一個服事神的人,是從外到內都完全屬於神的,服裝上與人有別,罪要除掉(贖罪祭),生命要全然獻上(燔祭),並且從世界抽離安靜預備(七天潔淨期)。可見神不僅看重外在裝飾,更是看重內在生命。
2. 鑰節:又把膏油倒在亞倫的頭上膏他,使他成聖。摩西帶了亞倫的兒子來,給他們穿上內袍,束上腰帶,包上裹頭巾,都是照耶和華所吩咐摩西的。(利 8:12-13)
三、默想:
■亞倫承接聖職之禮是基於誰的吩咐?(v.4-5、v.9、v.13、 v.17)
■耶和華吩咐摩西所做的這些行動目的何在?(v.10-12、v.15)
■成聖不是一句話,乃是一連串的從外到內遵行神吩咐的行動。生命的成聖和服事的關係為何?我可以用怎樣的態度來面對服事?
四、禱告:求主鑒察我服事的心,求祢用祢的真理使我成聖,我願意過分別為聖的日子。我將自己的心、耳、手、腳,全獻給祢,聽命於祢,做祢的事,行祢的路。
五、安息:與主交談後,靜止在神之內,並在神的愛中安息,讓神的愛變化我們的生命。
六、記錄:
今日讀經進度:利未記 8 章
又把膏油倒在亞倫的頭上膏他,使他成聖。摩西帶了亞倫的兒子來,給他們穿上內袍,束上腰帶,包上裹頭巾,都是照耶和華所吩咐摩西的。(利8:12-13)
閱讀: 馬可福音4章35-41節 | 全年讀經進度: 利未記8-10章;馬太福音25章31-46節
耶穌醒了,斥責風,向海說:「住了吧!靜了吧!」—馬可福音4章39節
當我在印度欽奈學習開車的時候,在某天清早,我在交通繁忙的路段開車,教練就坐在旁邊。我非常緊張,緊張到本來要踩剎車卻一腳誤踩油門。我驚慌地看著車子猛然往前衝出去,但又突然停了下來。原來是一直坐在副駕駛座上的教練,穩穩地踩了剎車。當我驚慌地不知所措時,我的教練卻很平靜地穩住了情況。
馬可福音4章35-41節描述了耶穌平靜地睡臥在船上,門徒卻因海上狂風大作而陷入驚恐。驚慌的門徒叫醒了耶穌,祂才出來平靜了海上的風暴。為什麼耶穌能在風暴中平靜安穩,而祂的門徒中有些是經歷過不少風浪的漁夫,卻是驚恐萬分?
耶穌之所以能在風暴中平靜安穩,因為祂掌管一切的情況。我們的主不僅大有能力,所有的受造物和世上一切的事物都由祂掌管,這也包括我們所遭遇的各種處境。沒有任何情況是主不能掌控的。正如耶穌能夠平靜風暴(39節),祂也能夠帶領我們平安地經過危機與挑戰。
如果今天你正處在可怕的風暴中,請記得耶穌完全掌權。祂不僅能將平靜安穩帶進你心,祂也能帶你走出風暴。
你現在正經歷什麼樣的風暴?
你可以用什麼方式提醒自己,耶穌完全掌管你的處境?
主啊,謝謝祢,因為祢以慈愛與能力,保守看顧我。
幫助我能全然信靠祢,深信祢完全掌管我的處境。
作者: 慕恩澤 (特約作者) | 其他作者
靈糧透視
在馬可福音4章35節至5章43節這一大段的內容中,馬可講述了四個神蹟以證明耶穌是彌賽亞,是「上帝的兒子」(馬可福音1章1節),祂擁有絕對的權柄,掌管這世界大自然的力量(4章35-41節),掌管靈界的勢力(5章1-20節),掌管人的疾病(5章21-34節)和死亡(5章35-43節)。這四個神蹟回答了門徒的疑問:「這到底是誰?」(4章41節)並且顯明了耶穌是掌管萬有的全能真神。不過,在這段經文中,馬可展示出最驚人的一個對比:在耶穌顯明祂具有上帝的權能之前(39節),我們看到耶穌人性脆弱的一面,祂是那麼疲倦,以致猛烈的風浪都沒能把祂驚醒(38節)。在猶太人的心目中,只有上帝才具備掌管海洋和風浪的能力(詩篇65篇6-7節,89篇8-9節,107篇29-30節,以賽亞書51章10節;那鴻書1章3-4節)。
沈啟智(特約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