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文:
亞當又與妻子同房,他就生了一個兒子,起名叫塞特,意思說:神另給我立了一個兒子代替亞伯,因為該隱殺了他。塞特也生了一個兒子,起名叫以挪士。那時候,人才求告耶和華的名。(創世記4:25-26)
以諾活到六十五歲,生了瑪土撒拉。以諾生瑪土撒拉之後,與神同行三百年,並且生兒養女。以諾共活了三百六十五歲。以諾與神同行,神將他取去,他就不在世了。(創世記5:21-24)
讀聖經,常常會看到一些令人感到索然無味的記載,就像創世記第五章二十一到二十四節,除了記載人類的年齡很長、令許多人羨慕之外,並沒有對他們的生活有任何精彩的描繪;在那個時代,沒有行動電話、沒有網路、沒有娛樂節目、沒有百貨公司、沒有夜市、沒有遊樂場,也沒有方便的交通工具可以遠行旅遊,很難想像活好幾百歲的人在做些什麼事?聖經記載他們的人生只用簡短幾個字~「……生兒養女……就死了!」感覺真是單調、乏善可陳的生活。而這樣的生命和記載,在創世記第五章裡一連有八位:亞當共活了九百三十歲就死了;塞特共活了九百一十二歲就死了;以挪士共活了九百零五歲就死了;該南共活了九百一十歲就死了;瑪勒列共活了八百九十五歲就死了;雅列共活了九百六十二歲就死了;瑪土撒拉共活了九百六十九歲就死了;拉麥共活了七百七十七歲就死了。(參創世記5:5-31)彷彿,除了生兒養女之外,人生沒有什麼其他的事可做,也看不到生命的價值。或許當年的人見了面,會互相比較誰長壽,但先決條件是他們的記憶力必須很好,若像現代長者一樣~幾十年前、幾個月前、甚至幾天前的事情都忘記了;那麼,當年那些人每天的談話可能是:「八百年前的事情,誰會記得啊?!」
在一連串「……生兒養女……就死了!」的敘述中,有一個與眾不同的亮點:「以諾共活了三百六十五歲。以諾與神同行,神將他取去,他就不在世了。」(創世記5:23-24)顯然,聖經把「就死了」與「不在世了」作對比,表示不同的事情與不同的結果。我們或許很難明瞭當時的人如何看待死亡,但是以諾的消失、被神取去,顯然對當時的人來說,是一個特殊事件,足以讓所有的人知道:被神取去的不在世與死亡之間有截然不同之處。從人的眼光來看,以諾是那個世代最短命的人(以今天一般世俗的觀點看,以諾就是一個不蒙福的短命人),但按著聖經記載,以諾卻是在他所處的世代中,最蒙神悅納、祝福的生命,因為他與神同行了三百年,獲得被神取去的祝福。如果今天教會告訴人們,與神同行的結果,是比其他人活在世上的時間更短,不知道還會有多少人想要信耶穌?!然而,以諾的生命的確是值得我們深思:生命不在乎在世年歲的長短,而在乎在神手中的永恆。短暫在世生命的終點,是無奈的結局~就死了,而永恆天上生命的獎賞,卻是透過與神同行得到的恩寵~被取去就不在世了。
因此,我們可以從以諾的生命和其他人生命之間的不同,來思考與神同行的真諦與意義,進而得到與神同行的生命和恩福。
一、 與神同行~是經歷生命轉變後才能有的結果
從邏輯的角度看來,以諾生命的前六十五年並沒有與神同行,他跟列祖一樣,在年輕的時候就結婚生子(當時六十五歲就結婚生子,應該還算是早婚、早生的吧!)他跟先祖一樣,對「耶和華~神」的認知、認識,明顯是不夠的。創世記記載:「塞特也生了一個兒子,起名叫以挪士。那時候,人才求告耶和華的名。」(創世記4:26)也就是說,在塞特生以挪士之前,人們對公開敬拜神的態度和認知是模糊的,也顯現亞當、夏娃犯罪以後,人們跟神關係漸漸疏離的現實,甚至從拉麥(該隱的孩子)傲慢不羈的話語上,我們看到罪惡的影響,使人越來越惡,也與神的關係越來越遠:「拉麥對他兩個妻子說……壯年人傷我,我把他殺了,少年人損我,我把他害了,若殺該隱,遭報七倍,殺拉麥,必遭報七十七倍。」(創世記4:23-24)
然而,在那樣的一個混亂時代裡,以諾卻可以一甩自己六十五歲以前的生命狀態,擁有一個與眾不同、與神同行的新生命樣式,顯然有一些特別的經歷發生在他的生命中。值得我們深思的是:在人們開始求告耶和華之後,並不是每個人都被肯定、成為與神同行的人;所以,「求告耶和華」和「與神同行」之間,是有所不同的。不要認為你求告神,就等於你與神同行,除非我們的生命是改變的,是配得靠近神、可以與神同行的生命,才能像以諾一樣,獲得神特別的青睞、蒙受神格外的恩典。與神同行的原文含意是「跟著神來來去去」,有時時刻刻跟神在一起的意味。我們要如何保持時時刻刻與神在一起,跟祂來來去去呢?至少有兩方面需要注意並確實做到的。
首先,「神不與罪人同行!」正因為神不與罪人同行,如果以諾沒有回歸到神的心意、法則中,就不可能得到「與神同行」的事實和評價。聖經多次提到神是聖潔的:「我是耶和華你們的神;所以你們要成為聖潔,因為我是聖潔的。你們也不可在地上的爬物污穢自己。我是把你們從埃及地領出來的耶和華,要作你們的神;所以你們要聖潔,因為我是聖潔的。」(利未記11:44-45)﹔「你們要追求與眾人和睦,並要追求聖潔;非聖潔沒有人能見主。」(希伯來書12:14)我們怎樣讓自己的生命被煉淨、被塑造……成為聖潔,並維持在一個可以與神同行的光景?這是今天每一個基督徒必須劍及履及,好好思考與操練的生命功課。不要老是怪罪環境或是身邊的人、事、物拖累自己,因為以諾的環境絕對沒有比我們更好,但他卻可以分別為聖、操練並保守自己與神同行三百年(感謝主,我們只需要努力一百年不到就可以了,應該比以諾更容易做到。)所以,我們當殷勤,與敬虔的基督徒一起操練、保守生命,好好與神同行。
其次,「要有深愛耶穌的心志」,如果我們並不夠愛祂,就不會願意專注在神身上,自然也無法與祂同行。神存在我們的心靈中,但若我們沒有愛祂的心志、關注祂的行動,沒有以祂為主、好好跟隨的心志,那麼即使耶穌就在你身邊,心卻相隔天涯之遠。有些基督徒跟神的關係,像形同陌路的兩個人,雖看似在一個屋簷下,看似一起逛街或做事,但實際上彼此之間卻沒有任何交集或連結。雖然聖經中看不到以諾生命轉變的關鍵原因為何?但我們可以看到他跟所有先祖和後代生命的不同,這先決條件必須取決於他對上帝的認識,與一般人有所不同。因為,如果沒有真的認識上帝,就不可能愛上祂,又怎會渴望討祂喜悅?又如何與祂同行?我們都嚮往以諾、嚮往與神同行,因為我們都嚮往「被神取去,不見死亡」這種特別的恩福,但我們是否像以諾一樣在經歷生命的改變之後,更深、更真、更努力地去愛神~愛耶穌呢?或是力求生命蒙神的悅納,並且付上代價去得著生命的改變呢?如此,我們不但能得著與神同行的生命,也能領受與神同行的恩福。
二、 與神同行~是長時間的狀態,不是一個成就的終點
不要以為以諾是因為某一天,生命得到了一個奇妙的改變,之後他就可以理所當然地與神同行三百年,直到見主面的那日。這裡所講的「與神同行」是一種生命狀態的持續,在那三百年裡,以諾並不是一個聖人,也不是一個完全人,而是他願意讓自己的生命步伐不斷修正,並維持在與神同行的狀態裡。從以諾的角度來看,與神同行並不會影響自己該有的生活,他還是生兒育女。有人以為:與神同行必須拋下許多原有生活中的人、事、物,像耶穌告訴門徒:要放棄自己的家人和原有的工作。其實,耶穌所說的,是作門徒的心志,是我們心態上必須先有的次序調整,而不是真的要基督徒拋下一切不管。誠然,若我們的生命不能有對的次序和正確的心態,我們如何能成為一個真正與神同行的人?!
從上帝的角度來看,與神同行並不是一天、兩天的成就,而是一生的選擇~選擇讓上帝介入我們每一天的生活。你願意讓上帝介入你生活有多深?多少?認真想想:多少時候,我們只有在缺錢的時候、失戀的時候、生病的時候、遇到困難和危險的時候,才要上帝介入我們的生活,其他時間和事情,我們根本不要祂管我們,甚至希望祂離得越遠越好,這樣選擇性地倚靠神、有所保留地讓神介入生活,並不是與神同行的生命表現。一個有趣的數字:以諾共活了三百六十五歲,恰巧與一年有三百六十五天吻合,或許是一個有趣的巧合,也是一個有趣的提醒:與神同行是一年三百六十五天,每天的事情,不是每個禮拜天的工作或功課,不是每天早晨靈修或晚禱的修行,不是從事屬靈活動才發生的事情。我們每天都必須堅持並且警醒,好保持自己在基督裡,才能真正地讓「神與我們同行」。不要忘記:聖潔的神是不願意靠近、也不能靠近有罪的人,除非我們持續願意悔改,以及透過禱告,讓神改變自己。所以,與其說以諾與神同行,或許換另一個更精準的話是~以諾不斷地煉淨自己的生命,使得神願意讓以諾跟祂在一起,祂也願意親近以諾,帶著以諾同行,直到祂接以諾回到祂永恆的家、回到祂的懷抱裡。
以諾生命的改變是一個重要的關鍵,但改變不是一個時間點上的悔改,而是生命保持在長時間裡,不斷地能討神喜悅,這才是以諾能與神同行、並且蒙福的重要課題。今天許多基督徒認為我已經得救了、已經受洗了,就忽略了與神同行需要不斷地修正自己的心態和腳步,漸漸地走自己想要走的路、偏離神,還回頭問上帝:「為何不與我同行?」有些人則是希望上帝修正祂的路線,最好能跟著我們所喜歡的世俗路線修正,認為這才是符合時代潮流和進步的表徵。但是,神的道路,是不會隨時間或環境改變的,因為跟隨祂的腳步,必須走真理的道路,如果我們不能修正自己的腳步與祂同行,那麼我們就等同聖經所說的:「我們都如羊走迷;各人偏行己路。」(以賽亞書53:6a)我們必須知道:成聖是一個長時間的旅程,是一個與神同行的旅程,是不斷在基督裡、在聖靈裡,省察自己、修正自己、改變自己的旅程,你是一個願意像以諾一樣,持續三百年不斷修正自己與神同行的人嗎?(說得實際一點,我們比以諾來得更輕省才對,因為我們可能只需要花三十年、五十年、八十年來持守自己與神同行的生命,就可以得到神所賜的永生和一切在基督裡所應許的祝福了。)
三、 與神同行~是得著神所要的,而不是得著人所想的
在以諾的年代,人的壽命都有八、九百歲,可以說是今天許多人所羨慕的長命百歲吧!但是以諾卻只活了三百六十五歲,在那個時代算是短命的,大約是一般人平均年齡的二分之一到三分之一(一個另類的假設,搞不好當時的人,還更羨慕以諾可以那麼短命,因著與神同行,就可以早早地離開世界。),以人的眼光來看,一個與神同行的人,上帝怎麼不讓他成為人類歷史上最長壽的人呢?反而讓瑪土撒拉專美於前地活了九百六十九歲?一個與神同行的人,豈不是更應該活得更長壽嗎?當人們的眼光著眼於這個世界的時候,就會以人們認為好、為美的事物作為我們一生所追求的,卻忽略了上帝要給我們的。以諾如果能與神同行一千年,從人的眼光看豈不是更好?但如果這一千年,每天都要與罪惡爭戰、每天都要謹慎自守、儆醒禱告,才能戰戰兢兢地保持自己在世上與神同行,你真想要嗎?還是到主那裡,在一個沒有罪惡、沒有痛苦與死亡的國度裡,天天與主同住,哪個更是上帝所祝福的呢?
我們很容易受到世界一般人的價值觀影響,判斷人生在世應該得著的,也追求那些人們以為好、以為美、以為有價值的人、事、物。但上帝要我們得著的,卻往往與世人所要的相反,人自己想要得到的,多半是功名利祿、榮華富貴、平安幸福、愛情享樂……,但神賜福我們、要我們得到的,卻是永恆的生命、心靈的滿足與自由、內心的平靜與安穩、以及不被罪惡和魔鬼捆綁、傷害的生命。
一起來思考這個故事:有一個人到沙漠探險、尋寶,他一路不斷地撿拾到各種寶石、珍品,他不僅行囊滿載,甚至寶藏馱滿了駱駝身上。正當他準備回家時,卻發現身上的水用盡了,就在他即將脫水而亡的時刻,看見前方有一個賣水的,他上前要求買一瓶水,但對方卻說:「一瓶水的價錢,是你身上全部的財貨。」請問,如果是你,你買不買?付出身上所有辛辛苦苦得來的財貨,你願意換?還是不換?如果換了、買了,你不是白忙一場?但如果不買、不換,你所忙碌得來的,仍然將隨著你生命的殞落而毫無價值。
這就是我們人生的寫照,多少時候,我們就像那個進入沙漠努力尋寶、累積一切的人,但等到我們得著了很多的時候,才赫然發現我們的水(就是我們的生命)快用盡了。多少人到最後,只能感嘆卻無奈地,眼睜睜看著自己有限的生命殞落,看著自己勞碌一生的所得毫無價值、白忙一場。但幸運的人,還能遇到賣水的,還有機會拿所有的換一瓶水。今天,耶穌基督就是那個願意賜給我們生命之泉的上帝,祂不但願意給我們永生,還願意讓我們保留努力所得的產業,我們怎能錯過這樣一個「賜永生生命和今生祝福(賣水的)」的上帝呢?你每天所追求的,是自己想要的?還是神希望你得到的?你決定走自己的路?還是堅定與神同行呢?改變你的價值觀,突破舊有的眼光,看見神要給你的永生和祝福,不要被世俗的價值觀牽著走,而盲目地追求世人所要。按著神要給你的祝福,向著永生的標竿,好好與神同行吧!
聖經中記載了幾個家譜。有些人認為這些家譜記載了家族、支派和國家的整個歷史;也有些人認為它們並非包括每一個人,只記錄了有名聲的人或族長。某某生某某可表示父子關係,也可表示某某是某某的祖先。因為在很久以前,有許多地方文字記載的東西很簡單原始,甚至沒有甚麼文獻。希伯來人把民族的歷史口傳給後代,家譜就成為一個概要,幫助他們緊記歷史。家譜不斷延伸且世代相傳,它不但保存了家族的傳統,更重要的是印證聖經的應許-要來的彌賽亞耶穌基督會是亞伯拉罕的後裔。從聖經記載的族譜,我們認識到 神一個有趣的特性:祂不只看重民族或國家,祂更看重每一個人,所以 神用人的名字稱呼人,提到他們的壽數和他們的後裔。當你在茫茫人海中感到迷失時,請謹記 神愛每一個人,祂愛你也關心你!
回應:創5:6「塞特活到一百零五歲,生了以挪士。」以挪士這位先祖非常重要,怎麼說呢?在創4:26特別提到「塞特也生了一個兒子,起名叫以挪士;那時候人才求告耶和華的名。」,這意思是說,在以挪士出生前的亞當、塞特曾有一段時間他們仍處在悖逆不悔改的期間,遇問題仍不願求告耶和華的名,靠自己仍不願尋求耶和華幫助,一直到「以挪士」出生後他們才願意認罪悔改尋求耶和華的面「求告耶和華的名」。我們從亞當家譜所述(創5:3亞當活到一百三十歲,生了一個兒子,形像樣式和自己相似,就給他起名叫塞特。創5:4亞當生塞特之後,又在世八百年,並且生兒養女。創5:6塞特活到一百零五歲,生了以挪士。創5:7塞特生以挪士之後,又活了八百零七年,並且生兒養女。),亞當、塞特、以挪士三代間是有重疊的時間,從這重疊時間研判得知亞當及塞特仍有一段時間不願尋求耶和華的面,直到以挪士誕生後,這祖孫三代才開始願意「求告耶和華的名」。
親愛的弟兄姊妹,「求告耶和華的名」重不重要呢?牧師認為非常重要,神的兒女若不求告耶和華的名,請問我們遇問題要請誰來幫助呢?當我們「求告耶和華的名」時,神的救恩就會臨到我們。一個懂得求告主名的人,他是一個蒙福的人。祈求主幫助我們天天都能「求告耶和華的名」,幫助我們能平安度日,不論今日的疫情或其他任何困難,祈求主都能幫助我們平安解決。(王牧師)
回應:從今天所讀的經文,我們可以歸納二個特徵,其一:這些被提名的先祖在世都很長壽,從365歲到969歲不等;其二:這些先祖他們前後至少三代會有一段共處時間,若不是神的恩典,不容易有這機會三代同堂。我們來看一個例子:以諾活到六十五歲,生了瑪土撒拉。以諾生瑪土撒拉之後,與神同行三百年,並且生兒養女。以諾共活了三百六十五歲。(創5:21-23)以諾的兒子瑪土撒拉在187歲時生了拉麥,這時以諾已經252歲了,與兒子瑪土撒拉及孫子拉麥至少相處的時間有113年,這對現今的人類來說,這是件多麼可望的事。
親愛的弟兄姊妹,我們看到以諾65歲開始,與神同行300年,這件事讓我們可以聯想到什麼事呢?牧師個人認為,以諾從65歲認識這位真神後,他便緊緊跟隨神,及教養下一代認識這位真神;雖然聖經沒有描述以諾是如何跟隨神,但我們可以想像以諾的「屬靈生命」操練一定做的非常紮實,他應該有天天向神禱告、祈求,過聖潔生活,才有可能與神同行這麼長的時間。以諾跟隨神的這些好榜樣,正是我們現今屬神兒女需學習的功課,我們需要在屬靈生命上扎根,好好讀聖經、禱告、過群體生活,帶領下一代的孩子認識神。我們雖不知道自己還能活多久,但懇求神讓我們能與神同行直到見主面,這期間都不離開神,願意為主多作工。(王牧師)
以諾與神同行。(創五24)
一個人屬靈生命與個性的考驗,不是在特殊情況下的表現,乃在平凡無奇的時日中所行所作。人的價值視乎他在隱藏時對普通事物所抱的態度(比較約一36)。要達致與神同步的境地,是一件痛苦的事,那是屬靈上「第二陣風」的經歷。學習與神同行,總有跟不上祂步伐的困難;但一旦跟上了,所表現的唯一特質,就是神的生命。個人的生命在與神結合中隱藏了,所表現的只有神的步伐與能力。
與神步伐一致是不容易的,因為一開始與神同行,就會發現我們才走了三步,祂已在老遠了。祂有祂作事的方法,我們必須學習並接受操練,才能以祂的方法作事。耶穌「不灰心,也不喪膽」,因為祂從不以自己的觀點去行事,而是以祂父的觀點,我們也要如此。屬靈真理是在薰陶下學習的,而不是靠頭腦的推理。神的靈改變我們看事物的態度,於是從來不可能的事,也變得可能了。與神同行,就是與神聯合。要做到這個,需時甚久,但要持之以恆。不要因現在的痛苦而放棄,不久,你會得著新的異象與目標。
✍️ 2021-09/15 讀經:創世記 第五章
✟受感的話語:
5:1〔亞當的後代〕記在下面。(當神造人的日子,是照著自己的樣式造的,
5:2 並且造男造女。在他們被造的日子,神賜福給他們,稱他們為「人」。)
5:3 亞當活到一百三十歲,生了一個兒子,〔形像樣式〕和自己相似,就給他起名叫塞特。
5:4 亞當生塞特之後,又在世八百年,並且〔生兒養女〕。
5:21〔以諾〕活到六十五歲,生了瑪土撒拉。
5:22 以諾生瑪土撒拉之後,〔與神同行〕三百年,並且生兒養女。
5:23 以諾共活了三百六十五歲。
5:24 以諾與神同行,〔神將他取去〕,他就不在世了。
5:29 給他起名叫〔挪亞〕,說:「這個兒子必為我們的操作和手中的勞苦安慰我們;這操作勞苦是因為耶和華咒詛地。」
✟受感的啟示:
亞當的後裔,〔創世記 第四章〕「該隱」的家族,完全不在上帝的計畫中;「賽特」的家族是被上帝揀選的,他們都有生兒養女,並記載他們生命的年歲,他們的名字都具有屬靈的意義。
1. 亞當:屬土的人。
2. 塞特:在基督裡有新的生命。
3. 以挪士:認識自己的生命是軟弱的、必死的,所以開始呼求主名。
4. 該南:要得著基督為我們的產業。
5. 瑪勒列:是蒙神所喜悅,並稱讚的。
6. 雅列:謙卑的人。
7. 以諾:學習認識上帝的心意。
8. 瑪土撒拉:他死時,上帝的審判就必臨到。
9. 拉麥:竭力多作主工。
10. 挪亞:在主裡得安息和安慰。
11. 閃、含、雅弗:結實纍纍,滿得勞苦的果效。
(參照黃迦勒:《基督徒文摘解經系列──創世記註解》)
這裡面有位與上帝同行的「以諾」,他被主接走(被提),是得勝者,不會經歷死亡的痛苦,其他的人即使活到900多歲,最後結局是都死了。
以諾生命最短只有365歲,他預表主再來之前〔初熟的果子〕,也要如此被提(啟示錄 14:4)。生命具有意義在於我們與上帝親密的同行(賽特的後裔),而不是在世界中的豐功偉業(該隱的後裔);但不表示愛主的人,沒有名聲,因為主會提升我們作首不作尾。
「生兒養女」是件神聖的事,藉著養育孩子,我們能體會天父的心,了解我們是按照上帝的形象(裡面的性情)和樣式(外面的長相)造的,我們的孩子一定像我們(亞當的後裔),如果我們是上帝的孩子,有天一定會像主(基督的後裔),如果我們敬虔愛主,孩子們會有生命的榜樣。
「挪亞」預表大災難後得勝被提的信徒。
他的孩子「閃」讓他得名聲;「含」讓人得溫暖;「雅弗」開始擴張、增大,並經歷美好。
✟禱告和回應:
主啊!我們的心渴望與上帝親密同行,如同以諾清楚知道上帝的心意,生兒養女,有敬虔的後裔,能被提如同初熟的果子;求主讓我們的孩子如同挪亞般的順服,能為我們的操作和手中的勞苦安慰我們,如此禱告是奉主耶穌的聖名祈求,阿們!
*木柵衛理堂每日靈修:
https://spotty-leaf-581.notion.site/2022-08-10-5-1-32-084376a907284c6c9197397829284ac4
一、聚焦於神
目的:把我們的心思意念聚焦在神身上,歡迎聖靈的工作。
1. 安靜預備心
2. 詩歌敬拜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sW4TX5yMxjk
二、閱讀經文
創世記5:1~32
5:1 亞當的後代記在下面。(當上帝造人的日子,是照著自己的樣式造的,
5:2 並且造男造女。在他們被造的日子,上帝賜福給他們,稱他們為「人」。)
5:3 亞當活到一百三十歲,生了一個兒子,形像樣式和自己相似,就給他起名叫塞特。
5:4 亞當生塞特之後,又在世八百年,並且生兒養女。
5:5 亞當共活了九百三十歲就死了。
5:6 塞特活到一百零五歲,生了以挪士。
5:7 塞特生以挪士之後,又活了八百零七年,並且生兒養女。
5:8 塞特共活了九百一十二歲就死了。
5:9 以挪士活到九十歲,生了該南。
5:10 以挪士生該南之後,又活了八百一十五年,並且生兒養女。
5:11 以挪士共活了九百零五歲就死了。
5:12 該南活到七十歲,生了瑪勒列。
5:13 該南生瑪勒列之後,又活了八百四十年,並且生兒養女。
5:14 該南共活了九百一十歲就死了。
5:15 瑪勒列活到六十五歲,生了雅列。
5:16 瑪勒列生雅列之後,又活了八百三十年,並且生兒養女。
5:17 瑪勒列共活了八百九十五歲就死了。
5:18 雅列活到一百六十二歲,生了以諾。
5:19 雅列生以諾之後,又活了八百年,並且生兒養女。
5:20 雅列共活了九百六十二歲就死了。
5:21 以諾活到六十五歲,生了瑪土撒拉。
5:22 以諾生瑪土撒拉之後,與上帝同行三百年,並且生兒養女。
5:23 以諾共活了三百六十五歲。
5:24 以諾與上帝同行,上帝將他取去,他就不在世了。
5:25 瑪土撒拉活到一百八十七歲,生了拉麥。
5:26 瑪土撒拉生拉麥之後,又活了七百八十二年,並且生兒養女。
5:27 瑪土撒拉共活了九百六十九歲就死了。
5:28 拉麥活到一百八十二歲,生了一個兒子,
5:29 給他起名叫挪亞,說:「這個兒子必為我們的操作和手中的勞苦安慰我們;這操作勞苦是因為耶和華咒詛地。」
5:30 拉麥生挪亞之後,又活了五百九十五年,並且生兒養女。
5:31 拉麥共活了七百七十七歲就死了。
5:32 挪亞五百歲生了閃、含、雅弗。
三、默想經文(靈修筆記)
1. 簡單描述這段經文的重點
2. 抄錄一節最喜愛的經文
3. 透過今天的經文怎麼應用在生活中
4. 使用今天的一段經文禱告
5. 分享在靈裡對今天經文的感動
6. 回顧靈修後對神作為的經歷
《活潑的生命》的默想與應用:
1. 賽特與亞當的形像相似,意味著什麼?要成為使後代能夠延續信仰的家庭,需要具備什麼條件?
2. 以諾在地上如何生活?「世人眼中成功的人生」和「與上帝同行的人生」二者中,何者才是真正的祝福?
四、回應禱告
用所默想領受的內容向神禱告:
1. 讚美和感謝:讚美神的各樣屬性、感謝神的恩典和作為。
2. 認罪和釋放:為個人、家族、城市及國家的罪,認罪悔改(含認同性的罪悔改),從罪和黑和的權勢中得著釋放。
3. 挑戰和盼望:面對前方的挑戰和問題,領受從神而來的教導和應許,宣告從神而來的得勝和祝福。
五、迎向今天
1. 簡單寫下靈修心得,重溫神在我們生命中的提醒、教導及帶領。
2. 把一節經文或生活應用的重點記在心中,帶進一天的生活中。
3. 最重要的是,持續讓耶穌在一整天的生活中與我們同行。
六、進深學習
1. 每日金句:
創5:24 以諾與上帝同行,上帝將他取去,他就不在世了。
2.活潑的生命-CGNTV中文台牧者分享: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8DuEDA5OJi8
3. 活潑的生命-LTD清晨QT敬拜禱告時刻:
https://www.youtube.com/user/rogerytw/videos
4. 一年一遍聖經速讀進度:
歷代志上11~12
https://spotty-leaf-581.notion.site/08-10-11-12-36f8e27038d343319303bd1141137ed5
5. 總會每日三讀三禱內容:
https://www.youtube.com/channel/UC6g0LpDWyUeTk4-Bz1gVAuQ/videos
【出處】https://www.tpehoc.org.tw/2023/01/07/gen-day19
【經文】創世記5章1-20節
這裡又一次強調人是按照神的形像造的,「並造男造女」,這告訴我們:創造的男子和女子是沒有差異的,他們在創造的那一天,神都賜福給他們。
在這一段經文中反覆地出現了「某人活了多少年生了兒子,又活了多少年並且生兒養女,共活了多少年就死了」,這說明了人生的兩件大事就是生育與死亡,人的歷史也是如此反覆,死的字眼一再出現,實現神所說「你吃的日子必死」的話。人的一生也就是在為死亡預備,那是每個人必走的路,因為世人都犯了罪(參羅三23),罪的工價乃是死(參羅六23),死後且有審判(參來九27),我們是否預備好面對死後那必有的審判呢?
我們每一個人都是亞當的後代,都是按著神自己的形像被造的,並且有男有女。神為亞當、夏娃起名並且賜福給他們,這表明了神和人的關係就是父親與兒女的關係,正如創世記中的許多父親為兒子命名、為兒子祝福一般。(參創九26、廿七27、四八15、四九29)
塞特與亞當的相似,就如亞當和神相似,這再次顯示亞當和塞特的那種父子關係,相等於神和亞當的關係。神不但創造了亞當,也是他的父親。「與亞當相似」(參3節)這句話暗示現在地球上的人類都是亞當的後裔,我們都繼承了亞當的原罪。雖然我們明白這個道理並敬畏神,但仍具有原罪的形態。若認真反省,就會承認自己真的是罪人,心中具有罪惡的想法,不考慮別人,只是為自己,這些不是學來的,而是遺傳下來的罪惡。
【回應】
神,祢創造我是要我能生養眾多,我將我肉身及屬靈裡所生養的都獻在祢的面前,讓我在世完成祢所託,回到祢面前時我能有帳可交、被祢稱讚。
【禱讀】創世記5章1~2節
當神造人的日子,是照著自己的樣式造的,並且造男造女;在他們被造的日子,神賜福給他們,稱他們為「人」。
【出處】https://www.tpehoc.org.tw/2023/01/08/gen-day20
【經文】創世記5章21~24節
以諾六十五歲的時候生了一個兒子,起名瑪土撒拉(參21節)。他在生了這個兒子之後就開始與神同行。為何生子前沒有與神同行,反而在生子後與神同行?原來瑪土撒拉的意思是:「他死後那件事就來了。」那究竟是指甚麼?瑪土撒拉活到九百六十九歲就死了,他死的那一年,正是孫兒挪亞六百歲那一年,也就是洪水氾濫地上的那一年。以諾因為看見「瑪土撒拉」這個異象,就起了敬畏神的心,開始與神同行。
與神同行就是不越過神,不自以為是,不照自己的觀念和喜好做事,也不在神以外做事。與神同行乃是以神為我們的中心,照著祂的啟示和引導,與祂同做一切祂要做的事。這不僅是為神生活,為神做事,更是遵照、跟從神生活行事。以諾就是這樣與神同行,遵照、跟從神生活行事;他不照著自己的喜好或觀念,也不照著當時的時代潮流。
以諾與神同行三百年,這不是一天、兩天的跟隨;不是一年、兩年的同行,而是如馬拉松賽跑般,長期、付代價的同行。今天我們見到許多人奔跑天路,但只是短跑,跑了沒多久,就不見人影了。與神同行不是短跑是長跑,而且要一直跑到見主的面。
以諾一面與神同行,一面生兒養女(參22節)。這提醒我們:基督徒的人生,是出世並入世的人生,可以一面與神同行(過屬靈生活),另一面過入世的生活。生兒養女似乎是屬世的,但在屬靈上,神也希望我們生養眾多。婚姻生活、社交生活、娛樂、與世人來往、盡國家社會公民的責任等等,都是應該要做的事。基督徒過的不是修道院式與世無爭的生活,而是深入社會人群,作光作鹽,出世並入世的平衡生活。
【回應】
主啊!教導我如何與祢同行,再一次將我生命的主權交還給祢,讓我跟隨祢時,不與祢辯論、不落後在祢後面,而是緊跟祢的腳步;不超前在祢的面前,不自己決定,而是順服的讓祢引導。
【禱讀】彌迦書6章8節
世人哪,耶和華已指示你何為善。祂向你所要的是甚麼呢?只要你行公義,好憐憫,存謙卑的心,與你的神同行。
【出處】https://www.tpehoc.org.tw/2023/01/09/gen-day21
【經文】創世記五章25~32節
挪亞的父親拉麥,顯然是個敬畏神、尋求神的人,因為他生挪亞的時候,說:「這個兒子必為我們的操作和手中的勞苦安慰我們。這操作勞苦是因為耶和華咒詛地。」所以「挪亞」這個名字是安息、安慰的意思。「安慰我們」的意思是:使我們免除痛苦、解除痛苦,就是從「操作勞苦」中得到歇息,不用永無止境地操勞挨苦。拉麥盼望透過這個兒子,可以得到神的安慰。
挪亞怎樣「安慰」人呢?他在洪水後保全了人類和其他生物,以及他獻上令神舒暢的祭使人得安慰,因為神不再因人而咒詛地和毀滅生物(創八21)。
在一連串家譜中記載著各人的死亡,但藉著拉麥為兒子起名,暗示在死亡的陰影下仍有一線曙光,有一天,人會從「操作勞苦」中得著「安慰」。
整個創世記第五章中顯示:生命有開始,必有完結;有生育,必有死亡。就算長命如瑪土撒拉都難逃一死。瑪土撒拉是整篇中歲數最長的人,而他的父親以諾是全章壽命最短的,然而以諾的年歲絕不會比他父親或兒子遜色。一個人生命的價值不在乎他活了多久,乃在乎如何「活用」所擁有的歲月,所以人生的關鍵不是怎樣盡力令自己「萬壽無疆」,乃是怎樣運用自己的一生,以致死後可以向造物主交帳。
【回應】
安慰師聖靈啊!讓我一生成為別人的安慰,祢如何安慰我,我也學著如何去安慰人,無論生命氣息的長短,讓我的一生都使人得著神的安慰。
【禱讀】哥林多後書1章4節
我們在一切患難中,祂就安慰我們,叫我們能用神所賜的安慰,去安慰那遭各樣患難的人。
敬拜詩歌:來到主前
https://youtu.be/X_9nlorZrM0
一、安靜:我是祢的民,是祢草場上的羊!
二、讀經:創世記 5:1-32
1. 重點說明
塞特的家譜和該隱的家譜截然不同的記錄方式,在其家譜中,特別提到:求告神的名、年歲的記錄、生兒養女、生與死。這樣的記錄方式顯示出,這個家族看重的是生命、以及與神的關係,他們遵守神的命令,生養眾多,雖然死亡確實發生在他們當中,但以諾「不至於見死亡」(來 11:5-6),並且這個家族蒙神揀選,在生生不息生命傳遞中,一直延續下去(v.32)。
2. 鑰節:以諾生瑪土撒拉之後,與神同行三百年,並且生兒養女。(創 5:22)
三、默想:
■有哪些字詞,在這個家譜中重複出現?這顯示出這個家族看重什麼?
■以諾與神同行的時間有多長?(v.22)帶來什麼結果?(v.24)
■什麼是「與神同行」?有什麼因素會影響我與神同行?
四、禱告:求神幫助我能夠先看重和祢的關係,排除生活中的干擾,以親近祢為生活的優先。
五、安息:與主交談後,靜止在神之內,並在神的愛中安息,讓神的愛變化我們的生命。
六、記錄:
今日讀經進度:創世記 5:1-32
閱讀: 路加福音6章46-49節 | 全年讀經進度: 創世記4-6章;馬太福音2章
惟有聽見不去行的,就像一個人在土地上蓋房子,沒有根基。—路加福音6章49節
我居住的科羅拉多州位於美國西部,以洛磯山脈和每年的降雪量聞名。但這裡最可怕的自然災害卻不是大雪,而是豪雨。1976年7月31日,鄰近埃斯特斯公園度假小鎮的大湯普森河,發生了嚴重的洪災。等到大水退去後,總計共有144人罹難,牲口損失更是不計其數。研究人員也開始對此區域做幾項重要的研究,尤其是檢視公路和高速公路的路基結構。結果發現,那些成功抵擋暴風雨的公路圍牆,都由水泥灌注而成。換句話說,這些圍牆的根基堅固牢靠。
就人生而言,問題不在於洪水是否會臨到,而是洪水何時臨到。有時我們會提前得知消息,但通常都毫無徵兆。耶穌強調,洪水來臨時我們需要穩固的根基。要建立這樣的根基,不僅要聽從祂的話,更要活出祂的教導(路加福音6章47節),這就像在生命中注入水泥一樣。當人生必然會出現的洪水來襲時,我們就能抵擋得住,因為根基穩固(48節)。聽見耶穌的話卻不去行,會使我們的生命不堪一擊,倒塌毀壞(49節)。這就是智慧和愚昧之間的不同。
偶爾在生活中停下腳步,檢視一下我們生命的根基,無疑是件好事。耶穌會幫助我們去增強軟弱之處,使我們在洪水臨到時,可倚靠祂的大能站立得穩。
你生命中有哪些應特別注意的軟弱?你可以如何改進?
耶穌,我想成為聽見祢的話就去行的人。
求祢讓我看見,我生命中有哪些需要注意的弱點。
感謝祢應許我,當洪水來臨時,祢必與我同在。
作者: 博約翰 | 其他作者
靈糧透視
路加福音6章17-49節與登山寶訓(馬太福音5-7章)遙相呼應,但其實這是耶穌「站在一塊平地上」(路加福音6章17節)講的一篇信息。路加福音6章46-49節與馬太福音7章21-27節的內容相似,其中包含一句嚴肅的警告:「你們為什麼稱呼我『主啊,主啊』卻不遵我的話行呢?」(路加福音6章46節)在馬太福音中,祂的語氣更強烈:「凡稱呼我『主啊,主啊』的人,不能都進天國」(7章21節)。基督給了我們清楚的信息:如果我們說愛祂,我們就會聆聽並遵守祂的命令。路加福音6章27-36節簡要概述了祂的命令:要愛那些恨你的人;要善待人;不要論斷人;要饒恕人;要慷慨給予。凡這樣行的人,就是把根基立在磐石上(48節)。
葛庭墨
分享者:张俊贤牧师
日期:12.05.2025(星期一)
经文:创世纪 4 :25 - 5 : 32
链接:https://youtu.be/9auGCOT9zEM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eyqetN72o9s
「一主六僕查經法」系一種簡易歸納法查經方式,所謂「一主」指的是該章的主題,「六僕」則是該章內容所描述的人、事、時、地、物和為何。
本查經方式很適合家人查經、教會小組查經、職場查經小組使用。如果您希望進一步了解這個方法,歡迎您與我們聯絡:churchplus.org@gmail.com. 如果這個視頻對您有幫助,請「訂閱」我們的視頻。(錄製:徐植蓉、陳美玲、張家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