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應:約瑟與哥哥們及弟弟便雅憫吃過團圓飯後,約瑟想要留下便雅憫,但要如何做才能讓哥哥們心服口服呢?約瑟想了一個巧計,將他所用的「銀杯」放在便雅憫的袋子裡(創44:2並將我的銀杯,和那少年人糴糧的銀子,一同裝在他的口袋裏。…),當他們一離開城,約瑟便派人去追,為了要從便雅憫身上找到這銀杯,讓哥哥們不得不同意將便雅憫給留下來;果然這個巧計使得呂便的一行人不知如何所錯,大家急的像熱鍋上的螞蟻一般,幸好「猶大」此時勇敢的跳出來,戰戰兢兢向約瑟說出父親(以色列)對便雅憫如何疼愛的話(創44:18-34…童子不能離開他父親,若是離開,他父親必死。…),這番話改變約瑟後續決定。猶大之所以敢講這番話,是因他曾在父親面前講了大話,此時大家的眼光都朝向猶大,期待猶大出來講話,猶大最終也沒有辜負他們的期待,猶大站出來講話,從猶大所說的話可看出,必定是出於神的智慧,當猶大說出這原委時,打動約瑟的心願意與他們相認。
親愛的弟兄姊妹,我們看到猶大願意主動跳出來向約瑟講出請求的話,是猶大曾答應父親:「(創43:9)我若不帶他(便雅憫)回來交給父親,我便在父親面前永遠擔罪。現在求你容僕人住下,替這童子作我主的奴僕,叫童子和他哥哥們一同上去。」,如今猶大願意在約瑟面前履行這諾言,擔起這對話的責任;約瑟知道他們的輩份,論輩份來說呂便是長子,應該站出來說話,猶大可以不用對約瑟說這樣的話,大可躲在後面不說話,但他卻說「願意用自己來代替便雅憫(創44:33)」,願意承擔這一切的後果(可能因此一輩子都要在埃及當奴隸)。猶大是一個信守承諾的人,他甘願自己留下來當奴隸,也不願意違背答應父親的要求,一定要讓他的兄弟們平安順利回到父親身邊。猶大這樣的作法(講信用),勇於承擔眾人所不敢作的事,這是我們該學習的榜樣。(王牧師)
經文:創世記44:1-34
約瑟吩咐家宰說:「把糧食裝滿這些人的口袋,儘著他們的驢所能馱的,又把各人的銀子放在各人的口袋裡,並將我的銀杯和那少年人糴糧的銀子一同裝在他的口袋裡。」家宰就照約瑟所說的話行了;天一亮就打發那些人帶著驢走了。他們出城走了不遠,約瑟對家宰說:「起來,追那些人去,追上了就對他們說:『你們為什麼以惡報善呢﹖這不是我主人飲酒的杯嗎﹖豈不是他占卜用的嗎﹖你們這樣行是作惡了。』」家宰追上他們,將這些話對他們說了。他們回答說:「我主為什麼說這樣的話呢﹖你僕人斷不能作這樣的事。你看,我們從前在口袋裡所見的銀子,尚且從迦南地帶來還你,我們怎能從你主人家裡偷竊金銀呢﹖你僕人中無論在誰那裡搜出來,就叫他死,我們也作我主的奴僕。」家宰說:「現在就照你們的話行吧!在誰那裡搜出來,誰就作我的奴僕;其餘的都沒有罪。」於是他們各人急忙把口袋卸在地下,各人打開口袋。家宰就搜查,從年長的起到年幼的為止,那杯竟在便雅憫的口袋裡搜出來。他們就撕裂衣服,各人把馱子擡在驢上,回城去了。猶大和他弟兄們來到約瑟的屋中,約瑟還在那裡,他們就在他面前俯伏於地。約瑟對他們說:「你們作的是什麼事呢﹖你們豈不知像我這樣的人必能占卜嗎﹖」猶大說:「我們對我主說什麼呢﹖還有什麼話可說呢﹖我們怎能自己表白出來呢﹖神已經查出僕人的罪孽了。我們與那在他手中搜出杯來的都是我主的奴僕。」約瑟說:「我斷不能這樣行!在誰的手中搜出杯來,誰就作我的奴僕;至於你們,可以平平安安地上你們父親那裡去。」猶大挨近他,說:「我主啊,求你容僕人說一句話給我主聽,不要向僕人發烈怒,因為你如同法老一樣。我主曾問僕人們說:『你們有父親有兄弟沒有﹖』我們對我主說:『我們有父親,已經年老,還有他老年所生的一個小孩子。他哥哥死了,他母親只撇下他一人,他父親疼愛他。』你對僕人說:『把他帶到我這裡來,叫我親眼看看他。』我們對我主說:『童子不能離開他父親,若是離開,他父親必死。』你對僕人說:『你們的小兄弟若不與你們一同下來,你們就不得再見我的面。』我們上到你僕人,我們父親那裡,就把我主的話告訴了他。我們的父親說:『你們再去給我糴些糧來。』我們就說:『我們不能下去。我們的小兄弟若和我們同往,我們就可以下去。因為,小兄弟若不與我們同往,我們必不得見那人的面。』你僕人,我父親對我們說:『你們知道我的妻子給我生了兩個兒子。一個離開我出去了;我說他必是被撕碎了,直到如今我也沒有見他。現在你們又要把這個帶去離開我,倘若他遭害,那便是你們使我白髮蒼蒼、悲悲慘慘地下陰間去了。』我父親的命與這童子的命相連。如今我回到你僕人,我父親那裡,若沒有童子與我們同在,我們的父親見沒有童子,他就必死。這便是我們使你僕人我們的父親白髮蒼蒼、悲悲慘慘地下陰間去了。因為僕人曾向我父親為這童子作保,說:『我若不帶他回來交給父親,我便在父親面前永遠擔罪。』現在求你容僕人住下,替這童子作我主的奴僕,叫童子和他哥哥們一同上去。若童子不和我同去,我怎能上去見我父親呢﹖恐怕我看見災禍臨到我父親身上。」
人們身邊總是會有那種「千錯萬錯都是別人的錯」及「有功自己賞,有過別人扛」的人。這個世代,說大話的人多,信口開河的人也多,但是真正能夠承諾,並勇於承擔責任的人卻少。或許是因為網路時代,資訊量爆炸的緣故,每天接收到的東西太多,根本無暇實事求是,所以,漸漸地也沒人在乎你說了什麼、承諾過什麼了,因為過一段時間,就被大量的資訊所掩蓋,沒人在乎你所說過的做到了沒有。除非遇到利益衝突,被人挖出你曾說過的話來挑釁與質疑,否則許多人說過的,沒做到也就算了,反正人們本來也不預期,有多少人會兌現他所承諾的~即使他必須承擔起責任。然而,基督徒必須認知且明瞭,我們的上帝,是一個承諾就必兌現與承擔責任的上帝。祂說到就會做到,即使要付上極昂貴的代價,甚至是自己的生命,祂都會做到祂所承諾的,也承擔起祂所承諾的責任。所以,聖經說:「神的應許,不論有多少,在基督都是是的。」(哥林多後書1:20a)祂必兌現祂所應許的。
承諾與承擔,是基督徒生命的品格,也是我們生命的記號,因為我們在基督裡,有重生的生命,就應該活出基督的樣式。所以,基督的門徒要學習「不隨便承諾」,既然承諾,就要照所承諾的去做到,即使你必須承擔一些後果,都要承擔責任,做到你所承諾的。從創世記中雅各的兒子猶大身上,看見他的承諾和承擔,我們也可以從猶大身上,學習基督徒對「承諾與承擔」應有的觀念和身量:
一、 承諾與承擔的動機~是為了生命的得救
猶大對他父親以色列說:「你打發童子與我同去,我們就起身下去,好叫我們和你,並我們的婦人孩子,都得存活,不至於死。我為他作保;你可以從我手中追討,我若不帶他回來交在你面前,我情願永遠擔罪。」(創世記43:8-9)這是一件值得我們深思的事情,別忘記,猶大共有十個兄弟(扣除約瑟被賣到埃及成為宰相,西緬被關在埃及監牢),猶大絕對可以自掃門前雪,顧好自己一家人就好,也可以責怪他老爸,把要怎麼活下去的責任推給雅各,畢竟猶大既不是老大,也不是一家之主。但猶大卻跳出來,主動地表示願意承擔帶著便雅憫去埃及買糧食的風險,並承諾一定把便雅憫帶回來,否則就承擔所有的後果。猶大為了自己和家眷的因素挺身而出,是可以理解的,但他也願意替其他兄弟們的生存,甚至雅各家族的生存,一肩承擔起責任,顯出猶大當時的心志和身量~為了生命的得救而勇於承諾與承擔,的確值得敬佩。
就如同2020年,世界各國幾乎都籠罩在新冠病毒(COVID-19)攻擊的危難中,無數的病人湧進醫院時,各國都有一群勇於履行承諾和承擔責任的醫護人員,配得人們對他們致敬。因著他們守住當初成為醫師和護理人員的承諾,承擔了醫療與防疫的重責大任,即使要冒著比其他人更高的感染風險,但是他們卻願意成為讓更多人可以存活下去,或有機會安居樂業的關鍵。如果沒有醫護人員的承諾與承擔,如果大家都放棄了,你可以想像世界會變成什麼樣子嗎?當我們聽到各國都有醫護人員,因為治療病患而被感染,乃至於喪命,我們就深深感動。因為他們承擔了他們的責任,守住了他們的承諾,這些人犧牲的精神,並他們所留下來的價值,是值得千古流傳,相信也是蒙上帝所悅納的。既有那些願意為人們存活而兌現承諾、承擔責任的醫護人員,那麼所有的人豈不是也該盡自己的責任做好防疫工作、避免被病毒感染、降低病毒的擴散嗎?
耶穌道成肉身的目的,也是為了承諾我們的得救,因此祂承擔了我們的罪債。祂既然為我們的罪承擔了十字架的死亡,我們是否也應該好好地盡自己該負的責任,盡心盡力地抵擋罪惡呢?然而,今天基督徒不僅應該做到抵擋罪惡的努力,事實上,耶穌賦予每個基督徒有另一個更重要的承諾與承擔,乃是關乎靈魂得救的大使命,是為了要使更多生命延續所必須付出的代價,那不僅是自己的靈魂得救,還包括更多的靈魂得救。一般人在承諾與承擔時,或許只是為了自己的利益,但上帝要我們在生活中思想的,是靈魂得救的問題。如果我們一生所做的,不是為更多靈魂的得救,不是為了生命的永恆,那麼我們所做的一切都將沒有價值,都將隨著生命的流逝而消失,唯有使靈魂得著永生,才是我們生命最大的價值與豐收。
如同猶大當年所面對的迦南饑荒,我們這個世代,其實也似乎在鬧饑荒,只不過不是糧食的饑荒,而是人靈魂的饑荒,因著人心靈沒有生命的糧~耶穌,大多數的人只能等待著靈魂滅亡的那天到來。有誰可以跳出來,願意為了靈魂的得救,向上帝承諾願意去承擔搶救靈魂的使命呢?有多少人能夠像當年的以賽亞說:「我在這裡,請差遣我!」(以賽亞書6:8)基督徒絕不能忽視耶穌給我們的大使命~使萬民作主門徒!那意謂著我們必須努力讓更多人得救,也意味著必須有人承諾並承擔起建立門徒的責任,就是耶穌對彼得所說的:「你餵養我的羊。」(約翰福音21:17)猶大當年願意承諾與承擔的動機,是為了更多人生命的得救,今天你是否也願為了更多生命的得救,而勇於承諾與承擔呢?那是上帝所喜悅的生命,也是上帝給我們的呼召和使命,讓我們為了更多靈魂得救、得永生的可能,跳出來承諾上帝,承擔主耶穌給我們的大使命吧!
二、承諾與承擔的表現~是在愛裡的犧牲和奉獻
猶大帶著便雅憫到了埃及,面對約瑟時說:「因為僕人曾向我父親為這童子作保,說:『我若不帶他回來交給父親,我便在父親面前永遠擔罪。』現在求你容僕人住下,替這童子作我主的奴僕,叫童子和他哥哥們一同上去。」(創世記44:32-33),因為約瑟打算扣留便雅憫,想看看哥哥們的反應,是否還是像多年前,為了自私和嫉妒,就把約瑟給賣了。沒想到,猶大仍然挺身而出,按著他對父親雅各所承諾的,承擔了約瑟可能的究責。有了承諾和承擔的動機,還要有承諾和承擔的具體行動。承諾與承擔不是口頭上的,而是需要有具體的行動表現。
當約瑟設計在便雅憫的包袱裡搜出銀杯時,原本只要留下便雅憫,猶大又率先跳出來,就是具體表現他的承諾與承擔。他第一次是要大家都陪便雅憫留下來:「我們對我主說什麼呢?還有什麼話可說呢?我們怎能自己表白出來呢?上帝已經查出僕人的罪孽了。我們與那在他手中搜出杯來的都是我主的奴僕。」(創世記44:16)這種「要活大家一起活,要死大家一起死」的想法,似乎還不夠表現出猶大的承諾與承擔,不過是同歸於盡的想法罷了,因為沒有多少人會願意為了他人而單單犧牲自己,總是要找幾個人一起陪葬吧!或更糟的是犧牲他人的利益和生命,來滿足自己的利益和生命。但猶大第二次告訴約瑟的時候,就充分地表現出他的承諾和承擔~「我一個人留下當奴隸!」當我們為了靈魂的得救,為了生命在基督裡成長和成聖,而願意承諾和承擔的時候,我們就必須曉得,那是需要抱著犧牲自己利益,甚至付上生命代價的一種奉獻。如果沒有需要犧牲和付代價的(無論是哪些犧牲),就沒什麼好承諾的;如果不需要付上金錢、時間、物資、和生命……有承諾跟沒承諾又有何差別?反正結果如何都跟自己無關,即使無法兌現,自己也沒有任何虧損。但真正的承諾和承擔,是要付上代價的!
就如在婚禮中,許多人都彼此許下美麗的承諾,但相信當下人們並沒有想到真正要犧牲的是什麼、要付的代價何等大?都只想到浪漫的一面,所以口裡說著:「無論健康或疾病、貧窮或富足、順境或逆境,我都願意愛你、陪伴你……到生命的終點!」那是多麼浪漫的時刻啊!但對一個真懂得承諾與承擔的人,他知道他所要付的代價,就不會輕易承諾了,因為知道要承擔的責任也是何等地重。對現代人來說,因為從沒有想過要付什麼代價、也不需要真正承擔什麼後果,所以就隨便承諾了,如果婚約誓詞要加上所付的代價內容,並且在法律上是有效力的,那麼,可能很多人的婚姻誓詞就不會那麼浪漫了。看看今天有多少人離婚的原因,遠遠不及婚姻誓約中的生死相許,只因為一點個性不合、感覺不愛了,就可以結束婚約,真是多麼地諷刺!所以,要進入婚姻,真是需要更慎重地去承諾,並用一生的生命去承擔。有所犧牲的承諾、寧願犧牲也要承擔的人,才是像猶大一樣值得被尊敬、也配得上帝保守和賜福的生命。
另一方面,在教會中也可以看到因著基督的愛,願意承諾和承擔的美好見證。為何保羅說:「弟兄們,我們勸你們敬重那在你們中間勞苦的人,就是在主裡面治理你們、勸戒你們的。」(帖撒羅尼迦前5:12)因那些在教會中服事眾弟兄姊妹的人,他們願意承諾服事和承擔責任,不是因為他們比別人時間多,也不是因為他們想要個頭銜,而是因為他們願意為了弟兄姊妹的生命成長、成聖,而願意犧牲自己的時間、享受、還要付上更多代價去成全聖徒。所以,弟兄姊妹務要敬重那些在教會中默默服事的人,如同我們敬重在疫情期間,那些在前線守住疫情、奮力治療病人的醫療人員。因為他們的奉獻、犧牲,才能讓我們的靈命增長、生命成熟。如果不是因為愛神、愛人,為何要為了其他人付上更多代價、犧牲和奉獻呢?那些服事神的人,如果他們努力地犧牲自己的享受和付代價準備聚會、為我們禱告,那麼我們是否也該盡自己的責任,好好地在基督裡預備、努力並成長呢?承諾與承擔的表現,是在愛的基礎上,願意犧牲自己的利益、付上代價的。
在一個輕浮和隨便承諾,也不太承擔責任的時代裡,基督徒有重生的生命,就應該活出與眾不同的見證。我們不隨便承諾,也不盲目承擔;但若要承諾與承擔,就要基於耶穌基督十字架的愛來承諾和承擔。就像主耶穌,因著愛透過行動、奉獻、甚至是十字架的犧牲,來兌現祂的承諾、來承擔祂的應許。「神愛世人,甚至將祂的獨生子賜給他們,叫一切信祂的,不致滅亡,反得永生!」(約翰福音3:16)「永生」是上帝對我們的承諾,祂深知道,這承諾背後要付的代價,是祂獨生愛子的受苦和生命,但因為出於對世人的愛,祂卻願意承諾和承擔。所以,基督的門徒要效法耶穌的生命,除了要有承諾和承擔的心志,也要在基督的愛裡,有承諾和承擔的行為表現,就是願意犧牲並付出代價地服事神、服事人群。
「愛」是讓我們願意付出具體行動和代價,兌現我們承諾和承擔的動力。有一位呂若瑟神父,就是為了愛神、愛人,所以數十年前選擇離鄉背井,從義大利到台灣,奉獻他的一生從事偏鄉醫療宣教工作,創立宜蘭羅東聖母醫院。創世記中猶大也是因著愛,願意承擔和承諾,即使可能付上生命的代價,仍要犧牲和付出;相對於新約中的門徒猶大,可真是天壤之別,門徒猶大為了自己的私利和慾望,竟是承諾把耶穌賣給祭司,承擔被唾棄的敗壞也執意要出賣耶穌、出賣自己的靈魂,不是因為愛神、愛人,而是因為愛自己。當然,兩個猶大的下場很不一樣〜舊約的猶大支派被揀選成為大衛王和耶穌基督出生的支派,新約的猶大則畏罪自縊。使徒約翰說:「人為朋友捨命,人的愛心沒有比這個大的。」(約翰福音15:13),又說:「主為我們捨命,我們從此就知道何為愛;我們也當為弟兄捨命。」(約翰一書3:16),一個在基督裡,有上帝的愛在心中,真正能愛神和愛人的人,都會為了愛而願意承諾和承擔責任,以致於做出某種程度上的犧牲和奉獻,甚至有人願意付出生命的代價。我們應該敬重那些為了愛我們而付出代價、犧牲奉獻的服事者;我們也應該本於愛,願意承諾和承擔自己的一份責任,也為了自己和他人付上代價。
三、承諾與承擔的祝福~得著上帝的恩典應許
在創世記這一段經文中,我們僅能看到一小部分,那就是因著猶大勇於面對承諾、勇於承擔,讓他們都安然度過了約瑟的試驗。如果不是猶大這麼堅定地兌現承諾、勇於承擔,或許大家都回不去了;或許就算回去,下一次再來買糧食,不知又要遇到什麼更刁難和更大的試驗。猶大雖不完全,也曾犯罪和軟弱(參創世記38章),但猶大在這次事件中,展現了兌現承諾與承擔責任的榜樣,所以雅各一家族可以平安度過饑荒之年,猶大絕對功不可沒。如前所述,或許這也是猶大支派後來成為上帝特別保守支派的原因之一了。(大衛、耶穌都是猶大支派,南國也是因猶大支派而被保存了下來,所以直到如今,人們多稱為「猶太人」而不是稱為「以色列人」。)
雖然,我們不能確定猶大支派被神揀選和使用的原因,一定是跟這次事件有關(跟許多其他事情可能也有關),但猶大在這件事上的表現,相信是蒙上帝所喜悅的!因為猶大為了其他人的生命存活而勇於承諾和承擔,為了愛而願意做出犧牲,都是實踐了上帝給我們的教訓和提醒。當我們願意成為一個承諾和承擔責任的人,特別是在基督裡承諾和承擔上帝給我們的呼召和使命,耶穌明白告訴我們,將會有應許的恩典和祝福,是應許給那些忠心又良善去承擔責任的人,「主人說:『好,你這又良善又忠心的僕人,你在不多的事上有忠心,我要把許多事派你管理;可以進來享受你主人的快樂。』」(馬太福音25:23)使徒保羅進一步提醒,上帝喜歡我們承諾與承擔祂的託付與責任:「人應當以我們為基督的執事,為神奧祕事的管家。所求於管家的,是要他有忠心。」(哥林多前書4:1-2)當我們願意承諾與承擔,如同忠心的管家,我們就必得著基督所應許的一切恩惠和產業。
基督徒不要常問耶穌:「豐盛的生命在哪裡?」應該要問自己:「我成為忠心又良善的僕人了嗎?」,也就是省察自己~我做到我所承諾的,成為一個愛耶穌的真門徒嗎?為了十字架的重生,跟罪惡撇清關係了嗎?我好好地敬拜、禱告、靈修、裝備了嗎?我承擔我的責任了嗎?我有去使萬民作主門徒了嗎?我有盡我的恩賜和能力好好服事嗎?為神的國、神的義、神的教會和聖工,我盡心盡力地奉獻我的時間、金錢、智慧和能力了嗎?如果我們沒有做到自己該承諾和承擔的,我們又如何支取上帝所應許的豐盛、平安和滿足呢?由於猶大的承諾與承擔,讓他們全身而退,還領受了約瑟給予更大的祝福。今天,我們也要承諾更愛耶穌,承擔更多主的使命與託付,相信我們也會成為更蒙恩、更蒙福的人!
這個世界,不需要更多開空頭支票的人、不需要更多推卸和逃避責任的人、也不需要更多自私自利只為自己而活的人。這個世界,需要更多願意為了靈魂得救的人、需要更多願意犧牲和奉獻的人、需要更多讓神的恩典可以臨到自己和他人而願意承諾和承擔的人。你願意成為一個勇於對上帝承諾與承擔責任的門徒嗎?
連結至官網獲得最新消息:http://tgcga.org/
✍️ 2021-10/24 讀經:創世記 第四十四章
✟受感的話語:
44:1 約瑟吩咐家宰說:「把糧食裝滿這些人的口袋,儘着他們的驢所能馱的,又把各人的銀子放在各人的口袋裏,
44:2 並將我的銀杯和那少年人糴糧的銀子一同裝在他的口袋裏。」家宰就照約瑟所說的話行了;」
44:7 他們回答說:「我主為甚麼說這樣的話呢?你僕人斷不能做這樣的事。
44:8 你看,我們從前在口袋裏所見的銀子,尚且從迦南地帶來還你,我們怎能從你主人家裏偷竊金銀呢?
44:9 你僕人中無論在誰那裏搜出來,就叫他死,我們也作我主的奴僕。」
44:18 猶大挨近他,說:「我主啊,求你容僕人說一句話給我主聽,不要向僕人發烈怒,因為你如同法老一樣。
44:32 因為僕人曾向我父親為這童子作保,說:『我若不帶他回來交給父親,我便在父親面前永遠擔罪。』
44:33 現在求你容僕人住下,替這童子作我主的奴僕,叫童子和他哥哥們一同上去。
44:34 若童子不和我同去,我怎能上去見我父親呢?恐怕我看見災禍臨到我父親身上。」
✟受感的啟示:
在〔創世記 第43章〕猶大已經成為主角,他勸父親讓他和兄弟們帶便雅憫到埃及去糴糧,而流便從來沒有起來擔當長兄的角色,其他的兄弟也沒有爭著代表家族說話,只有猶大主動起來說話;在關鍵時刻說話的就是主角,甚至是領袖!他把整個家族承擔在自己的肩膀上,願去與埃及宰相說話,當時他仍未認出埃及宰相就是約瑟。君王要從猶大而出,能夠承擔就是領袖,在關鍵的時刻說話,就是君王。
〔創世記 第44章〕一開始我們就看出來,是約瑟佈局為要考驗眾兄弟?也因為私心想藉此跟弟弟有更多的時間相聚!然而這一局設得讓眾兄弟充滿了冤屈;試想在許多委屈冤枉的時刻,如果我們能像猶大,面對權柄、面對考驗,能用溫柔卻堅定的話語據理力爭,有猶大的身量,又願意承擔,那麼就有恩寵,並會把恩惠帶到自己的家族。
我們看到猶大因為愛父親的心急切;求約瑟放便雅憫回到他們父親身邊,而用自己性命來取代…這樣的愛、責任、擔當,實在令人感動!難怪上帝揀選猶大的後裔成為君王,因為這樣的氣度與胸懷正是一個君王應有的態度!
✟禱告和回應:
親愛的天父,感謝祢讓猶大成為勇於承擔的領袖,他用各人的犧牲奉獻帶來家庭的重聚和兄弟的復和,求主幫助我們也有這樣的承擔力,勇於面對挑戰和考驗,不喪膽也不退縮;在關鍵時刻,讓自己有君王的身量,在風口浪尖上挺身而出,用溫柔卻堅定的態度,成為眾人的遮蓋和祝福,阿們!
*木柵衛理堂每日靈修:
https://spotty-leaf-581.notion.site/2022-11-07-44-1-13-df1264ad1f554f3e81b3ddb80cad85bd
一、聚焦於神
目的:把我們的心思意念聚焦在神身上,歡迎聖靈的工作。
1. 安靜預備心
2. 詩歌敬拜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PwvVimAylwc
二、閱讀經文
創世記44:1~13
44:1 約瑟吩咐家宰說:「把糧食裝滿這些人的口袋,儘著他們的驢所能馱的,又把各人的銀子放在各人的口袋裡,
44:2 並將我的銀杯和那少年人糴糧的銀子一同裝在他的口袋裡。」家宰就照約瑟所說的話行了;
44:3 天一亮就打發那些人帶著驢走了。
44:4 他們出城走了不遠,約瑟對家宰說:「起來,追那些人去,追上了就對他們說:『你們為甚麼以惡報善呢?
44:5 這不是我主人飲酒的杯嗎?豈不是他占卜用的嗎?你們這樣行是作惡了。』」
44:6 家宰追上他們,將這些話對他們說了。
44:7 他們回答說:「我主為甚麼說這樣的話呢?你僕人斷不能做這樣的事。
44:8 你看,我們從前在口袋裡所見的銀子,尚且從迦南地帶來還你,我們怎能從你主人家裡偷竊金銀呢?
44:9 你僕人中無論在誰那裡搜出來,就叫他死,我們也作我主的奴僕。」
44:10 家宰說:「現在就照你們的話行吧!在誰那裡搜出來,誰就作我的奴僕;其餘的都沒有罪。」
44:11 於是他們各人急忙把口袋卸在地下,各人打開口袋。
44:12 家宰就搜查,從年長的起到年幼的為止,那杯竟在便雅憫的口袋裡搜出來。
44:13 他們就撕裂衣服,各人把馱子抬在驢上,回城去了。
三、默想經文(靈修筆記)
1. 簡單描述這段經文的重點
2. 抄錄一節最喜愛的經文
3. 透過今天的經文怎麼應用在生活中
4. 使用今天的一段經文禱告
5. 分享在靈裡對今天經文的感動
6. 回顧靈修後對神作為的經歷
《活潑的生命》的默想與應用:
1. 約瑟為何用銀杯試驗哥哥們?若在我的家或教會中進行肢體間的友誼測試,會有什麼樣的結果呢?
2. 從便雅憫的口袋中搜出銀杯後,哥哥們有何反應?在家人或弟兄姊妹中有人遭受冤屈時我可以怎樣做?
四、回應禱告
用所默想領受的內容向神禱告:
1. 讚美和感謝:讚美神的各樣屬性、感謝神的恩典和作為。
2. 認罪和釋放:為個人、家族、城市及國家的罪,認罪悔改(含認同性的罪悔改),從罪和黑和的權勢中得著釋放。
3. 挑戰和盼望:面對前方的挑戰和問題,領受從神而來的教導和應許,宣告從神而來的得勝和祝福。
五、迎向今天
1. 簡單寫下靈修心得,重溫神在我們生命中的提醒、教導及帶領。
2. 把一節經文或生活應用的重點記在心中,帶進一天的生活中。
3. 最重要的是,持續讓耶穌在一整天的生活中與我們同行。
六、進深學習
1. 40天禁食禱告:生命冊福音行動第十八天:
第四週的禱告重點:為我們能成為上帝愛的出口,有上帝的愛和智慧,透過實際行動關心認領對象的需要。
在今天的經文中,當約瑟的家宰從便雅憫的袋子中搜出銀杯後,哥哥們的反應不是負面地怪罪、責罵、鄙視,然後哥哥們可以事不關己地回家去,並且告訴雅各,便雅憫是因著自己偷東西被抓;相反地,哥哥們對於便雅憫的被抓,非常地在意和難過,雖然哥哥們沒事,但沒有任何一個人先回家去,而是陪同便雅憫一起回埃及去面對偷竊的後果。昨天霏霏牧師也跟我們分享不要用負面的心態去批評論斷弟兄姊妹,而是要在愛中為弟兄姊妹禱告,再憑著愛心用合宜的方式說誠實話。當弟兄姊妹或我們認領的對象發生一些事情或問題時,我們會如何面對?責怪他們、背後論斷、事不關己?或者我們願意像約瑟的哥哥們那樣,陪伴他們一起面對問題,先不以自己的主觀想法去評斷,而是先同理瞭解他的情況、感受和想法,也許他就像是便雅憫一樣是被陷害冤枉的。除此之外,昨天的經文講到約瑟在家中以貴賓的規格來宴請兄弟們,並且把自己的食物分給他們,讓我們也想一想,我們是否可以透過哪種吃飯或請客的方式,找機會去關心瞭解認領對象的近況?
2. 每日金句:
44:13 他們就撕裂衣服,各人把馱子抬在驢上,回城去了。
3. 活潑的生命-CGNTV中文台牧者分享: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wzGjNTFn-18
4. 活潑的生命-LTD清晨QT敬拜禱告時刻:
https://www.youtube.com/user/rogerytw/videos
5. 一年一遍聖經速讀進度:
耶利米書11~13
https://spotty-leaf-581.notion.site/11-07-11-13-047d3cf8122947eab2731d7b81ee2533
6. 總會每日三讀三禱內容:
https://www.youtube.com/channel/UC6g0LpDWyUeTk4-Bz1gVAuQ/videos
*木柵衛理堂每日靈修:
https://spotty-leaf-581.notion.site/2022-11-08-44-14-34-eef6ba7053be4e63ae954aab70097510
一、聚焦於神
目的:把我們的心思意念聚焦在神身上,歡迎聖靈的工作。
1. 安靜預備心
2. 詩歌敬拜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jIDYP_7xaak
二、閱讀經文
創世記44:14~34
44:14 猶大和他弟兄們來到約瑟的屋中,約瑟還在那裡,他們就在他面前俯伏於地。
44:15 約瑟對他們說:「你們做的是甚麼事呢?你們豈不知像我這樣的人必能占卜嗎?」
44:16 猶大說:「我們對我主說甚麼呢?還有甚麼話可說呢?我們怎能自己表白出來呢?上帝已經查出僕人的罪孽了。我們與那在他手中搜出杯來的都是我主的奴僕。」
44:17 約瑟說:「我斷不能這樣行!在誰的手中搜出杯來,誰就作我的奴僕;至於你們,可以平平安安地上你們父親那裡去。」
44:18 猶大挨近他,說:「我主啊,求你容僕人說一句話給我主聽,不要向僕人發烈怒,因為你如同法老一樣。
44:19 我主曾問僕人們說:『你們有父親有兄弟沒有?』
44:20 我們對我主說:『我們有父親,已經年老,還有他老年所生的一個小孩子。他哥哥死了,他母親只撇下他一人,他父親疼愛他。』
44:21 你對僕人說:『把他帶到我這裡來,叫我親眼看看他。』
44:22 我們對我主說:『童子不能離開他父親,若是離開,他父親必死。』
44:23 你對僕人說:『你們的小兄弟若不與你們一同下來,你們就不得再見我的面。』
44:24 我們上到你僕人─我們父親那裡,就把我主的話告訴了他。
44:25 我們的父親說:『你們再去給我糴些糧來。』
44:26 我們就說:『我們不能下去。我們的小兄弟若和我們同往,我們就可以下去。因為,小兄弟若不與我們同往,我們必不得見那人的面。』
44:27 你僕人─我父親對我們說:『你們知道我的妻子給我生了兩個兒子。
44:28 一個離開我出去了;我說他必是被撕碎了,直到如今我也沒有見他。
44:29 現在你們又要把這個帶去離開我,倘若他遭害,那便是你們使我白髮蒼蒼、悲悲慘慘地下陰間去了。』
44:30 我父親的命與這童子的命相連。如今我回到你僕人─我父親那裡,若沒有童子與我們同在,
44:31 我們的父親見沒有童子,他就必死。這便是我們使你僕人─我們的父親白髮蒼蒼、悲悲慘慘地下陰間去了。
44:32 因為僕人曾向我父親為這童子作保,說:『我若不帶他回來交給父親,我便在父親面前永遠擔罪。』
44:33 現在求你容僕人住下,替這童子作我主的奴僕,叫童子和他哥哥們一同上去。
44:34 若童子不和我同去,我怎能上去見我父親呢?恐怕我看見災禍臨到我父親身上。」
三、默想經文(靈修筆記)
1. 簡單描述這段經文的重點
2. 抄錄一節最喜愛的經文
3. 透過今天的經文怎麼應用在生活中
4. 使用今天的一段經文禱告
5. 分享在靈裡對今天經文的感動
6. 回顧靈修後對神作為的經歷
《活潑的生命》的默想與應用:
1. 猶大和兄弟們為何要和便雅憫一起作奴僕?有哪些困難是我可以和肢體一起承擔的?
2. 當約瑟聽到猶大代表兄弟們說出自願犧牲的發言時,會有什麼樣的心情?我能為誰做出什麼樣的犧牲呢?
四、回應禱告
用所默想領受的內容向神禱告:
1. 讚美和感謝:讚美神的各樣屬性、感謝神的恩典和作為。
2. 認罪和釋放:為個人、家族、城市及國家的罪,認罪悔改(含認同性的罪悔改),從罪和黑和的權勢中得著釋放。
3. 挑戰和盼望:面對前方的挑戰和問題,領受從神而來的教導和應許,宣告從神而來的得勝和祝福。
五、迎向今天
1. 簡單寫下靈修心得,重溫神在我們生命中的提醒、教導及帶領。
2. 把一節經文或生活應用的重點記在心中,帶進一天的生活中。
3. 最重要的是,持續讓耶穌在一整天的生活中與我們同行。
六、進深學習
1. 40天禁食禱告:生命冊福音行動第十八天:
第四週的禱告重點:為我們能成為上帝愛的出口,有上帝的愛和智慧,透過實際行動關心認領對象的需要。
在今天的經文中,我們看到哥哥們不僅陪同便雅憫一起回去面對審判,猶大更是挺身而出,自願代替便雅憫成為奴僕,若是成為奴僕,就無法回去家鄉和家人團聚,而要在埃及這個不同語言和文化的地方失去自由、受到奴役。我們昨天有說到,哥哥們並不知道便雅憫是被誣陷的,對他們來說便雅憫偷竊被抓是罪有應得,在這樣的情況之下,為什麼猶大願意做出這麼大的犧牲,自願代替便雅憫承擔罪責呢?從猶大向約瑟的求情中,我們可以看到猶大主要是為了不讓父親再度失去所愛的兒子,擔心父親會太過難過而出事。我們過去也像是便雅憫一樣,是天父所愛的孩子,雖然我們犯罪得罪了上帝,但耶穌卻因著天父對我們的愛而代替我們承受刑罰、捨命在十字架上,當我們因著天父的愛和耶穌的犧牲,得以回到天父的懷抱中,我們是否也願意有所犧牲,讓天父所愛、所掛念的其他被仇敵擄去的孩子也能得著自由釋放?讓我們繼續為著自己和所認領的對象禱告,求上帝的愛激勵我們,讓我們願意犧牲我們所擁有的,在認領對象的需要中,透過實際的行動來幫助服事他們。
2. 每日金句:
44:33 現在求你容僕人住下,替這童子作我主的奴僕,叫童子和他哥哥們一同上去。
3. 活潑的生命-CGNTV中文台牧者分享: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zebgxgeb2N4
4. 活潑的生命-LTD清晨QT敬拜禱告時刻:
https://www.youtube.com/user/rogerytw/videos
5. 一年一遍聖經速讀進度:
耶利米書14~16
https://spotty-leaf-581.notion.site/11-08-14-16-ef55b8a1d44f4fa18e967e24cda86dc8
6. 總會每日三讀三禱內容:
https://www.youtube.com/channel/UC6g0LpDWyUeTk4-Bz1gVAuQ/videos
【出處】https://www.tpehoc.org.tw/2023/05/06/gen-day138
【經文】創世記44章1~17節
約瑟用計要扣留便雅憫,這或許是他想測試,哥哥們是否還如同當年心存嫉妒,想要除掉父親偏愛的孩子。若是這樣,眼前就有大好機會可以順理成章除掉便雅憫,因為便雅憫偷了宰相家中的銀杯,理當擔罪(參9節)。
沒想到哥哥們發現銀杯竟在便雅憫身上時,他們一同驚訝,一同撕裂衣服(參13節),表明要一同擔罪(參16節)。猶太人常以撕裂衣服來表達其無可言喻、極度悲傷、懊悔的強烈感受。哥哥們並沒有責難便雅憫,只說這是上帝查出他們的罪來,他們無話可說,願意一同承擔後果。真正的肢體關係就是這樣,一個肢體受苦,所有的肢體就一同受苦;一個肢體得榮耀,所有的肢體就一同快樂(參林前十二26)。
有時候,上帝也會藉著惡人或不公平、不合理的事來考驗我們,目的是給我們悔改的機會,或是藉此提升我們的信心。
不要以為人生的每一件事,都必須合理、公平,上帝從來沒有應許所有臨到我們的事都是公平、合理的,祂只應許我們,在我們受不住的時候,祂會給我們開一條出路;祂應許我們,祂是公義的上帝。當不公平、不合理的事超過祂所容忍的限度,上帝會彰顯祂的公義。
等到最大之日來臨的時候,上帝要彰顯祂完全的公義。所有的不義都要消失,所有的冤屈都得平反,所有的善惡都得到報應。正如啟示錄二十二章11~12節寫道:「不義的,叫他仍舊不義;污穢的,叫他仍舊污穢;為義的,叫他仍舊為義;聖潔的,叫他仍舊聖潔。看哪,我必快來!賞罰在我,要照各人所行的報應他。」
【回應】
家人關係是扶助,不是爭競。主啊!我將我的家交在祢的手中,願祢的愛充滿在家裡,使我們無論是夫妻、親子、手足或是妯娌、翁婿、婆媳、連襟,彼此時時分享祢的愛。
【禱讀】哥林多前書12章26節
若一個肢體受苦,所有的肢體就一同受苦;若一個肢體得榮耀,所有的肢體就一同快樂。
【出處】https://www.tpehoc.org.tw/2023/05/07/gen-day139
【經文】創世記44章18~34節
猶大當初不顧約瑟的哀求、不管父親會傷透心,提議將約瑟賣給以實瑪利人為奴。但是,在這裡卻看見他的生命改變了。猶大站出來向約瑟求情,從他誠懇的話語中,可以看見他體恤年老的父親,而且表示他的性命與童子的性命相連,不能失去童子(參30節)。他卑微地請求只有一個目的,就是希望約瑟可以讓童子和他哥哥們一同回到父親那裡。情願自己留下來作奴僕,擔負弟弟的罪(參33節)。
從建議賣掉弟弟約瑟,到為弟弟便雅憫犧牲自己,猶大的生命有很大的改變;他甚至還願意捨己,俾使自己的家人渡過饑荒的日子。猶大生命的轉變叫約瑟感到驚奇,這種捨己和代人受苦的精神令人尊敬,無形間消弭了多年來所封存的仇恨。
一個人願意為人捨命,必有原因,最常見的原因,就是為所愛的人而捨。猶大願意代替便雅憫作奴僕,是因為愛他父親雅各的緣故;反過來說,一個人不能捨己,是沒有愛到最深處。我們是否可以為主捨下一切?包括財物、名位、榮譽,甚至性命?上帝為了愛我們捨了祂的獨生愛子;耶穌為了愛我們上十架,捨了祂自己的生命。我們可以為祂捨下什麼呢?
在本段經文中,猶大盡全力保護便雅憫,在約瑟以及神面前替弟弟認罪(參16節)。猶大用充滿對父親和弟弟愛的言語向約瑟求情,在在顯示出他的生命有極大的翻轉,完全不同於以往的自私自利。他信守對父親的承諾,雖然自己可能變得不自由,他也不改變自己的決定。他愛父、愛弟之情更是值得我們學習與效法。難怪他可以取代流便,成為兄弟們的領袖,得著特別的祝福。
【回應】
主啊!願我的生命在祢的手中不斷的成長、更新、改變,讓我的老我像舊衣一樣,一件件地脫去,轉而穿上屬乎祢的潔淨新衣,恢復祢造我的榮美形像。
【禱讀】哥林多後書5章17節
若有人在基督裏,他就是新造的人,舊事已過,都變成新的了。
敬拜詩歌:耶穌給你平安 (天韻詩歌)
https://youtu.be/5zPxgps3hyc
一、安靜:主,謝謝祢,早晨我要來享用祢賜下的嗎哪!
二、讀經:創世記 44:1-34
1. 重點說明:
隔天一早,兄弟們欣然上路!沒想到,昨天仁慈的管家忽然追趕過來,嚴厲指控他們。這當然是出自約瑟的「設計」,想要留住便雅憫。這時,猶大挺身而出,願以身相代,讓便雅憫回去,否則,父親將承受不住這打擊……。二十年前,猶大曾提議將約瑟賣至埃及為奴,而今他自願留在埃及為奴,換得便雅憫自由;二十年前,他曾靜靜看著父親對著約瑟彩衣悲痛多時,這次他再也不能讓老父為便雅憫傷心欲絕。曾遭喪子之痛的猶大,能夠體恤父親害怕失去愛子的痛苦;曾在他瑪的事上跌倒的他,毅然承擔了這家族的罪惡過犯。猶大的生命不一樣了!
2. 鑰節:現在求你容僕人住下,替這童子作我主的奴僕,叫童子和他哥哥們一同上去。(創 44:33)
三、默想:
■約瑟如何設下圈套,試驗他的哥哥?(v.1-v.2)
■猶大如何處理便雅憫被捕之事?(v.33-v.34)
■當年自私嫉恨的猶大,而今變成捨己愛弟的人。生命是會改變的,細細思索從你信主至今,生命哪些部份已漸被改變?
四、禱告:主,我願更像祢,求祢以聖靈幫助我,模塑我,使我生命更新!
五、安息:與主交談後,靜止在神之內,並在神的愛中安息,讓神的愛變化我們的生命。
六、記錄:
今日讀經進度:創世記 44:1-34
閱讀: 路加福音10章27-37節 | 全年讀經進度: 創世記43-45章;馬太福音12章24-50節
愛鄰舍如同自己。—路加福音10章27節
在雅加達的一次關於印尼人起源的講座中,有位政治人物語出驚人地說,他的DNA檢測出有撒馬利亞人的血統。他為此感到自豪,因為對他來說,聖經記載的好撒馬利亞人,是慈善無私的典範。
然而,在第一世紀那些聽見好撒馬利亞人比喻的首批群眾,看法卻未必相同。當時,猶太人鄙視撒馬利亞人,認為他們是猶太人與拜偶像的外邦人通婚而生的,血統不純正。但在耶穌闡釋誰才是鄰舍的比喻時,祂反倒誇讚一個撒馬利亞人的好行為(路加福音10章30-37節)。有一個猶太人被強盜攻擊而傷痕累累,他的兩位同胞視而不見,若無其事地從旁邊走過去。只有那位撒馬利亞人,「看見他就動了慈心」(33節)。將這個受傷的猶太人安置妥當之後,那位撒馬利亞人才放心繼續去做自己的事。耶穌說,鄰舍是看見人們有需要,就會適時地伸出援手。
現今社會的生活節奏快速,以致關心鄰舍、守望相助的精神日漸淡薄。我們或許沒有撒馬利亞人的基因,但身為愛上帝的基督徒,盼望你我都願意打亂自己原定的行程,看看我們周圍的人,並樂意伸出援手協助那些有需要的人。
你願意為他人而打亂原定的計劃嗎?
今天有誰需要你擱置既定的行程,以愛心去關懷他呢?
親愛的天父,祢要我們成為別人的鄰舍。
求祢使我們能因為愛祢,而毫無遲疑地去援助鄰舍。
作者: 張俊康(特約作者) | 其他作者
靈糧透視
猶太人和撒馬利亞人有漫長的敵對歷史。在所羅門王之後,百姓分裂為兩個國家,即南部的猶大國和北部的以色列國。北國以色列淪陷後,亞述征服者把大多數以色列人擄到亞述(公元前722年),然後,又把其他民族的人遷移到以色列荒廢的城邑(列王紀下17章22-24節)。這些外族人與還留在當地的以色列百姓通婚,他們的後裔便成為混血的猶太族群,也就是撒馬利亞人。他們將猶太教融入自己的宗教信仰中(列王紀下17章30-34節),被猶太人鄙視為混血兒、外族人(路加福音17章18節)。當猶太人從被擄的巴比倫返回耶路撒冷重建聖殿時,遭到撒馬利亞人強烈反對,彼此的仇恨愈加顯著(公元前536年,尼希米記4章1-2節)。這種仇恨延續了約500年,直到耶穌的時代,猶太人與撒馬利亞人仍然沒有來往(參閱以斯拉記4章1-3節;約翰福音4章9節;路加福音9章52-54節)。
沈啟智(特約作者)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0EpnUn6xNww
「一主六僕查經法」系一種簡易歸納法查經方式,所謂「一主」指的是該章的主題,「六僕」則是該章內容所描述的人、事、時、地、物和為何。 本查經方式很適合家人查經、教會小組查經、職場查經小組使用。
如果您希望進一步了解這個方法,歡迎您與我們聯絡:churchplus.org@gmail.com. 如果這個視頻對您有幫助,請「訂閱」我們的視頻。(錄製:徐植蓉、陳美玲、張家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