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月十三日(週三)背叛耶和華和巴比倫的約雅敬

列王紀下廿四1-6
1. 約雅敬年間,巴比倫王尼布甲尼撒上到猶大;約雅敬服事他三年,然後背叛他。
2. 耶和華使迦勒底軍、亞蘭軍、摩押軍,和亞捫人的軍來攻擊約雅敬,毀滅猶大,正如耶和華藉他僕人眾先知所說的。
3. 這禍臨到猶大人,誠然是耶和華所命的,要將他們從自己面前趕出,是因瑪拿西所犯的一切罪;
4. 又因他流無辜人的血,充滿了耶路撒冷;耶和華決不肯赦免。
5. 約雅敬其餘的事,凡他所行的都寫在猶大列王記上。
6. 約雅敬與他列祖同睡。他兒子約雅斤接續他作王。

聽主聲音:
1. 1節『約雅敬年間,巴比倫王尼布甲尼撒上到猶大;約雅敬服事他三年,然後背叛他。』西元前六O四年,尼布甲尼撒在敘利亞的迦基米施一役打敗埃及的軍隊,接著他加強對巴勒斯坦的控制。約雅敬過去事奉埃及法老,但他並沒有因此而喪命。過了三年,尼布甲尼撒再挑戰埃及的軍隊,然而此次,雙方損失慘重,他只好將軍隊撤退回巴比倫。約雅敬見機不可失,不聽耶利米先知的勸告,就背叛尼布甲尼撒,向埃及求援。約雅敬就像牆頭草,見誰力量大,就倚靠誰,卻沒有倚靠真正有大能大力的耶和華,也不聽從耶和華先知的意見。
2. 2節『耶和華使迦勒底軍、亞蘭軍、摩押軍,和亞捫人的軍來攻擊約雅敬,毀滅猶大,正如耶和華藉他僕人眾先知所說的。』雖然尼布甲尼撒退回到巴比倫,然而巴比倫在巴勒斯坦的藩屬亞蘭、摩押、亞捫卻仍然效忠於巴比倫,因此,尼布甲尼撒要求這些軍隊聯合來攻擊猶大國,三年當中,猶大全國幾乎被毀。這件事表面看起來是約雅敬的失誤,然而聖經說這完全是出於耶和華的旨意。因為約雅敬不肯事奉耶和華,耶和華就讓國際出兵來毀滅猶大。
3. 3節『這禍臨到猶大人,誠然是耶和華所命的,要將他們從自己面前趕出,是因瑪拿西所犯的一切罪;』再次聖經作者提醒我們,猶大國所遭遇的是因為瑪拿西所犯的一切罪,使耶路撒冷受到神審判。罪的工價乃是死,死後且有審判。我們要逃避一切讓我們死亡的罪惡。
4. 4節『又因他流無辜人的血,充滿了耶路撒冷;耶和華決不肯赦免。』瑪拿西作王期間不但鼓勵百姓拜偶像,並且又把許多奉耶和華命令說預言的先知殺死。因此,耶和華決不肯赦免猶大的罪惡。
5. 5節『約雅敬其餘的事,凡他所行的都寫在猶大列王記上。』根據耶利米書廿二章,約雅敬不但追求奢侈的生活,耶廿六20-23他還把逃到埃及的先知烏利亞,從埃及抓回來,在耶路撒冷殺死他。他實在是一位作惡多端的國王。
6. 6節『約雅敬與他列祖同睡。他兒子約雅斤接續他作王。』本節經文並沒有說到約雅敬被安葬在墳墓裡,根據耶利米書廿二18-19的預言,「他被埋葬好像人埋驢一樣,要拉出去扔在耶路撒冷的城門之外。」根據歷代志下三十六6記載他是被尼布甲尼撒捉住。很有可能他是死於親巴比倫之人的手中,他們把他隨便葬在耶路撒冷的城外,或是烏撒的園內(王下廿一26)。約雅敬的一生並沒有與耶和華同行,以致落到極可憐的結局。

背誦金句:列王紀下廿四1
「約雅敬年間,巴比倫王尼布甲尼撒上到猶大;約雅敬服事他三年,然後背叛他。」

禱告文
親愛的天父:約雅敬擁有很長的時間可以與你同行,作討你喜悅的事。然而,他卻不肯體貼神的心意,反而體貼自己的肉體情慾,追求奢華宴樂,以致於完全不肯聽從神的話語,最後落到滅亡的地歩。主啊!攔阻我們犯任意妄為的罪,求你使我們行在你的光中,順從你的話語,一生過討你喜悅的生活。禱告奉主耶穌的名。阿們!


靈修教材: 每日聽主聲音-列王紀
十一月十四日(週四)虎口餘生的約雅斤

讀經三遍:列王紀下廿四7-17
7. 埃及王不再從他國中出來;因為巴比倫王將埃及王所管之地,從埃及小河直到伯拉河都奪去了。
8. 約雅斤登基的時候年十八歲,在耶路撒冷作王三個月。他母親名叫尼護施他,是耶路撒冷人以利拿單的女兒。
9. 約雅斤行耶和華眼中看為惡的事,效法他父親一切所行的。
10. 那時,巴比倫王尼布甲尼撒的軍兵上到耶路撒冷,圍困城。
11. 當他軍兵圍困城的時候,巴比倫王尼布甲尼撒就親自來了。
12. 猶大王約雅斤和他母親、臣僕、首領、太監一同出城,投降巴比倫王;巴比倫王便拿住他。那時是巴比倫王第八年。
13. 巴比倫王將耶和華殿和王宮裡的寶物都拿去了,將以色列王所羅門所造耶和華殿裡的金器都毀壞了,正如耶和華所說的;
14. 又將耶路撒冷的眾民和眾首領,並所有大能的勇士,共一萬人,連一切木匠、鐵匠都擄了去;除了國中極貧窮的人以外,沒有剩下的;
15. 並將約雅斤和王母、后妃、太監,與國中的大官,都從耶路撒冷擄到巴比倫去了;
16. 又將一切勇士七千人和木匠、鐵匠一千人,都是能上陣的勇士,全擄到巴比倫去了。
17. 巴比倫王立約雅斤的叔叔瑪探雅代替他作王,給瑪探雅改名叫西底家。

聽主聲音:
1. 7節『埃及王不再從他國中出來;因為巴比倫王將埃及王所管之地,從埃及小河直到伯拉河都奪去了。』埃及此時已沒有力量來拯救猶大脫離巴比倫的攻擊,因為從埃及小河直到伯拉大河這塊領域都在巴比倫的控制之下。
2. 8節『約雅斤登基的時候年十八歲,在耶路撒冷作王三個月。他母親名叫尼護施他,是耶路撒冷人以利拿單的女兒。』由於約雅敬可能死於暗殺,所以他的兒子年十八歲就繼任為國王。由於他的父親背叛巴比倫王,而約雅斤就在巴比倫軍隊圍攻耶路撒冷時,接位成為猶大的王,他馬上面臨極大的危機。
3. 9節『約雅斤行耶和華眼中看為惡的事,效法他父親一切所行的。』同樣地,他雖只擔任三個月的猶大王,但他仍需為這段時間的身份在神面前負起該負的責任。同樣,無論我們信主的時間多久,只要我們成為上帝的兒女,我們立即就在神的兒女的身份上有責任來榮耀神。不能讓神的兒女這個身份蒙羞。
4. 10節『那時,巴比倫王尼布甲尼撒的軍兵上到耶路撒冷,圍困城。』由於約雅敬背叛巴比倫王,因此,主前五九七年,巴比倫王第二次派遣軍隊前來討伐他的罪。軍隊抵達時,約雅敬就死了,所以約雅斤才作王數週就面對全世界最強大的軍隊。
5. 11節『當他軍兵圍困城的時候,巴比倫王尼布甲尼撒就親自來了。』巴比倫王尼布甲尼撒親自來到耶路撒冷城外駐紮,可見他決意要毀滅耶路撒冷的強大決心。
6. 12節『猶大王約雅斤和他母親、臣僕、首領、太監一同出城,投降巴比倫王;巴比倫王便拿住他。那時是巴比倫王第八年。』看見尼布甲尼撒就駐紥於城外,約雅斤知道自己絕不可能是巴比倫人的對手,於是帶著領導階層出城去投降巴比倫王,就成了尼布甲尼撒的階下囚。
7. 13節『巴比倫王將耶和華殿和王宮裡的寶物都拿去了,將以色列王所羅門所造耶和華殿裡的金器都毀壞了,正如耶和華所說的;』背叛的藩屬是要為他的叛逆付出代價的,因此,尼布甲尼撒將耶和華殿中和猶大王宮中所有的寶物都拿走了。那些無法帶走的,盡都毀壞了。這些耶和華殿的寶物和金器都失去了,並不是耶和華無能能保護,乃是出於耶和華的旨意,因為猶大人得罪祂惹祂發怒,祂降下這樣的災害來刑罰背道的百姓。
8. 14節『又將耶路撒冷的眾民和眾首領,並所有大能的勇士,共一萬人,連一切木匠、鐵匠都擄了去;除了國中極貧窮的人以外,沒有剩下的;』為了防止猶大地的百姓再度叛變,巴比倫王將猶大國中整個族群的人,和其中有才能的領袖,有技藝的人都到巴比倫去。
9. 15節『並將約雅斤和王母、后妃、太監,與國中的大官,都從耶路撒冷擄到巴比倫去了;』約雅敬的妻子,約雅斤的妻子,皇宮裡的妃子,國中的大臣也都被擄到巴比倫去了。
10. 16節『又將一切勇士七千人和木匠、鐵匠一千人,都是能上陣的勇士,全擄到巴比倫去了。』凡是原本在猶大軍隊中能作戰的人,包含士兵、木匠、鐵匠全都擄到巴比倫去,目的是使這地方不再有軍事的能力。
11. 17節『巴比倫王立約雅斤的叔叔瑪探雅代替他作王,給瑪探雅改名叫西底家。』瑪探亞是約雅斤的叔叔,也就是約雅敬的弟弟,巴比倫王立他為這個已殘破不堪的國家的國王,瑪探雅的意思是耶和華的禮物。西底家的意思是耶和華是公義的。巴比倫此舉的目的是要表明他攻擊耶路撒冷是合情合理,符合耶和華的公義的。

背誦金句:列王紀下廿四12
「猶大王約雅斤和他母親、臣僕、首領、太監一同出城,投降巴比倫王;巴比倫王便拿住他。那時是巴比倫王第八年。」

禱告文
親愛的天父:你是公義的神。由於約雅敬所犯的罪,你就興起巴比倫王成為你的僕人,用他來懲罰你背道的百姓。主啊!即使在你的刑罰臨到之時,你仍然是有恩典的,約雅斤聽從先知的話語出去投降巴比倫人,你就憐憫他,使他不致死亡,並且存留生命,得以延續大衛的苗裔。同樣,只要我們悔改向你認罪,你就赦免我們使我們不致滅亡。主啊!你是公義的神,也是憐憫的神。我們敬畏讚美你。禱告奉主耶穌的名。阿們!


靈修教材: 每日聽主聲音-列王紀
十一月十五日(週五)執迷不悟的西底家

讀經三遍:列王紀下廿四18-20
18. 西底家登基的時候年二十一歲,在耶路撒冷作王十一年。他母親名叫哈慕他,是立拿人耶利米的女兒。
19. 西底家行耶和華眼中看為惡的事,是照約雅敬一切所行的。
20. 因此耶和華的怒氣在耶路撒冷和猶大發作,以致將人民從自己面前趕出。
列王紀下廿五1-7
1. 西底家背叛巴比倫王。他作王第九年十月初十日,巴比倫王尼布甲尼撒率領全軍來攻擊耶路撒冷,對城安營,四圍築壘攻城。
2. 於是城被圍困,直到西底家王十一年。
3. 四月初九日,城裡有大饑荒,甚至百姓都沒有糧食。
4. 城被攻破,一切兵丁就在夜間從靠近王園兩城中間的門逃跑。迦勒底人正在四圍攻城,王就向亞拉巴逃走。
5. 迦勒底的軍隊追趕王,在耶利哥的平原追上他;他的全軍都離開他四散了。
6. 迦勒底人就拿住王,帶他到在利比拉的巴比倫王那裡審判他。
7. 在西底家眼前殺了他的眾子,並且剜了西底家的眼睛,用銅鍊鎖著他,帶到巴比倫去。

聽主聲音:
列王紀下廿四18-20
1. 18節『西底家登基的時候年二十一歲,在耶路撒冷作王十一年。他母親名叫哈慕他,是立拿人耶利米的女兒。』西底家是猶大國的末代君王,他作王的時間是西元前五九七年至五八六年,共十一年。立拿人耶利米和先知耶利米只是同名。
2. 19節『西底家行耶和華眼中看為惡的事,是照約雅敬一切所行的。』西底家並沒有效法約西亞王討耶和華喜悅,而是效法他的父親約雅敬,干犯耶和華,所以失去神的祝福。
3. 20節『因此耶和華的怒氣在耶路撒冷和猶大發作,以致將人民從自己面前趕出。』猶大的亡國最主要的原因並不是國際情勢,因為上帝有能力保守忠於祂的國家免於滅亡。但猶大人被趕出耶路撒冷,被擄至巴比倫的真正原因是他們的國王沒有帶領百姓敬畏事奉耶和華。
列王紀下廿五1-7
1. 1節『西底家背叛巴比倫王。他作王第九年十月初十日,巴比倫王尼布甲尼撒率領全軍來攻擊耶路撒冷,對城安營,四圍築壘攻城。』西底家對巴比倫王的背叛算是猶大歷史上最大的危機,因此,這裡詳細地記載了巴比倫人來攻城的日期:西底家作王第九年的十月十日(主前五八八年一月十五日)。
2. 2節『於是城被圍困,直到西底家王十一年。』巴比倫人此次圍城的時間是從主前五八八年一月十五日開始,到隔年五八七年七月廿九日城被攻破,前後約一年半左右。
3. 3節『四月初九日,城裡有大饑荒,甚至百姓都沒有糧食。』長達一年半的圍城,經歷了二次的收成,但城內的百姓無法取得糧食,即使城內的基訓水泉仍能供應甘甜的飲水,城裡一發生饑荒,沒有糧食的百姓就無法繼續生存下去。
4. 4節『城被攻破,一切兵丁就在夜間從靠近王園兩城中間的門逃跑。迦勒底人正在四圍攻城,王就向亞拉巴逃走。』沒有食物的兵丁失去作戰的能力,很快就無法抵擋敵人的進攻。因此,很快地城的北面就被攻破了。守城的兵丁就從城的南面東山與西山二牆中間的門往猶大曠野和死海交接的約但河谷逃走,可能想要在猶大山地繼續抵抗。而國王只好如同斷尾求生的蜥蜴,拋棄那些忠心支持他的百姓,向約但河谷的亞拉巴逃走。
5. 5節『迦勒底的軍隊追趕王,在耶利哥的平原追上他;他的全軍都離開他四散了。』猶大王西底家可能計畫從耶利哥平原經過,逃往摩押或亞捫尋求庇護,只剩下幾公里就幾乎成功了,只是仍被迦勒底的軍隊追上了,這時他的軍隊為了自保也都離棄了他。他在耶利哥這個地方被捉住。以色列人正式失去了迦南這塊土地。而耶利哥剛好是以色列人進迦南地時,神最早讓他們攻下的第一座城。經過好多個朝代之後,以色列人的王在這個地方被外邦人捉住,國家亡了。
6. 6節『迦勒底人就拿住王,帶他到在利比拉的巴比倫王那裡審判他。』利比拉位於敘利亞的大平原上,法老王尼哥曾在利比拉囚禁約哈斯,如今巴比倫王也以這裡為軍隊的大本營,由於西底家違背誓約,不願作巴比倫的藩屬國,尼布甲尼撒就要按照迦勒底人的法律審判他,讓他在巴比倫王的宮廷裡受審,因此,他讓西底家在這裡受審。
7. 7節『在西底家眼前殺了他的眾子,並且剜了西底家的眼睛,用銅鍊鎖著他,帶到巴比倫去。』西底家對這世界的最後一瞥,乃是親眼看見那些由自己親身所生的兒子們在他面前被殺死。接著他的雙眼就被剜了出來,雙手被銅鍊鎖著,從此在黑暗中過著奴隸的生活。根據耶利米書五十二章11節記載,西底家被帶到巴比倫後,被囚於監獄中,一直到死。這就是不肯聽從耶和華藉耶利米先知警告的愚昧王的下場。

背誦金句:列王紀下廿五7
「在西底家眼前殺了他的眾子,並且剜了西底家的眼睛,用銅鍊鎖著他,帶到巴比倫去。」

禱告文
親愛的天父:你是公義的神。申冤在主,主必報應。你差遣先知屢次勸告西底家不可背誓,不可反叛巴比倫王,但西底家卻不肯信服你,反而因害怕其他臣僕的勢力,聽從他們背叛巴比倫投靠埃及,結果為自己引來最大的禍患,就是上帝的審判,將他交在巴比倫王的手中。親愛的上帝,無論環境多麼困難,我們都要順服你的話語,不可自作聰明,自作主張。求你幫助我們要聽從你的話語。不偏左右,使我們蒙你祝福。你必定會親自保護我們。聽我們的禱告,奉主耶穌的名。阿們!


靈修教材: 每日聽主聲音-列王紀
帝國和上主的子民

參考經文:《 列王紀下24章8~20節》

上主對耶路撒冷和猶大的人民發怒,從自己面前把他們驅逐出去。(列王紀下24章20節)

今天要來說說,聖經中的故事和我們台灣原住民族的歷史。經文所記載的故事,也正是我們原住民族的歷史。

約雅斤年紀輕輕就承繼父親約雅敬的位子,登上猶大國王位。然而,他一樣不學好,學了父親的壞榜樣。結果他所面對的挑戰是,一個新興的帝國勢力──巴比倫帝國。巴比倫王尼布甲尼撒毫不留情的圍攻猶大首都耶路撒冷,且把城內所有重要人物,如鐵匠、工匠、高官和善戰的軍隊等,都擄到巴比倫去,讓國內只剩下老弱婦孺。一夕之間,整個耶路撒冷城失去昔日的光景和榮耀。

巴比倫帝國的崛起,成了鄰國聞之色變的威脅。從列王紀下24章10~17節可見,巴比倫帝國的勢力一步步向周遭的國家逼近,先是俘虜了約雅斤和猶大的人民、高官、戰士、工匠、鐵匠,又立約雅斤的叔父瑪探雅作猶大王,又給他改名叫西底家。最後更毀滅了猶大國,所有百姓被擄到巴比倫。

猶大國最後的身影,其實跟我們台灣原住民族的遭遇很像。1895年,日本的船堅砲利攻破了清國的軍艦,清軍兵敗如山倒,一紙《馬關條約》割讓台灣,身處台灣的原住民莫名其妙開始接受日本帝國的統治。日本在明治維新後,從小國搖身一變成了亞洲的帝國,一方面打倒清國,另一方面也讓俄國俯首稱臣,這樣的帝國竄起的速度很快。日本殖民台灣以後,開始有系統的進行同化政策,所有台灣人都被迫更改姓名,特別是我們原住民最優秀的家人,都成了皇民化和二次大戰的犧牲品。我們的傳統祭典,變成日本人茶餘飯後的表演;部落的領袖制度,成了日本帝國玩弄原住民的遊戲。這是我們的痛,這樣的經驗,猶大國的百姓也曾經歷過,我們都成為了「帝國的棄民」。

上主讓猶太人記載這一段歷史,除了一方面看見帝國竄起的威脅和上主背後的攝理;另一方面,我們也看見,這些猶太人是上主的百姓,上主早已透過先知預言猶大國的百姓會面臨怎麼樣的處境,但上主的手仍然在背後掌權。

我相信,身為台灣原住民族的我們,也是上主的百姓,雖然我們過去遭受到帝國的統治,但是上主仍然帶領我們的族人走過傷痛,並且將救恩帶給我們,讓我們可以盼望上主的拯救來到。

默想:

台灣有許多不同族群,上主怎樣保守我們走過艱苦的歲月?

祈禱:

親愛的上主,祢是歷史的主,祢掌權在其中。我相信祢的保守和陪伴,使我們可以經歷一切世上的變化。奉主耶穌的名禱告,阿們。


靈修教材: 靈命日糧
2022-08/13讀經:列王紀下 第二十四章

✍ 2022-08/13 讀經:列王紀下 第二十四章

✟受感的經文:
24:3 這禍臨到猶大人,誠然是耶和華所命的,要將他們從自己面前趕出,是因瑪拿西所犯的一切罪。

✟受感的話語:
瑪拿西是個極其邪惡的王!他所犯的一切罪,以及他流無辜人的血,充滿了耶路撒冷,而神絕不赦免!列王的歷史,如同一面鏡子;但願聖靈,就是賜生命的靈,天天變化更新我們,有真理的仁義和聖潔。

以色列人不珍惜神的同在。
其實從約雅敬至西底家年間,神是完全被冷落的;神四度說祂使猶大國毀滅,主要是因為瑪拿西的罪,並且整個國家不肯回頭、背向神,並瑪拿西流無辜人的血,充滿耶路撒冷…猶大國的毀滅是完全出於神,神說他們離棄祂,祂就離棄他們。

✟禱告和回應:
神啊,台灣到處點香跟拜、燃燒紙錢、擺設祭品,不認識耶和華獨一真神,但神仍有恩典,藉著耶穌基督向人說話;求主給有能聽的耳朵、有悔改的心,放棄心中一切偶像,經歷聖靈保惠師造訪運行在生命裡!


靈修教材: 神同在讀經
6/18 讀經進度

1. 列王記下 23-24
2. 使徒行傳 11
3. 詩篇 71:7-16
4. 箴言 17:14-15


靈修教材: 讀經計畫
列王紀下 24:1-20

敬拜詩歌:揚聲歡呼讚美 (新歌頌揚)
https://youtu.be/tdS_UJIRmaY

一、安靜:耶和華阿,祢的話安定在天,直到永遠!
二、讀經:列王紀下 24:1-20
1. 重點說明:
神的審判終於來臨,約西亞之後,國勢急劇滑落,本章提到三位君王:1. 約雅敬:起先臣服巴比倫,之後又背叛,巴比倫大軍一怒來襲,造成第一次的被擄,但以理在其中(但 1:1)。2. 約雅斤:接續約雅敬之後作王,最後自己被擄。3. 末代皇帝 西底家,仍是個壞王,猶大王國已岌岌可危,因為行耶和華眼中看為惡的事。果真到了廿五章,巴比倫王率軍攻擊耶路撒冷,城被攻破,聖殿被毀,百姓被擄,猶大國正式走下歷史的舞台。
2. 鑰節:西底家行耶和華眼中看為惡的事,是照約雅敬一切所行的。因此耶和華的怒氣在耶路撒冷和猶大發作,以致將人民從自己面前趕出。(王下 24:19-20)
三、默想:
■約雅敬是個怎樣的王?(v.1-v.2)約雅斤最後的結局又如何?(v.15)
■何以會遭遇這麼悲慘的事?(v.3-v.4、v.9)
■為什麼接二連三的戰爭、被擄,卻仍喚不醒猶大王剛硬的心?我的生活中,是否也有神的提醒與警告,但我卻迷糊不知?
四、禱告:主啊,求祢光照我,柔軟我的心,因祢口中的訓言,與我有益,我要遵守祢的訓詞,阿們。
五、安息:與主交談後,靜止在神之內,並在神的愛中安息,讓神的愛變化我們的生命。
六、記錄:        
今日讀經進度:列王紀下 24-25 章


靈修教材: 靈修日引(舊約歷史書下:王、代、拉、尼、斯)
列王紀下24:19-20

西底家行耶和華眼中看為惡的事,是照約雅敬一切所行的。因此耶和華的怒氣在耶路撒冷和猶大發作,以致將人民從自己面前趕出。(王下24:19-20)


靈修教材: 心靈森呼吸(列王紀上下、歷代志上下、以斯拉記、尼希米記、以斯帖記)
罪與饒恕

閱讀: 羅馬書2章12-16節 | 全年讀經進度: 列王紀下24-25章;約翰福音5章1-24節

這是顯出律法的功用刻在他們心裡。—羅馬書2章15節
人類學家唐納德‧布朗(Donald Brown)在他的著作《普世人性》(Human Universals)中,羅列了400多種人類共通的行為,包括玩遊戲、講笑話、跳舞、使用諺語、防範蛇類和用繩子繫物等等。同樣地,他相信所有的文化都有是非對錯的觀念,諸如褒獎慷慨、看重承諾,並認為卑鄙的行為和謀殺都是錯的。顯然地,不論我們來自什麼文化或背景,我們每個人都有良知。

多個世紀以前,使徒保羅也提出了類似的觀點。上帝向猶太人頒布十誡,以律法明定是非對錯,而保羅指出,由於外邦人可以透過順從良知做對的事,上帝的律法顯然也刻在他們心裡(羅馬書2章14-15節)。但這卻不代表人們就會做正確的事。外邦人違背良知(1章32節),猶太人違反律法(2章17-24節),兩者皆有罪。然而藉著相信並接受耶穌,我們所有因犯罪當付的死亡代價都會被上帝除去(3章23-26節,6章23節)。

上帝創造人,使人具有明辨是非的良知,因此我們每個人都可能對自己曾做過的某件壞事,或為了未能做某件好事而感到內疚。當我們承認這些罪,上帝就會除去我們的罪,就像一塊白板被擦拭乾淨一樣。不論我們來自什麼文化或背景,你我所要做的就是求祂的赦免。

你認為人類能明辨是非的良知是從何而來?
今天你要為哪些負罪感懇求耶穌的赦免呢?
主耶穌,我沒做該做的事,甚至還做了不該做的事,
求祢饒恕我。謝謝祢為我死,使我得活。
作者: 霍薛頓 | 其他作者
靈糧透視
羅馬是古代世界最國際化的城市之一,而第一世紀的羅馬教會就包含猶太人和外邦人,正足以證實這一點。保羅在寫給羅馬教會的書信中,一開始就談論不同的族群,反映出這封書信的讀者和聽眾具有不同的文化背景。在第一章,保羅專注於外邦人靈性方面的缺乏,講述他們在悖逆中逐漸背離上帝。接下來,在第二章提到猶太人靈性方面的缺乏,他們想以遵守律法使自己稱義,卻絕對做不到。但值得注意的是,保羅在論述這些困境之前先傳講了好消息。我們在羅馬書1章16節讀到:「我不以福音為恥;這福音本是上帝的大能,要救一切相信的,先是猶太人,後是希臘人。」由此可見,無論猶太人或外邦人都能領受上帝的救贖大愛。

柯貝爾


靈修教材: 靈命日糧
«每日研經釋義» 列王紀下 24:10-20

這段經文記載第二次被擄,「猶大王約雅斤和他母親、臣僕、首領、太監一同出城,投降巴比倫王;巴比倫王便拿住他。那時是巴比倫王第八年。」(12節)這次約雅斤王、王母、后妃、大官及以西結先知都一同被擄,另外有一萬的軍士、鐵匠、木匠,只剩極貧窮的人(14、16節)。從約哈斯、約雅敬、約雅斤欲振乏力,苟延殘喘,一步一步走向滅亡!

創業唯艱、守成更難!一個國家如此,一家事業、一個家庭也是如此,開創時,要立好根基,之後,要持續用心地建造與維護,才不致「富不過三代」!無論是立根基或是建造維護,都要用心,都須付代價。今天請為我們自己禱告,能在個人生命、家庭經營、教會建造上,都能如此用心和付代價。


靈修教材: 『單獨會主』每日讀經進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