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
保羅在以弗所遇見幾個門徒,他關心這些人的屬靈生命:信的時候領受了聖靈沒有?發現他們沒有聽過聖靈,也好像從前的亞波羅一樣,只知道約翰悔改的洗禮,卻不清楚認識基督的救恩與祂所差來的聖靈;保羅就教導他們,又奉耶穌的名給他們施洗,聖靈就降臨在他們身上,並且有聖靈的恩賜作為印證。
在現代世界也有類似的情況:有些人自認為是基督徒,卻對耶穌基督的救恩不太明白;有些人雖然已經受洗,卻對得救的事沒有把握。如同未曾聽聞耶穌的人,這些「未得救的基督徒」,也應該是我們傳福音的對象。
信耶穌的人必然有聖靈的內住,聖靈也會在我們裡面幫助我們,使我們因明白主耶穌的教訓,對主的信心更加堅定。我們既已得到完備的救恩,也要順服主,讓內住的聖靈掌管我的生命,結出義的果子。
禱告:
親愛的主,謝謝祢過去差派許多人成為我信仰上的幫助者,使我能聽見、習得真確的道理,也幫助我建立對主的信靠。如今,我也願意為主所用,在主的話語上不斷追求更精進,也有屬靈的洞察力,能夠分辨人們不同的需要,並且能夠用神的真理來回應他們的需要。願主透過我來祝福我身邊的人,使他們因著認識耶穌基督,生命有確實的盼望。奉靠主耶穌的名,阿們。
心得:
保羅在亞細亞地區傳福音有兩年之久,許多人都見證了福音的大能,並因此得到了福音的好處,悔改信耶穌。然而在福音傳播的過程中,也有人因為看見福音的所帶來的功效,於是想利用傳揚福音的名義,從中謀取利益。其中包括了猶太祭司長士基瓦的七個兒子。他們想藉著福音之便賺取金錢,因此在心懷詭詐的情況之下,意圖奉耶穌的名趕鬼,然而他們萬萬沒想到的是,邪靈看出了他們內心的不純全,所以對於他們聲稱的能力完全不感到害怕,甚至還勝過了這七個人。這一次事件使人更看見了耶穌聖名的大能力,影響所及是讓更多的人回轉向神,使主的道大大興旺,並且普遍傳開。
由此段經文我們可以知道:妄稱耶穌的名是不可能使我們得勝,唯有真正倚靠祂的人,才能得著真正從神而來的能力,作主合用的器皿;此外,神會在每一件事上有祂的美意,即便是在人看來錯誤的那一步,神也將轉化為祝福,「萬事都互相效力,叫愛神的人得益處」。
禱告:
全能的神,萬有都本於祢,沒有一件事不在祢的旨意之外,祢是行奇事、化苦難為祝福的神,我知道祢將藉著各樣的方式使人認識祢,我只要緊緊抓住祢、深深相信祢,並且專心等候祢。感謝主!禱告奉靠我主耶穌基督得勝的聖名祈求,阿們。
心得:
當福音在以弗所城廣傳,首當其衝的就是偶像製造業。他們知道若信從主道的人越多,也就意味著越少人會再來買偶像銀龕;他們擔心生計將大受影響。但我們也看到他們發起暴動的時候,卻找了極為冠冕堂皇的說詞:恐怕神廟要被輕看、女神的威望將受損害。對他們來說,金錢比福音更有價值、更重要。
我想起耶穌說的話:「一個僕人不能服侍兩個主⋯⋯你們不能又服侍神,又服侍瑪門。」
稅吏撒該正是一個對比的例子,當他遇見耶穌、又聽見耶穌呼喚:今天我必須住在你家裡。撒該不但歡喜接待,更承諾要把所有的一半給窮人,過去曾勒索人的也要償還四倍。主的福音在人的生命中帶來的影響,是如此巨大!
如果信耶穌不但不能致富,還可能損害既有利益,甚至帶來身家危險,我還是要堅守信仰、侍奉主上帝,以祂自己為我的產業。
禱告:
親愛的主,祢曾教導我們:人就是賺得全世界,卻喪失了自己,或賠上自己,有甚麼益處呢?世人追求眼前的利益,因為他們還不認識祢;我卻是已經蒙了救贖恩典的兒女。求主使我更深體認:有主比一切更好,也給我勇氣和力量,面對傳福音時可能遭受到的敵對與仇視,我仍然充滿神的愛,不氣餒地為主作見證。奉靠耶穌基督的名,阿們。
心得:
這群製造神龕的匠人集體抗議,許多群眾加入,亂成一團,喊這個叫那個,多數人卻不知道是為了何事聚集?城裏的書記官為了安撫群眾,出來說明使徒並沒有具體的犯罪行為一沒有偷竊、也沒有誹謗亞底米女神。今日的聚集是沒有經過合法管道的申請,是屬擾亂違法之事,甚至有被控告的危險!書記官說完要群眾趕緊散會離開。看似對保羅的傳福音行動有了威脅,但神的保守讓福音反而在以偶像崇拜為主的以弗所被傳開並在此扎根。在此也看到了神奇妙的作為,祂使用這位書記官來保守、成就神福音的事工。但願我們都能夠如同保羅,不畏懼傳福音的艱難處境,能夠勇敢站穩,靠主得勝!
禱告:
感謝主,我知道福音本是神的大能,要救一切相信的人,但有時行出來的卻是顯出自己的信心不足,害怕膽小,以至於不去傳福音,赦免我的過犯,幫助我在過程傳福音的過程中即便遭遇難處或人的敵意,也不灰心氣餒,相信神是我的保護,使我能勇敢去面對挑戰。奉耶穌得勝聖名,阿門!
【出處】https://www.tpehoc.org.tw/2022/01/06/act-day30
【經文】使徒行傳18章23節~19章22節
從今天的經文到二十一章16節,是記載有關保羅第三次宣教之旅的記錄。今天的經文提到兩方面的人物:亞波羅和祭司長士基瓦的七個兒子。
亞波羅是生在亞歷山大的猶太人,他是位有學問又愛主的教師和護教者。原本,他只知道約翰的洗禮是叫人悔改,卻不知道有關重生和聖靈的福音。百基拉和亞居拉夫婦見狀,接待他到家中,為他詳細講解福音。博學多聞又有口才的亞波羅,竟然願意受教於製造帳棚為生的百基拉夫婦。他虛心領受,沒有因為自己的天賦而驕傲自大,因此被神大大使用,在哥林多一帶成為有好名聲的聖經教師和護教者。哥林多教會的信徒因亞波羅的才幹分黨結派(參林前三1~4),但他與此事無關,甚至不願回到哥林多,讓分黨結派的人有機會繼續大做文章(參林前十六12)。亞波羅一直都是保羅在傳福音事上的好同工。
再來,是士基瓦的七個兒子。士基瓦不是猶太人的名字,他很可能自封為猶太祭司長,混在那些透過念咒趕鬼的猶太人中一起招搖撞騙。有一天他們嘗試用耶穌的名來趕鬼,當他們要趕鬼時,還特別明確的指出這位耶穌就是保羅所傳講的那位。可見他們根本不認識耶穌,卻驕傲無知地濫用神的名號,結果其中二人反被污鬼制伏。這事很快傳遍整個以弗所,使所有的人對主的名產生敬畏,帶下以弗所屬靈的復興。以弗所以邪術聞名,甚至記載符咒的書都被稱為「以弗所之書」。而聽信福音的人,願意在眾人面前承認他過往所參與的邪術,並且放棄它。最後,竟然有高達五萬銀幣的邪術書籍被燒掉,實在是屬靈的復興。
弟兄姊妹,我們的學識或工作能力,是否攔阻我們存謙卑的心與神同行?我們可以選擇作亞波羅,也可以選擇作士基瓦的兒子──成為眾人眼中負面的教材,所作的選擇端看我們與神的關係如何。願我們真認識神,生命滿有神所賜屬靈的權柄,在所處的生活環境中帶下神的作為。
【回應】
主耶穌!
求祢賜給我有像亞波羅的心,謙卑與祢同行。
幫助我在祢聖靈的引領下操練敬虔,使我真認識祢,
好在生活中帶下祢屬天的權柄和作為,使人遇見祢。
【禱讀】
使徒行傳19章18~20節
那已經信的,多有人來承認訴說自己所行的事。
平素行邪術的,也有許多人把書拿來,堆積在眾人面前焚燒。
他們算計書價,便知道共合五萬塊錢。
主的道大大興旺,而且得勝,就是這樣。
【出處】https://www.tpehoc.org.tw/2022/01/07/act-day31
【經文】使徒行傳19章23~41節
以弗所城市騷亂的起因,是一名專門製造亞底米神廟的模型和神像的銀匠底米丟,意識到保羅所傳的福音帶著極大的轉化力,不久之後可能會威脅到亞底米女神的偶像崇拜,及其週邊相關產業的生意,所以,煽動以弗所人起來抵抗保羅的團隊。
底米丟對保羅的控訴,不單只是因信仰和錢財的緣故,更是為了文化與傳統而起的抗爭。因為對以弗所人來說,亞底米女神是整個文化和傳統的象徵。所以,除去亞底米女神,等同於刨除以弗所人的根本,故此引發了全以弗所人的抗爭。由此可知,基督的福音真正撼動的並非只是外在、表淺的宗教信仰,而是人對自己的身分認同和自我價值的根。這也是為什麼轉化是需要長期抗戰的原因。但從底米丟的反應來看,他知道福音的能耐有多大,要不然他不會防患於未然的抵擋福音,同時,這也顯露出異教常以其頑強的非神信念,來攔阻人聽信真理、認識真神。
被煽動的群眾拿住保羅團隊中的該猶和亞里達古,將他們帶到亞底米神廟附近的露天劇場,預備審問他們。根據史料,這座劇場可容納約二萬五千人。從32節得知大部份被鼓動的群眾是並不知道為什麼而聚集,大多數聚集的群眾只是盲從,他們不問是非地跟隨著煽動者高漲的民族激情而鼓譟。我們也不知道這位亞歷山大是什麼來歷,只知道在混亂中他突然被推出來發言,但他猶太人的身分反而更加激怒以弗所人。以弗所人抵擋保羅所傳之福音的事件,是現代基督徒參與社會運動很好的借鏡,它提醒我們不要盲從,也不要陷在民族激情中,而看不見真理。
然而,王的心在耶和華手中,好像隴溝裡的水隨意流轉。神透過以弗所城的書記化解了這場騷動。雖然書記的目的是要保護以弗所人不要違法,但也間接證明保羅團隊的行為並未違法。弟兄姊妹,我們就像保羅的團隊一樣,身處在充滿異教文化和思想的世代中傳遞真理,尤其在面對時代道德議題,例如多元成家方案、多元性別教育…等,我們何等需要神掌管一切在位者的心,好為基督的教會繼續在這彎曲悖謬的世代中敞開福音的門。
【回應】
主耶穌!
我深信祢掌管我的國家,一切在位者的心都在祢的手中。
求祢為祢的教會在這彎曲悖謬的世代中,開一扇無人能關的門;
使我們經歷到罪惡在哪裡顯多,祢的恩典就在那裡顯得更多。
【禱讀】
箴言21章1節
王的心在耶和華手中,好像隴溝的水隨意流轉。
敬拜詩歌:唯有耶穌 (讚美之泉 16)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590zDjwU5pA
一、安靜:我要稱謝耶和華,求告祢的聖名。
二、讀經:使徒行傳 19:1-41
1. 重點說明:
本章記錄保羅在以弗所的工作,這是他第三次的旅行佈道(18:23),經過加拉太、弗呂家後抵達以弗所,在這裡他待了三年之久。這段期間他幫助當地的信徒認識聖靈和接受聖靈的洗。此外他在會堂,之後又在推喇奴的學房辯論神國的事。雖遇到一些假藉主名趕鬼或不信者,但他沒有因此灰心,神也藉著他行了奇事。甚至有不少人信了主,不再祭拜偶像,讓當時製造偶像銀龕的生意大受衝擊,就聚集滋事,所幸在神的保守下,透過一位書記的安撫及公正地處理,這件紛亂終於和平的落幕。
2. 鑰節:這樣有兩年之久,叫一切住在亞細亞的,無論是猶太人,是希臘人,都聽見主的道。(徒 19:10)
三、默想:
■保羅奉誰的名為施洗約翰的門徒施洗?(v.5)這幾位門徒受洗之後,發生了什麼事情?(v.6)
■保羅為了傳揚主的道,做了哪些事情?(v.8-v.9)神又是怎麼使用他?(v.11)保羅所作的努力,對於傳揚主的名、主的道,產生了什麼影響?(v.10、v.17-v.20)
■在台灣的文化中,福音的傳揚勢必遭遇諸多艱難,我遇過哪些難處?我該如何有智慧的傳遞真理,並處理在當中的衝突?
四、禱告:親愛的天父!求祢賜我智慧與勇氣,能夠面對並處理在信仰上各種難解的問題,也幫助我成為和平之子,為祢作美好的見證。
五、安息:與主交談後,靜止在神之內,並在神的愛中安息,讓神的愛變化我們的生命。
六、記錄:
今日讀經進度:使徒行傳 19 章
使徒行傳18:23住了些日子,又離開那裡,挨次經過加拉太和弗呂家地方,堅固眾門徒。
最近有一個新的詞彙出現,「我不是、就是」例如「我不是在上班,就是在往上班的路上」、「我不是在旅行,就是在往旅行的路上。」意思是說這話的人可能只專注在上班或是旅遊這件事情上。
今天的經文是保羅第三次旅行佈道的開始,當保羅自從認識主,明白耶穌基督是唯一的救主,他就立定了志向,一生要傳揚耶穌基督的福音。他成為外邦的宣教士,立志要把福音傳到地極。他的一生不是在宣教,就是在往宣教的路上。
親愛的弟兄姊妹,在你的生命中,甚麼是最重要的呢?如果你認為最重要,就會投入完全的心力。願主幫助我們有智慧分辨何為最要緊的事,全心全意的完成上帝所託付最重要的事。共勉之。
使徒行傳19:32聚集的人紛紛亂亂,有喊叫這個的,有喊叫那個的;大半不知道是為甚麼聚集。
幾年前流行起穿破洞的褲子,而且破的褲子更貴,但仍有人願意花錢購買。如今又流行女生穿衣服露出肚子,好多年輕人不分青紅皂白地穿著露肚子的衣服走在大街上,但其實有些人穿上這樣的衣服不僅不美觀,而且曝露自己的缺點。
在以弗所的教會因為有人的益處受損,於是慫恿群眾起來反對保羅。當群眾聚集幾乎造成暴動,聚集的人眾多,但竟然有人不知道為何聚集,不知為何喊叫的。這些人不知道自己在做甚麼。
親愛的弟兄姊妹,你知道自己在做甚麼嗎?當你做每一件事時,背後的動機、標準、判斷為何呢?要謹慎,不要以為眾人都在做的事就是對的,也不要糊裡糊塗的隨著眾人去行動。作為基督徒的我們,行事為人要榮神、益人、以及有純正的動機。願主幫助我們,行事為人對得起召我們的主,也有智慧分辨自己在做甚麼。共勉之。
那時,有幾個巡迴各處念咒趕鬼的猶太人,擅自利用主耶穌的名,向那些被邪靈所附的人說……(徒19:13)
巡迴各處——perierchomenon這個字很尋常,意思是「到處遊蕩」。但從來沒有被用來描述主耶穌。為什麼呢?
很多時候,人們描述主耶穌是一個到處遊走的先知,但主耶穌不是漫無目的到處嘗試,衪很清楚天父要衪做的事和說的話,祂所有的決定都是有意識地順服在父神權柄底下,只遵行父神的旨意。
我們的人生不應該是隨波逐流尋找一個立足之地,或困惑地問:「我該做這?或做那?我該去哪裡?」主從來不作隨機的決定,祂掌握到人生最重要的功課,就是先聆聽,後行動。屬靈生命不在於你做什麼,乃在於聽從神。希伯來字「聽」(shama)也表示「順從」。聽見神的指示就去做才是聽從。
很多人相信世界是巧合組成的,又認為神是沉默的,因此不再聆聽神,也不用等候神,忙碌地四處遊蕩,為自己尋出路,自己作主。
你的選擇是什麼?遊蕩,還是等候神?等候神是屬靈操練,會比較困難,但卻是對的方向。
转自《宣教日引》
各位蒙召的弟兄姐妹,平安!
我们跟随主耶稣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不是无论我们在哪里或做什么他都祝福我们,而是他会引导我们去到和去做他祝福我们的地方和事情,因为他知道并要带领我们人生路的每一步。
但问题是我们不知道,而且人生没有给我们太多试错的机会,所以让耶稣成为真理和生命的前提是先让耶稣成为我们的道路,否则我们可能仍旧是在自己的道路上寻求飘渺的真理和想象的生命。
耶稣是道成肉身,意味着他有对我们生命的规划,也一定愿意让我们知道,所以我们需要做的就是安静、叩门、倾听、确信、行动、交托、等候、然后在选定的路上坚定前行。
新泽西主恩堂
中文堂牧师
戎翰
閱讀: 雅各書1章19-27節 | 全年讀經進度: 詩篇10-12篇;使徒行傳19章1-20節
你們各人要快快的聽,慢慢的說,慢慢的動怒。—雅各書1章19節
在美國的一個社區,某條街道的一側,有位屋主在院子裡放了一隻大型的充氣白頭鷹(美國國鳥),白頭鷹身上還披著美國國旗。他的車道上停著一輛大卡車,車窗上有一面彩繪國旗,後保險桿上貼滿愛國貼紙。在街道的另一側,與這屋子正對面的鄰居顯然看法不同,他在院子裡豎立好幾個看板,上面的標語點出美國新聞媒體當前所關注的問題,指出社會許多不公義的現象。
我們可能會納悶:這兩戶人家是仇敵還是朋友?他們可能都是基督徒家庭嗎?上帝期盼我們能活出雅各書1章19節的教導:「你們各人要快快的聽,慢慢的說,慢慢的動怒。」因我們常會頑固地堅持己見,不願意考慮別人的想法。《馬太‧亨利聖經註釋》提到:「我們應該快快地聆聽各方的理由和事實,然後慢一點說話⋯⋯而且,當我們說話時,不可帶絲毫的怒氣。」
有人說:「要學習就需要聆聽。」要實踐上帝在雅各書對我們說的這段話,我們就需要上帝慈愛的靈充滿,並願意尊重他人。上帝樂意幫助我們改變心思和態度,那我們願意聆聽與學習嗎?
上帝要你如何實踐雅各書1章19節的教導?
你需要仔細聆聽誰的看法呢?
上帝啊,祢知道有時我會固執己見,
求祢幫助我,能快快地聽,慢慢地說。
作者: 施安妮 | 其他作者
靈糧透視
雅各寫信給「散住」在各國相信耶穌的人(雅各書1章1節),提供非常實用的教導,闡明如何活出「為基督而活」的生命。他提到心態,例如偏心待人和貪愛金錢(2章1-12節,5章1-6節);提到行為,例如捐助窮人和患難中的忍耐(2章14-26節,5章7-11節)。
在今天閱讀的雅各書1章19-27節,雅各對讀者的勸勉有如一個三明治。在第19-21節和26-27節中,他舉例說明如何活出公義的生命:控制自己的脾氣;勒住自己的舌頭;照顧有需要的人。三明治的肉就是中間的部分(22-25節),雅各解釋說,徒有形式的聽道或讀經,不足以達到上帝所期望的公義。我們行事為人都當遵守聖經的教導。
韓傑盛
閱讀: 路加福音11章5-13節 | 全年讀經進度: 詩篇13-15篇;使徒行傳19章21-41節
你們中間作父親的,誰有兒子求餅,反給他石頭呢?求魚,反拿蛇當魚給他呢?—路加福音11章11節
經過多年的努力,素珊終於懷孕了,她和丈夫凱華欣喜若狂。當凱華知道素珊的健康狀況可能會危及胎兒,就每天晚上徹夜不眠為妻兒禱告。直到某天夜裡,凱華覺得自己不需向上帝苦苦哀求,因上帝已應允看顧一切。但一週後,素珊流產了。凱華傷心欲絕,不禁猜想,是否禱告得不夠才會失去孩子?
第一次讀到路加福音11章5-8節的比喻時,我們可能也會這麼想。因為那人不斷地苦苦哀求,他的朋友(有時被認為象徵上帝)才下床去幫助他。那麼,這則比喻看似暗示我們,只有在我們糾纏不休時,上帝才會滿足我們的需要,如果我們禱告得不夠,上帝也許就不會幫助我們。
但聖經註釋家斯諾德格拉斯(Klyne Snodgrass)卻認為這是曲解。其真正的重點是,如果連朋友都可能出於自私的理由幫助我們,那我們無私的天父豈不更會幫助我們嗎?所以我們可以帶著信心祈求(9-10節),知道上帝遠勝於敗壞的世人(11-13節)。上帝不是比喻裡自私的朋友,祂正好相反。
我對凱華說:「我不知道為什麼你會失去孩子,但我知道不是因為你禱告得不夠迫切。上帝絕不是那樣的。」
比喻中的朋友若象徵上帝,那會是什麼樣的一位上帝?
若11-13節闡明這則比喻,那上帝是怎麼樣的呢?
天父,我向祢陳明我和別人的需要,相信祢會垂聽並回應,我也心懷感恩,因這是出於祢的美善,而非因為我的言語。
我們以耐心和順服等候上帝應允我們的祈求,也許祂所賜的超過我們所求所想:
作者: 霍薛頓 | 其他作者
靈糧透視
有些基督徒對路加福音11章9-10節這看似淺顯易懂的應許,仍感到疑惑。這似乎是耶穌給了我們一張空白支票,我們在禱告中把支票填寫好就交給上帝,以為祂必定會答應我們的要求。然而,基督的這番話可能是一種修辭的誇張法——為了證明一個觀點而極度誇張。耶穌在描述天父的心意時,釐清了祂要表達的觀點(11-13節)。天父深愛著我們,渴望把最好的給我們。然而,什麽是「最好的」必須由祂界定,而不是由我們界定。這意味著,當我們向上帝禱告時,我們可以確信,祂的回應永遠值得信賴。
柯貝爾
原作∕Mrs. Charles E. Cowman
「禱告完了,聚會的地方震動。他們就都被聖靈充滿,放膽傳講神的道。…… 使徒大有能力。見証主耶穌復活。」(聖經使徒行傳四章 31-33 節)
伊文思(Christmas Evans)在他的日記中告訴我們:
一天下午,他行經一條很荒僻的道路去出席一個聚會,他自己覺得他那時候的心是冰冷的。他說:「我繫住了我的馬,步行到一處與塵世隔絕的地方去, 在那裡我很痛苦地走來走去,檢閱我自己的生活。我在神前等候了三小時,我的心被悲哀壓服著。最後,一個甘甜仁慈的愛的感覺溫暖了我的心 ──在那裡我重新受了一次聖靈的澆灌。日頭平西的時候,我回到原路上,騎上了我的馬,向前馳去。次日,我在山坡上對一大群聽眾講道, 覺得自己充滿了新的能力,以致全威爾斯城(Wales)的人民,在那天都得到了一個極大的復興。」
當你遇見一個重生的人,第一個問題你應當問他的就是,「你……信的時候,受了聖靈沒有?」(聖經使徒行傳十九章二節)──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