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經三遍:列王紀下十三1-9
1. 猶大王亞哈謝的兒子約阿施二十三年,耶戶的兒子約哈斯在撒瑪利亞登基作以色列王十七年。
2. 約哈斯行耶和華眼中看為惡的事,效法尼八的兒子耶羅波安使以色列人陷在罪裡的那罪,總不離開。
3. 於是,耶和華的怒氣向以色列人發作,將他們屢次交在亞蘭王哈薛和他兒子便哈達的手裡。
4. 約哈斯懇求耶和華,耶和華就應允他,因為見以色列人所受亞蘭王的欺壓。
5. 耶和華賜給以色列人一位拯救者,使他們脫離亞蘭人的手;於是以色列人仍舊安居在家裡。
6. 然而,他們不離開耶羅波安家使以色列人陷在罪裡的那罪,仍然去行,並且在撒瑪利亞留下亞舍拉。
7. 亞蘭王滅絕約哈斯的民,踐踏他們如禾場上的塵沙,只給約哈斯留下五十馬兵,十輛戰車,一萬步兵。
8. 約哈斯其餘的事,凡他所行的和他的勇力都寫在以色列諸王記上。
9. 約哈斯與他列祖同睡,葬在撒瑪利亞。他兒子約阿施接續他作王。
聽主聲音:
1. 1節『猶大王亞哈謝的兒子約阿施二十三年,耶戶的兒子約哈斯在撒瑪利亞登基作以色列王十七年。』約阿施廿三年剛好是他發命要修理聖殿的那一年。這一年剛好是約哈斯接續他父親作以色列王的時候。
2. 2節『約哈斯行耶和華眼中看為惡的事,效法尼八的兒子耶羅波安使以色列人陷在罪裡的那罪,總不離開。』約哈斯也如同自己的父親,他所行的一切在上帝的眼中是看為惡的,上帝所看為惡的事就是他仍然效法耶羅波安,讓百姓去敬拜金牛犢。
3. 3節『於是,耶和華的怒氣向以色列人發作,將他們屢次交在亞蘭王哈薛和他兒子便哈達的手裡。』由於以色列人以敬拜金牛犢取代了遵守耶和華的律法典章的事奉。耶和華發怒就將以色列人交在外邦人的手中。這樣的故事在北國以色列已經成為一種循環,不斷地出現。
4. 4節『約哈斯懇求耶和華,耶和華就應允他,因為見以色列人所受亞蘭王的欺壓。』當以色列人落在亞蘭人的欺壓下,他們就向耶和華懇求恩惠,耶和華因為看見百姓所受的欺壓,就應允他們。約哈斯王在困苦中向耶和華懇求,但他卻不肯悔改。
5. 5節『耶和華賜給以色列人一位拯救者,使他們脫離亞蘭人的手;於是以色列人仍舊安居在家裡。』雖然約哈斯不肯悔改,但因著百姓的懇求,耶和華也賜以色列人一位拯救者,使他們脫離亞蘭人的手。這個拯救者就是亞述王阿達德尼拉里三世(Adad Nirari III),他率領大軍攻打亞蘭。使亞蘭人暫時停止侵略以色列國。以色列的男人因而不必上戰場而安居家裡。
6. 6節『然而,他們不離開耶羅波安家使以色列人陷在罪裡的那罪,仍然去行,並且在撒瑪利亞留下亞舍拉。』雖然耶和華垂聽他們的懇求,他們還是不肯離棄金牛犢的崇拜,還在撒瑪利亞崇拜繁殖女神亞舍拉的柱像。
7. 7節『亞蘭王滅絕約哈斯的民,踐踏他們如禾場上的塵沙,只給約哈斯留下五十馬兵,十輛戰車,一萬步兵。』雖然亞蘭人暫時不來侵略他們,但經歷了亞蘭人的蹂躪之後,以色列這個原本充滿人民的大國,竟然氣數全盡。約哈斯的軍隊只剩下五十馬兵,十輛戰車,一萬個歩兵。現在已沒有人能救得了這個國家了。除非們轉向耶和華。
8. 8節『約哈斯其餘的事,凡他所行的和他的勇力都寫在以色列諸王記上。』約哈斯作王這十七年,在信仰上充滿了妥協,在外交上,外敵不斷。真正的原因就在於他們不斷地得罪耶和華他們的神。
9. 9節『約哈斯與他列祖同睡,葬在撒瑪利亞。他兒子約阿施接續他作王。』一個與猶大王約阿施同名的人接續了約哈斯成為以色列的王。
背誦金句:列王紀下十三5
「耶和華賜給以色列人一位拯救者,使他們脫離亞蘭人的手;於是以色列人仍舊安居在家裡。」
禱告文
親愛的天父:你真的是一位發憐憫的上帝。以色列一直背逆你,不肯悔改。你將他們交在仇敵手中。他們在困苦中,向你呼求,你就差遣拯救者來拯救他們脫離困苦。他們屢次背逆你,惹你發怒,但只要他們求告你,你竟然仍然願意拯救他們。你藉著歷史向我們證明了你是有恩典有憐憫,不輕易發怒的神。主啊!甚願你賜給我一顆悔改的心,使我們願意一生順服你。當我們背逆你的時候,求你用慈繩愛索牽引我們回轉歸向你。不要把我們交給仇敵撒但,讓我們甘心事奉你。禱告奉主耶穌的名。
讀經三遍:列王紀下十三10-19
10. 猶大王約阿施三十七年,約哈斯的兒子約阿施在撒瑪利亞登基作以色列王十六年。
11. 他行耶和華眼中看為惡的事,不離開尼八的兒子耶羅波安使以色列人陷在罪裡的一切罪,仍然去行。
12. 約阿施其餘的事,凡他所行的和他與猶大王亞瑪謝爭戰的勇力,都寫在以色列諸王記上。
13. 約阿施與他列祖同睡,耶羅波安坐了他的位。約阿施與以色列諸王一同葬在撒瑪利亞。
14. 以利沙得了必死的病,以色列王約阿施下來看他,伏在他臉上哭泣,說:我父啊!我父啊!以色列的戰車馬兵啊!
15. 以利沙對他說:你取弓箭來。王就取了弓箭來;
16. 又對以色列王說:你用手拿弓。王就用手拿弓。以利沙按手在王的手上,
17. 說:你開朝東的窗戶。他就開了。以利沙說:射箭吧!他就射箭。以利沙說:這是耶和華的得勝箭,就是戰勝亞蘭人的箭;因為你必在亞弗攻打亞蘭人,直到滅盡他們。
18. 以利沙又說:取幾枝箭來。他就取了來。以利沙說:打地吧!他打了三次,便止住了。
19. 神人向他發怒,說:應當擊打五六次,就能攻打亞蘭人直到滅盡;現在只能打敗亞蘭人三次。
聽主聲音:
1. 10節『猶大王約阿施三十七年,約哈斯的兒子約阿施在撒瑪利亞登基作以色列王十六年。』約阿施與他父親作王的年數差不多。他作王十六年。並沒有從自己父親的悲慘光景得到智慧而歸向耶和華。
2. 11節『他行耶和華眼中看為惡的事,不離開尼八的兒子耶羅波安使以色列人陷在罪裡的一切罪,仍然去行。』約阿施仍然效法他父親的罪行,仍然去敬拜事奉金牛犢。
3. 12-13節『約阿施其餘的事,凡他所行的和他與猶大王亞瑪謝爭戰的勇力,都寫在以色列諸王記上。約阿施與他列祖同睡,耶羅波安坐了他的位。約阿施與以色列諸王一同葬在撒瑪利亞。』約阿施作王的十六年中,他與猶大王亞瑪謝有了爭戰。他的一生和他列祖的記載一樣,沒有什麼值得上帝記念的。
4. 14節『以利沙得了必死的病,以色列王約阿施下來看他,伏在他臉上哭泣,』以色列王約阿施的祖父耶戶是被以利沙膏立為王的。如今以利沙已經年紀老邁且即將離世。約阿施聽見消息就來探望他,並且伏在他臉上哭泣,可見約阿施和以利沙先知的關係應該很好。約阿施的哭泣可能也表明了他害怕以利沙死了之後,以色列整個國家就更岌岌可危了。因為前不久,亞蘭人只允許以色列存留五十馬兵,十輛戰車,一萬個歩兵。
5. 『說:我父啊!我父啊!以色列的戰車馬兵啊!』約阿施稱以利沙為我父啊!代表他承認以利沙在屬靈上對他的重要性。他如同自己的屬靈父親。他又稱以利沙為「以色列的戰車馬兵啊!」這稱呼正是以利沙在以利亞升天時對以利亞的稱呼。約阿施同樣稱以利沙為以色列的戰車馬兵,意思是以利沙對於護衛這個國家的貢獻,就像是千軍萬馬般的重要。
6. 15-16節『以利沙對他說:你取弓箭來。王就取了弓箭來;又對以色列王說:你用手拿弓。王就用手拿弓。以利沙按手在王的手上,』以利沙在臨死之前,仍然掛記這個國家的未來,他沒有指明誰來接替他的工作,反而對這位來訪的君王提出要求。彷彿要他接下他之前的工作一般。他以神的先知命令約阿施取弓箭來,約阿施順服之後,他又命令他拿用手拿弓,王又順服以手拿弓,這時利沙以嬴弱的身體按手在王的身上。這一連串的命令和動作都像是在啟示約阿施王在以利沙死後,神要他所要做的事。
7. 17節『說:你開朝東的窗戶。他就開了。以利沙說:射箭吧!他就射箭。以利沙說:這是耶和華的得勝箭,就是戰勝亞蘭人的箭;因為你必在亞弗攻打亞蘭人,直到滅盡他們。』當王順服了前面的指示之後,以利沙命令王打開朝東的窗戶,王再次順服。以利沙就命令他射箭。當王順服射箭之後,以利沙宣告剛剛所射的那箭象徵著耶和華的得勝箭。也就是不久,約阿施將可以在亞弗攻打亞蘭人,直到滅盡他們。根據過去先知說話的經驗,凡是耶和華藉著先知所說的話都必應驗。因此,以色列王約阿施現在應該很有信心能知道不久之後,他將能反敗為勝,打敗亞蘭人,而且滅盡他們。因為這是耶和華所要做的事。
8. 18節『以利沙又說:取幾枝箭來。他就取了來。以利沙說:打地吧!他打了三次,便止住了。』「打地」此字的希伯來文是「nkh」,滅盡的希伯來文也是「nkh」。以利沙啟示性的言語並沒有結束,既然他提到約阿施要打敗亞蘭人,並且滅盡他們。現在他命令約阿施取幾支箭來,約阿施就順服拿箭來。以利沙命令他打地。可見這用箭打地(nkh)的動作就是代表以色列的軍隊要滅盡(nkh)亞蘭人。約阿施王聽見這命令就應該盡力地用箭打地才是,表示他渴望將亞蘭人滅盡。可惜的是約阿施在聽到以利沙「滅盡」的命令後,竟然只打了三下。這樣的舉動說明了約阿施對於勝過亞蘭人並沒有企圖心,或是他根本不相信以利沙所宣告的神的話。
9. 19節『神人向他發怒,說:應當擊打五六次,就能攻打亞蘭人直到滅盡;現在只能打敗亞蘭人三次。』看見這位將來以色列國命運就要交在他手中的約阿施王打地的態度,這位代表神的神人以利沙就發怒。他婉惜地說出因著王的不順服和不信,將來以色列人只能打敗亞蘭人三次。如果約阿施剛才若願意打地五六次,神就允許以色列人把亞蘭人滅盡。本來耶和華能大大地使用約阿施,然而約阿施本身的問題使得他浪費了神藉著先知所說的預言。約阿施的問題是什麼?他以漫不經心的態度來尋求神對於以色列人與亞蘭人戰爭的旨意。基督徒面對屬靈的爭戰會不會也有同樣漫不經心的態度。認為反正得勝和失敗沒有什麼重要。面對主的大使命,我們是不是也同樣漫不經心,反正有沒有傳福音沒有多大的重要。
背誦金句:列王紀下十三19
「神人向他發怒,說:應當擊打五六次,就能攻打亞蘭人直到滅盡;現在只能打敗亞蘭人三次。」
禱告文
親愛的天父:求你赦免我們。因為以色列王約阿施常常是我們的寫照。我們面對屬靈的爭戰,常常漫不經心,甚至不放在眼中。我們不在意屬靈爭戰得勝或失敗。我們對於大使命也是如此,我們沒有將這事放在我們的心中。我們不認為傳福音很重要。我們也不認為造就門徒很重要。以致你的教會許多百姓根本不在乎傳福音和造就門徒的工作。以致本來你要在這時代大大使用我們建立你的國度。結果我們反而經常被魔鬼打敗,而且使你的國度無法降臨。主啊!求你改變我們的心,使我們有一顆飢渴慕義的心,想要實行你的旨意。讓我們看重你的話語與命令,一心想要成就的你旨意。禱告奉主耶穌的名。阿們!
讀經三遍:列王紀下十三20-25
20. 以利沙死了,人將他葬埋。到了新年,有一群摩押人犯境,
21. 有人正葬死人,忽然看見一群人,就把死人拋在以利沙的墳墓裡,一碰著以利沙的骸骨,死人就復活,站起來了。
22. 約哈斯年間,亞蘭王哈薛屢次欺壓以色列人。
23. 耶和華卻因與亞伯拉罕、以撒、雅各所立的約,仍施恩給以色列人,憐恤他們,眷顧他們,不肯滅盡他們,尚未趕逐他們離開自己面前。
24. 亞蘭王哈薛死了,他兒子便哈達接續他作王。
25. 從前哈薛和約阿施的父親約哈斯爭戰,攻取了些城邑,現在約哈斯的兒子約阿施三次打敗哈薛的兒子便哈達,就收回了以色列的城邑。
聽主聲音:
1. 20節『以利沙死了,人將他葬埋。到了新年,有一群摩押人犯境,』以利沙的死和以利亞的離世不同。以利亞升天後有以利沙接替他。但以利沙死之前並沒有交待誰來接替他。如今他死了,以色列這個國家就像失去了戰車馬兵一般,接續為王的人又都繼續得罪耶和華,這個國家漸漸地朝著滅亡的結局走去。這裡以利沙的死和他被埋葬在墳墓裡似乎在預表著這個國家的前途。就在新的一年來臨的時候,連過去被以色列人治理的摩押人現在都來犯境,要搶奪以色列人。
2. 21節『有人正葬死人,忽然看見一群人,就把死人拋在以利沙的墳墓裡,一碰著以利沙的骸骨,死人就復活,站起來了。』就在這時候,有人正要葬埋死人,這群不知所措的送葬者,把死人扔進以利沙的墳墓裡,那知死人一碰到以利沙的骸骨,那死人就復活,站來起來,恢復了生命。以利沙在生前曾行了幾次叫人起死回生的神蹟,沒想到在他死後,那叫死人起死回生的能力仍運行在他身上。列王記的作者記錄這事,似乎是以利沙的故事來安慰已經歷亡國的以色列百姓。過去耶和華藉著以利沙在全以色列運行祂生命的大能。雖然以利沙死了,但那種生命的大能卻仍然運行在以色列人中間,並未停止。現在以色列已經亡國,以色列百姓被趕逐到外邦,但上帝生命的大能並沒有停止運行。仍將藉著他的先知繼續運行著。
3. 22-23節『約哈斯年間,亞蘭王哈薛屢次欺壓以色列人。耶和華卻因與亞伯拉罕、以撒、雅各所立的約,仍施恩給以色列人,憐恤他們,眷顧他們,不肯滅盡他們,尚未趕逐他們離開自己面前。』在講完以利沙骸骨使死人復活這帶著盼望的信息之後,列王記作者繼續回顧早期約哈斯作王時的悲慘光景。那時候亞蘭人哈薛不斷地欺壓以色列人。然而上帝仍沒有放棄以色列人,神施恩給他們,憐恤他們。而神施恩並且憐憫他們的根據則追溯到神與亞伯拉罕、以撒、雅各等先祖所立的約。現在神施恩的理由已不是大衛之約,因為過去以色列的王一直是失敗的。神施恩發憐憫是為著以色列百姓,他們是亞伯拉罕、以撒、雅各的子孫。上帝與列祖所立的約現在還有效。上帝仍然守住那約。
4. 24-25節『亞蘭王哈薛死了,他兒子便哈達接續他作王。從前哈薛和約阿施的父親約哈斯爭戰,攻取了些城邑,現在約哈斯的兒子約阿施三次打敗哈薛的兒子便哈達,就收回了以色列的城邑。』由於上帝仍然守著祂與列祖所立的約。因此,以色列的王雖然一直讓神失望,然而神仍然施恩給以色列,以利沙所預言的約阿施將能三次打敗亞蘭軍隊的預言果然應驗了。因為神不會忘記祂與以色列人的祖先所立的約。如果神與列祖所立的約是如此不改變的。更何況神藉著祂兒子耶穌的血和我們所立的新約豈不是更加穩固不改變。主耶穌說:我總不撇下你,也不丟棄你。祂一定會與我們同在直到世界的末了。
背誦金句:列王紀下十三23
「耶和華卻因與亞伯拉罕、以撒、雅各所立的約,仍施恩給以色列人,憐恤他們,眷顧他們,不肯滅盡他們,尚未趕逐他們離開自己面前。」
禱告文
親愛的天父:你是守約施慈愛的神。以色列的君王屢次背逆你,然而你仍然不滅盡以色列人。因為你記念你與他們祖先亞伯拉罕、以撒、雅各所立的約。你應許他們列祖要向他們的子孫施恩典,發憐憫。主啊!你是信實的神。感謝你,藉著你的兒子耶穌基督的血與我們立約。你應許要賜我們生命,你應許要永遠與我們同在。我們相信你所應許的,你必成就。因此,求你因著耶穌的緣故施恩給我們。赦免我們所有的過犯,免去我們罪的刑罰。並且求你賜給我們永生,帶領我們進去承受你所應許給我們的永恆基業。我們所以能得著這些,不是因著我們的義,而是因著你是守約施慈愛的神。感謝你。禱告奉主耶穌的名。
參考經文:《 列王紀下13章1~25節》
他像在他以先的耶羅波安王一樣做了上主看為邪惡的事,使以色列人犯罪,始終沒有放棄。(列王紀下13章2節)
約哈斯作以色列王17年,聖經對他的評價是:他做了上主看為邪惡的事,使以色列人犯罪(列王紀下13章2節)。約哈斯去世,他的兒子約華施繼位,作王16年,也做了上主看為惡的事(11節)。約哈斯父子兩代作王33年,都沒有離棄耶羅波安所犯的罪,到底耶羅波安是做了什麼事,讓約哈斯父子都離不開他所犯的罪呢?
所羅門王死後,以色列王國分裂為南北兩國,耶羅波安成為北國以色列第一個王。耶羅波安是個有能力的人,在他的領導下,10個支派脫離羅波安王的轄制。照理說,耶羅波安對自己的領導應該很有自信才是,但就在他拿下以色列的政權後,卻擔心百姓回耶路撒冷聖殿崇拜時,心會歸向猶大王羅波安,自己的性命將不保。於是,他就鑄造兩頭金牛,分別放在伯特利和但,讓百姓拜偶像,取代敬拜上主(參閱列王紀上12章25~33節)。
不論是耶羅波安或約哈斯父子,因為害怕失去百姓的心、失去權力、失去生命,就用外在看得見的財富、生產力來鞏固自己的聲望與權力。這些東西成為以色列王的安全感來源,以為這些能讓百姓肯定他、愛戴他。王讓百姓相信,拜金牛是可以帶來更多財富、過更豐富的好生活的另一種選擇。而且這個金牛,是看得見、摸得到的,這個可見的神像,能取代看不見的神,因為看得見的金牛,比看不見的上主更容易讓人相信。殊不知,以色列王的恐懼,反倒讓百姓陷入拜偶像的罪中,離上主越來越遠。
有個故事說,從前有一隻老鼠很怕貓,每天都很惶恐。巫師同情老鼠的處境,就把他變成貓。但是變成貓的老鼠卻怕狗,於是巫師又把他變成狗。然而,狗又怕黑豹,巫師只好再把他變成黑豹。但豹卻怕獵人,這次巫師放棄了,把黑豹變回原來的小老鼠,並告訴他:「只要你還擁有一顆老鼠的心,變成什麼都沒用。」
很多人心中的恐懼,都和缺乏自信與安全感有關。人若沒有好好認識自己,了解內心害怕的原因,通常會用錯誤的方法解決,最後卻得不償失。就像以色列王,把安全感建立在金牛身上,卻忘了愛他的上主才是安全的來源。箴言18章10節指出:「上主如堅固堡壘,義人投靠都得安全。」盼望我們每個基督徒,都在耶穌基督裡得到足夠的安全感,活出美好的生活,榮耀上帝。
默想:
在我的生活經驗中,什麼事讓我常常擔心害怕?
祈禱:
帶給人安全感的上主,求祢在我心裡恐懼害怕時,成為我隨時的幫助,醫治我受傷的心,並賜下從祢而來的平安與信心。奉主耶穌的名禱告,阿們。
✍ 2022-08/02 讀經:列王紀下 第十三章
✟受感的經文:
13:14 以利沙得了必死的病,以色列王約阿施下來看他,伏在他臉上哭泣,說:我父啊!我父啊!以色列的戰車馬兵啊!
13:15 以利沙對他說:你取弓箭來。王就取了弓箭來;
13:16 又對以色列王說:你用手拿弓。王就用手拿弓。以利沙按手在王的手上,
13:17 說:你開朝東的窗戶。他就開了。以利沙說:射箭吧!他就射箭。以利沙說:這是耶和華的得勝箭,就是戰勝亞蘭人的箭;因為你必在亞弗攻打亞蘭人,直到滅盡他們。
13:18 以利沙又說:取幾枝箭來。他就取了來。以利沙說:打地吧!他打了三次,便止住了。
13:19 神人向他發怒,說:應當擊打五六次,就能攻打亞蘭人直到滅盡;現在只能打敗亞蘭人三次。
13:20 以利沙死了,人將他葬埋。到了新年,有一群摩押人犯境,
13:21 有人正葬死人,忽然看見一群人,就把死人拋在以利沙的墳墓裡,一碰著以利沙的骸骨,死人就復活,站起來了。
✟受感的話語:
當以利沙「得了必死的病」時,以色列王約阿施來探視以利沙,王伏在先知的臉上哭泣說「我父啊!我父啊!以色列的戰車馬兵啊!」,而「以色列的戰車馬兵」意味著以利沙對以色列國的重要性,遠勝過軍隊;以利沙是以色列國的安全屏障,是神百姓的保障。
以利沙臨終時仍然關心著國事,關心國家的安危。
以利沙要約阿施「取弓箭來」,並且以利沙按手在王的手上,要他「你開朝東的窗戶…射箭吧!」王射了箭之後,以利沙說:「這是耶和華的得勝箭,就是戰勝亞蘭人的箭。」之後以利沙要王「取幾枝箭來」,要他以箭打地,然而王只「打了三次,便止住了。」以利沙發怒說:「應當擊打五六次,就能攻打亞蘭人直到滅盡;現在只能打敗亞蘭人三次。」上帝透過以利沙,要給以色列王約阿施完全的勝利;約阿施可以完全的將敵人亞蘭給滅盡,但他並沒有想將敵人給滅盡,以箭打地,王只「打了三次,便止住了」,因為約阿施缺乏渴慕全勝和積極性的決心與堅持到底毅力,就不能完全滅盡敵人,留下後患…求神幫助我們除惡務盡,不給魔鬼留地步,將信心持守到底。
✟禱告和回應:
親愛的主耶穌,讚美祢是得勝掌權的大君王!求主使我們成為神國的戰車馬兵,求主賜給我們剛強壯膽的靈,能夠有堅持到底的信心,靠主勝過強盛的仇敵;與主一同經歷得勝,並且得勝有餘。奉主耶穌基督禱告,阿們!
敬拜詩歌:叫我抬起頭的神 (讚美之泉)
https://youtu.be/20LSVaYqM-4
一、安靜:主啊,我投靠祢,因祢是天天背負我重擔的主!
二、讀經:列王紀下 13:1-13、14:23-29
1. 重點說明
北國在耶戶之後的君王約哈斯與約阿施仍拜金牛犢,導致百姓民不聊生,內憂外患不斷,尤其亞蘭王哈薛和他的兒子便哈達外蹂躪以色列民。耶和華有恩典,當約哈斯懇求,神還是應允了,因為憐憫以色列百姓的苦境。果真,約阿施之後,耶羅波安二世繼位,神透過這位君王拯救祂的子民,收回以色列邊界之地,使北國在政治軍事上出現難得的榮景。
2. 鑰節:耶和華並沒有說要將以色列的名從天下塗抹,乃藉約阿施的兒子耶羅波安拯救他們。(王下 14:27)
三、默想:
■約哈斯是一個怎樣的王?(13:2)這樣的王為國家帶來什麼結果?(13:3)神如何回應約哈斯的禱告?(13:4-5)
■耶羅波安二世有那些政績?(14:25)原因為何?(14:26-27)
■約哈斯時代的應許,直到什麼時候才成就?如果我在他們那個時代,會用怎樣的心情,去等候神的時間?
四、禱告:親愛的主,幫助我相信祢的應許安定在天,必定成就,保守我繼續持守祢的正道中,安然等候。
五、安息:與主交談後,靜止在神之內,並在神的愛中安息,讓神的愛變化我們的生命。
六、記錄:
今日讀經進度:列王紀下 13-14 章
閱讀: 箴言12章2-15節 | 全年讀經進度: 列王紀下13-14章;約翰福音2章
愚妄人所行的,在自己眼中看為正直;惟智慧人肯聽人的勸教。—箴言12章15節
在美國南北內戰期間,林肯總統曾為了要討好一位政治人物,而下令調動北軍的某幾個軍團。當戰爭部長史坦頓收到命令時,不但拒絕執行,而且還說總統很愚昧。有人將史坦頓所說的話告訴林肯,林肯卻回應說:「要是史坦頓說我愚昧,那我必定是愚昧的,因為他幾乎總是對的。讓我去找出問題在哪裡。」在林肯總統與史坦頓交談之後,他明白自己之前所下的命令是個嚴重的錯誤。雖然林肯被史坦頓批評為愚昧,但他的反應卻證明了他的睿智。因為在自己的看法受到史坦頓的反對時,林肯沒有固執己見、剛愎自用,反倒聽取建言,認真思考,改變想法。
你曾經遇過不肯聽取明智建言的人嗎?(參閱列王紀上12章1-11節)那真讓人惱火吧?甚或你自己是否也曾拒絕採納建言呢?如箴言12章15節說:「愚妄人所行的,在自己眼中看為正直;惟智慧人肯聽人的勸教。」人不可能永不犯錯,當然包括我們自己!需知每個人都會犯錯,只有愚昧人才會以為自己是例外。相反地,我們當學習以上帝的智慧行事,聽取他人所給予的明智建言──即使起初我們並不同意對方的看法。有時候,上帝就是這樣讓我們得益處(2節)。
為何有時候你不願聽取別人的明智建言?
你如何確定所採納的建言富有真智慧?
充滿智慧的上帝,求祢將祢的道路指教我,
讓我遠避愚行。感謝祢在我生命中安排許多人,
在我需要幫助時提供智慧的建言。
作者: 康恩施 | 其他作者
靈糧透視
在聖經各書卷中,箴言的體裁因作者的表達方式而別具一格。雖然大多數聖經書卷都包含連續性的敘事、蒐集的詩歌、連貫性的教導,或有關聯的預言性信息,但箴言的內容卻並非如此。儘管第1-9章和第31章有連貫性的教導,但介於兩者之間的內容大多是彙集的智慧箴言,而且似乎沒有特定的主題,也沒有什麼具體的闡述模式。然而,這套彙整的箴言蘊藏豐富的智慧,數百年後,雅各稱之為「從上頭來的智慧」(雅各書3章17節),能指引我們在此艱難、黑暗的世界中活出我們的信仰。
柯貝爾
這一章記載耶戶死後的三個王,約哈斯、約阿施、耶羅波安二世(1-13節);也記載以利沙最後的事蹟(14-25節),他生病將死之前,約阿施王來看他時,上帝仍藉他發預言,他叫約阿施射箭後,就對他說:「這是耶和華的得勝箭,就是戰勝亞蘭人的箭;因為你必在亞弗攻打亞蘭人,直到滅盡他們。」(17節)果然,後來應驗了(18-19、25節)。他死了埋葬後,還能顯神蹟,就是一個死人的遺體碰到以利沙的骸骨就復活站起來!(20-21節)
以利沙雖無君王的權勢,但生前死後都有影響力!多麼讓人羨慕的生命!亞伯雖然死了,卻因這信,仍舊說話(來11:4),也是令人羨慕的生命!願我們都能追求靈命與事奉能力的成長,使我們不但活著的時候對周圍的人產生影響力,死後還能因信說話,繼續發揮影響力。
以利沙說:「這是耶和華的得勝箭,就是戰勝亞蘭人的箭;因為你必在亞弗攻打亞蘭人,直到滅盡他們。」以利沙又說:「取幾枝箭來。」他就取了來。以利沙說:「打地吧!」他打了三次,便止住了。神人向他發怒,說:「應當擊打五六次,就能攻打亞蘭人直到滅盡;現在只能打敗亞蘭人三次。」列王紀下13:17-19
親愛的天父上帝,感謝你,因你是有能力的主,約阿施不是因他不能行,而是他熱誠不足、信心不夠,所以他局限了自己的生命。他不知生命中有極大的能力,可以勝過甚至滅絕亞蘭人。主啊!你提醒我們,我們必須倚靠靠上帝,但有時我們覺得三次就已足夠了。主啊!幫助我們,當我們的裡面是軟弱的,沒有足夠的剛強與毅力時,求你更新我們,讓我們能夠有堅持到底的信心,與主一同經歷得勝,並且得勝有餘。禱告奉主耶穌基督的聖名祈求,阿們。
原作∕Mrs. Charles E. Cowman
「取幾枝箭來....打地罷。他打了三次,便止住了。神人向他發怒,說,應當擊打五六次。」 (聖經列王記下十三章 18、19 節)
這幾句話的信息多麼警惕!約阿施自以為打了二次、三次,已經很有信心了。但是神和神人都大失所望。
約阿施曾得到一些東西,並且得的不少 ── 他所得的,和他所信的,適正相符;但是他沒有得到神所要給他的一切。 他失了許多應許和祝福。他得了一些比別人好的東西,可是他沒有得到神的最好。
親愛的,這是多麼嚴重的一件事!我們應當學習禱告得透切! ── 信宣 ( A.B.Simpson)
「充充足足的成就一切超過我們所求所想的。」(以弗所書三章 20 節)
讓我們看保羅所用的字句 ── 「充充足足」、「一切」、「超過」....啊!每一個字裡面包含著神無限的愛和能力! ── 宣道會報(The Alli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