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應:約押知道大衛王心想念押沙龍,為了討好大衛王,就為王找一個聰明婦人來,請她假裝為死者悲哀多日的婦人,模擬大衛與押沙龍的關係,其目的為要引起大衛王的關心,希望有機會為「押沙龍能回來」這問題可以解套。當這婦人來到王面前按著約押指示去行時,她真的幫大衛解了套,大衛點頭同意讓他的愛子押沙龍回到他身邊。(撒下14:21王對約押說:我應允你這事。你可以去,把那少年人押沙龍帶回來。)當押沙龍回到大衛宮裡時,他們父子倆就開始過著和好的日子嗎?似乎不是如此。約押用的人方式幫助押沙龍回到父王的身旁,押沙龍也確實回到大衛的王宮,但大衛卻有二年的時間沒有約見押沙龍(撒下14:28押沙龍住在耶路撒冷足有二年,沒有見王的面。);從這過程,我們看到大衛應該還沒有完全釋懷押沙龍之前曾犯下的錯事,大衛這樣做讓押沙龍非常沮喪,為此再次託人請約押幫助他,期待約押能製造個機會來面見王。然約押大將軍畢竟見過世面,他看出大衛王的心,所以這次不敢再造次主動幫押沙龍講話;押沙龍看出約押大將軍對他的請求推辭,押沙龍就翻臉,叫人放火燒約押將軍的田。(撒下14:30)
親愛的弟兄姊妹,從今天所讀經文知道,押沙龍之所以可回到父王宮裡,全是因約押的幫助,他才能有機會回到父王的身旁;押沙龍其實應該要感謝約押的幫助,然押沙龍不但沒有顯出感恩的心,還用不正當的方法,逼迫約押出來幫助他與父王見面。我們從此可看出押沙龍的心術真是不正,非常有野心,後面第十五章經文證明押沙龍的心術果然是不好的。祈求主幫助我們做一個懂得感恩的人,而不要去作一個忘恩負義的人。(王牧師)
參考經文:《 撒母耳記下14章1~33節》
押沙龍就對他的僕人說:「你們看,約押的田園就在我隔鄰,有大麥長著;你們去放火把它燒掉。」於是他們就去放火燒田。(撒母耳記下14章30節)
押沙龍逃亡3年後,大衛為暗嫩的哀傷也過了,就開始思念押沙龍。後來,在約押的努力下,大衛終於允許押沙龍回到耶路撒冷,但是沒有讓他住在宮中。這可能表示大衛沒有恢復他王子的身分,也可能還未原諒他,或是一種以行動表達的懲戒。
我們不知道大衛在想什麼,押沙龍也不知道。或許是這種不確定的焦慮,押沙龍兩次派人去召約押,希望約押為他說情,但約押都沒來。因此押沙龍放火燒了約押的麥田,強迫他出面。就算約押尊重他是王子,不與他計較,但再怎麼說,約押都算是押沙龍的恩人。約押的心裡一定不好受,因為押沙龍竟以火燒麥田來回報他。
北歐的瑞典與丹麥這兩個國家,自15世紀以來就不斷有軍事上的衝突,有一個故事可能與其中的斯堪尼亞戰爭(Scanian War,1675~1679年)有關。
1676年,丹麥軍隊攻下瑞典斯堪尼亞的一座城市克里斯蒂安斯塔德(Kristianstad),瑞典人被打敗並被趕出戰場。一個受了輕傷的丹麥兵正準備要喝水,突然聽到有人說:「先生!給我一點水喝吧,我快要死了。」一個受傷的瑞典兵躺在不遠處叫著。丹麥兵毫不猶豫走到敵人身旁,把水遞給他:「喝吧,你比我更需要。」話還沒有說完,瑞典兵竟拔出手槍,對著給他水喝的人開了槍。幸好,子彈擦過丹麥兵的肩膀,只有一點皮肉傷。丹麥兵驚嚇又生氣:「可惡!我想要幫助你,你卻這樣回報我。現在我要懲罰你。本來我要把水全給你,現在只給你一半。」接著,他把水喝掉一半,將剩下的給那個瑞典兵。後來,丹麥國王問他:「為什麼那個瑞典人企圖殺你,你還饒他的命呢?」士兵說:「陛下,因為我從不殺害受傷的敵人。」國王敬佩他的勇氣與恩慈,於是封他為騎士。
我們是哪一種人呢?是心存感激?或是忘恩負義?印度詩人、哲學家泰戈爾(Rabindranath Tagore,1861~1941年)曾經提起兩種態度:「蜜蜂從花中啜蜜,離開時營營的道謝。浮誇的蝴蝶卻相信花是應該向他道謝的。」法國文學家、《悲慘世界》的作者雨果(Victor Marie Hugo,1802~1885年)說:「卑鄙小人總是忘恩負義的;忘恩負義原本就是卑鄙的一部分。」當我們把別人對我們的恩惠視為理所當然時,那我們與文學家所說的也相去不遠了。
默想:
我是否習慣了別人對我的好,就把別人對我的恩惠看作理所當然呢?
祈禱:
施恩的上主,求祢使我警醒自己的態度,常常稱謝祢的恩惠,也記得向人表達感激之情。奉主耶穌的名禱告,阿們。
✍ 2022-06/18 讀經:撒母耳記下 第十四章
✟受感的經文:
14:1 洗魯雅的兒子約押,知道王心裡想念押沙龍,
14:2 就打發人往提哥亞去,從那裡叫了一個聰明的婦人來,對她說:「請你假裝居喪的,穿上孝衣,不要用膏抹身,要裝作為死者許久悲哀的婦人;
14:3 進去見王,對王如此如此說。」於是約押將當說的話教導了婦人。
14:18 王對婦人說:「我要問你一句話,你一點不要瞞我。」婦人說:「願我主我王說。」
14:19 王說:「你這些話莫非是約押的主意嗎?」婦人說:「我敢在我主我王面前起誓:王的話正對,不偏左右,是王的僕人約押吩咐我的,這些話是他教導我的。
14:20 王的僕人約押如此行,為要挽回這事。我主的智慧卻如 神使者的智慧,能知世上一切事。」
14:25 以色列全地之中,無人像押沙龍那樣俊美,得人的稱讚,從腳底到頭頂毫無瑕疵。
14:26 他的頭髮甚重,每到年底剪髮一次;所剪下來的,按王的平稱一稱,重二百舍客勒。
14:27 押沙龍生了三個兒子,一個女兒。女兒名叫她瑪,是個容貌俊美的女子。
14:28 押沙龍住在耶路撒冷足有二年,沒有見王的面。
14:1 於是約押起來,到了押沙龍家裡,問他說:「你的僕人為何放火燒了我的田呢?」
14:32 押沙龍回答約押說:「我打發人去請你來,好託你去見王,替我說:『我為何從基述回來呢?不如仍在那裡。』現在要許我見王的面;我若有罪,任憑王殺我就是了。」
✟受感的話語:
一、約押知道,王想念押沙龍(撒母耳記下 14:1-17)
二、約押如此行,為挽回這事(撒母耳記下 14:18-24)
三、無人像押沙龍,得人稱讚(撒母耳記下 14:25-28)
四、派人放火燒田,為求見王(撒母耳記下 14:29-33)
在〔撒母耳記下 第1-13章〕敘述了自從暗嫩玷辱押沙龍妹子她瑪的那日,押沙龍定意殺暗嫩,之後押沙龍逃到基述王亞米忽的兒子達買那裡去,大衛天天為他兒子悲哀…到了〔撒母耳記下 第14章〕,約押知道大衛知道大衛想念押沙龍,就決定替押沙龍向大衛求見,於是就找來一個聰明的婦人,約押教導那婦人怎樣做,怎樣說;這是約押編造的故事,故事之意是,暗嫩和押沙龍都是大衛的兒子,押沙龍殺了暗嫩,大衛又何苦要殺押沙龍,叫自己兩個兒子都死呢?
押沙龍雖然回來了,可是大衛不要見他。
押沙龍長的非常英俊,尤其是他的頭髮,他有三個兒子、一個女兒,押沙龍卻偏愛他的女兒。聖經沒有告訴我們,他的兒子們叫什麼名字,卻告訴我們,他的女兒名叫他瑪,是照著押沙龍的妹子的名字取的名,她容貌俊美,好像押沙龍的妹妹他瑪一樣…在這裡可以看到兄妹之情,看到妹子被自己的胞兄暗嫩玷辱,而預謀殺害了暗嫩,因此押沙龍在外流離三年,回到耶路撒冷又有兩年,共五年的時間,也許他活在孤單痛苦之中,切切的想見到父親,渴望得到父親大衛的饒恕吧!
在前兩天晚間,台灣出現了一則新聞,可以說是繼新冠之後震驚台灣的社會新聞!在基督教今日報刊登,凶嫌疑似是在外向銀行借貸,與母親借錢被拒,再度討錢被訓斥「不長進」,才因此起了殺機…縱火祝融帶走新竹一間輪胎行自家8條人命,其中不幸葬身火海的陳姓屋主女兒,今年年僅28歲,她卻是一位在教會委身、敬虔愛主的姊妹,生前透過Instagram記錄許多生活點滴,字裡行間充滿對神的感恩;陳姊妹在2019年貼文中,更寫下對信仰的體悟,相信神掌管自己的氣息:「過去我一直想掌控自己的生活,告訴神我想要什麼…我什麼時候想結婚?甚至什麼時候過世?但與其自己規劃人生,不如相信神,以及祂為自己制定的絕佳計畫!」
回過頭來,仔細去思想…當我們得知這如此喪盡天良的真實事件,這絕對讓人極度憤怒,但從這位屋主女兒生前在IG的字句裡卻充滿著感恩和信靠,雖然裡面沒有寫到饒恕,但是在陳姊妹曾寫下的詞句當中,希望我們看到的是饒恕、是感恩、是信靠!其實我們常常在為自己籌算許多未來的道路,猶如押沙龍;然而只有神知道我們真正的需要,祂必指引我們往後的道路,甚至我們出生的年限與彊界都早已定準,我們還要為自己籌算多少呢!?
✟禱告和回應:
愛我們的天父,感謝祢透過押沙龍的事件,以及這幾天震驚台灣與世界的新聞,讓我們知道人的一生都在祢的手中!我們承認我們習慣用所學的知識、經驗來判斷事物,來衡量事情,但當我們願意回轉到到祢面前尋求祢面的時候,我相信我們會向孩子一般放下自己的主觀,單純的相信祢、順服祢和愛祢,祢必幫助我們脫離從世界來的罪中之樂,而得著從祢而來真正的喜樂、真正的信心。奉耶穌基督寶貴的聖名求,阿們!
敬拜詩歌:每一天的每一刻+所有美善的力量 (林南小詩班)
https://youtu.be/L0lJszLwznU
一、安靜:求祢使我清晨聽祢慈愛之言,因我倚靠祢。
二、讀經:撒母耳記下 14:21-33
1. 重點說明
押沙龍計殺暗嫩之後,逃到基述三年。大衛思兒心切,約押看透大衛的心,借婦人之口勸說大衛讓押沙龍回來(v.1-v.20)。押沙龍返回後,大衛卻避而不見押沙龍,有兩年之久。於是,押沙龍用激烈手段迫使約押向父王求情。大衛雖接見他,卻仍未處理押沙龍的罪,足見大衛處理朝政英明果斷,但對於兒女的管教,卻顯得優柔寡斷,助長了押沙龍對權力的覬覦,也使國家失去了控制。
2. 鑰節:押沙龍住在耶路撒冷足有二年,沒有見王的面。(撒下14:28)
三、默想:
■大衛如何處理歸來的押沙龍?(v.24)
■押沙龍為甚麼要用激烈的方式求見王?(v. 32)
■請思想 14:28 押沙龍的感受會是如何?在押沙龍的事上,大衛可以如何處理會更合宜?我對於子女的管教,有何困難?我可以如何調整?
四、禱告:求主挪去我的軟弱與恐懼,願在真理與聖靈中,賜我勇氣及智慧,協助他人走在祢喜愛的道路上。
五、安息:與主交談後,靜止在神之內,並在神的愛中安息,讓神的愛變化我們的生命。
六、記錄:
今日讀經進度:撒母耳記下 14 章
閱讀: 哥林多後書1章3-7節 | 全年讀經進度: 撒母耳記下14-15章;路加福音17章1-19節
我們在一切患難中,祂就安慰我們,叫我們能⋯⋯安慰那遭各樣患難的人。—哥林多後書1章4節
根據英國《每日郵報》報導,波蘭北部一間動物收容所有隻「黑貓護士」。牠從小就被遺棄在收容所,因為牠的原主人覺得牠已病入膏肓,無法治好。但牠在收容所獸醫的照料下康復了而且被領養。從此,牠便住在收容所裡,以溫柔的陪伴和療癒的呼嚕聲來「安慰」術後或大病初癒的貓狗。
這個故事讓我們一窺慈愛的上帝為我們所做的事,以及我們能為別人所做的付出。上帝在我們患病和面對掙扎時關心我們,以祂的陪伴來安慰我們。在哥林多後書,使徒保羅將這位上帝稱為「發慈悲的父,賜各樣安慰的上帝」(1章3節)。當我們感到失望、沮喪或遭受苛待時,祂總是陪伴在我們身邊。當我們在禱告中轉向祂時,祂就讓我們在一切患難中得安慰(4節)。
但這第4節還有下一句,曾遭受極大苦難的保羅接著說﹕「叫我們能用上帝所賜的安慰去安慰那遭各樣患難的人。」天父安慰了我們,當我們經歷祂的安慰時,也得著能力去安慰別人。
滿有憐憫的救主為我們受苦,祂不僅使我們在患難與痛苦中得著安慰(5節),祂還幫助我們度過苦難,並使我們有能力去陪伴與安慰別人。
你何時曾在患難中經歷上帝的安慰?
你何時曾將上帝的安慰帶給別人呢?
親愛的上帝,感謝祢在我痛苦和悲傷時安慰我,
求祢幫助我也能給別人帶來安慰。
作者: 柯愛莉 | 其他作者
靈糧透視
許多學者認為,保羅至少寫了四封信給面對許多難題的哥林多教會。在哥林多前書5章9-11節,保羅提到,他在先前所寫的一封信中,曾警告他們:「若有稱為[主內]弟兄是行淫亂的,或貪婪的,或拜偶像的,或辱罵的,或醉酒的,或勒索的,這樣的人不可與他相交。」在哥林多後書第2章,保羅提及他在哥林多前書和後書之間寫過的一封信。正如他說:「我先前心裡難過痛苦,多多地流淚,寫信給你們」(4節)。顯然地,他在那封信中使用了強烈的措辭,以糾正教會中嚴重的淫亂問題。這也有助於我們瞭解保羅在哥林多後書開頭所說的話,而哥林多後書乃是四封書信中的最後一封。在1章3-7節,保羅以及時的安慰和勸勉,表達了他真誠的愛,以及對教會的帶領。
葛庭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