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考經文:《 列王紀下1章1~18節》
上主這樣說:「因為你派人去求問以革倫的神巴力‧西卜,好像以色列沒有上帝可以求問似的,所以你無法從你養傷的床下來;你一定會死!」(列王紀下1章16節)
列王紀就像歷史的借鏡,記錄了以色列君王對上主的信賴與否,和國家的興盛存亡、百姓的禍福息息相關。以色列百姓敬畏上主或背棄上主,關鍵在於以色列王是善或惡。在不同年代,上主選派不同的先知向以色列百姓提出勸戒。先知的身分吃力不討好,常引來王的鄙視與唾棄,但先知所宣告「你們不可拜別的神明,不可忘記我與你們立的約。」(列王紀下17章37b~38節)卻是最重要的提醒。以色列百姓向著上主,才是蒙福之道。
列王紀上22章52節提到,以色列王亞哈謝「做了上主看為邪惡的事……使以色列人陷在罪中。」而在這個時期,上主選派了以利亞成為提醒以色列的先知。
今天的經文列王紀下1章2節記載:「以色列王亞哈謝從撒馬利亞王宮頂上的陽台摔下來,受了重傷。他派人去求問非利士的以革倫城的神──巴力‧西卜,要知道他能不能康復。」受重傷的亞哈謝王,第一時間不是求問上主,卻派人去求問外邦人的神明。
非利士的以革倫城的神──巴力‧西卜,是迦南人所信奉的蒼蠅之神。迦南人相信,蒼蠅既然可以傳播各種傳染疾病,一定也能阻止各種疾病傳染,所以巴力‧西卜便成為當地人拜的神祇之一。
當下,上主要以利亞擋下亞哈謝王的使者,並質問:「你們為什麼去求問以革倫的神巴力‧西卜?難道以色列沒有神嗎?」亞哈謝王因受重傷而焦急,想用最快方式得知自己的情況,他求問外邦的神明,卻忘記以色列與上主的立約、忘記醫治是出於上主。他因為背棄上主去求問外邦神明,而得罪上主。所以,上主這樣說:「你無法從你養傷的床下來;你一定會死!」
很多基督徒生活遇到急難時,也像亞哈謝一樣,因為想立即掌握狀況,而到處求籤問卜,卻忘記尋求上主。我們在焦急中,應當像詩人一樣大聲呼求:「上主──我的上帝啊,我向祢求助,祢就醫治了我。」(詩篇30篇2節)並願意等候、順服上主的帶領。
默想:
生活中遇到困難時,我是否急於尋求外界幫忙,而忘了尋求真神呢?我要謹記這樣的祈禱:「上主啊,求祢醫治我,我就會康復;求祢拯救我,我就會安全。祢是我所要頌讚的。」(耶利米書17章14節)
祈禱:
慈愛的天父,祢是萬有的主宰,我相信一切都在祢恩典的手中。求祢幫助我可以時時依靠祢,日日仰望祢,在生活的每一個細節,因為依靠祢,而有不同的見證來榮耀祢。奉主耶穌聖名求,阿們。
敬拜詩歌:我神真偉大 (約書亞)
https://youtu.be/2T0sQGmH3iQ
一、安靜:耶和華啊!祢是我的主,我的好處不在祢以外。
二、讀經:列王紀下 1:1-18
1. 重點說明
亞哈謝接續亞哈作王。不久,一場意外又引發疾病,真是屋漏偏逢連夜雨!亞哈謝不思反省,竟求問外邦的假神。錯誤的選擇,帶來更大的危機。先知以利亞挺身相告,亞哈謝卻剛硬到底,還帶著大批人馬要抓以利亞。所幸神親自保護,用火擊退襲兵。先知的話應驗了,亞哈謝步下歷史的舞台,留下惡名警惕著後人:不可向假神屈膝、也不可求問,因為耶和華是唯一真神。
2. 鑰節:但耶和華的使者對提斯比人以利亞說:你起來,去迎著撒瑪利亞王的使者,對他們說:你們去問以革倫神巴力西卜,豈因以色列中沒有神嗎?(王下 1:3)
三、默想:
■亞哈謝為何差派使者去問以革倫的神巴力西卜?(v.2)
■耶和華如何回應此事?(v.3-v.4) 但亞哈謝對於耶和華先知的預言表現出什麼態度?(v.9)
■神為何三次說:「以色列中沒有神麼?」(v.3、v.6、v.16)當遭遇極大的艱難,我會尋求哪些幫助?哪些幫助是我最為有力,也是我最大的倚靠?
四、禱告:親愛的主,以別神代替耶和華的,他的愁苦必加增。(詩16:4)幫助我專一跟從祢,單單尋求祢的面。
五、安息:與主交談後,靜止在神之內,並在神的愛中安息,讓神的愛變化我們的生命。
六、記錄:
今日讀經進度:列王紀下 1 章
但耶和華的使者對提斯比人以利亞說:你起來,去迎著撒瑪利亞王的使者,對他們說:你們去問以革倫神巴力西卜,豈因以色列中沒有神嗎?(王下1:3)
閱讀: 列王紀下1章9-15節 | 全年讀經進度: 出埃及記23-24章;馬太福音20章1-16節
我若是神人,願火從天上降下來。—列王紀下1章10節
安德居住在一個禁止福音的國家。當我問他如何隱藏自己的信仰時,他說他從未隱藏,而且還經常戴著宣傳自己教會的徽章。每當他被捕時,他都會告訴警察,他們也需要耶穌。安德有這樣的勇氣,是因為他知道上帝與他同在。
當以色列國王派遣一位五十夫長帶著五十人,去逮捕先知以利亞時(列王紀下1章9節),以利亞也沒有畏縮。他清楚知道上帝與他同在,於是他求上帝從天降火來消滅那些人。國王第二次派遣士兵,以利亞又求火燒滅他們(12節)。於是,國王又再派遣五十人。但這群人已聽說前兩批士兵的遭遇,帶領他們的五十夫長便哀求以利亞,不要傷害士兵們的性命。即使以利亞會怕士兵,但這群士兵絕對更加懼怕以利亞,所以主的使者告訴以利亞,只管放心與他們同去見王(13-15節)。
耶穌並不希望我們祈求從天降火燒滅敵人。當門徒詢問是否可以禱告,讓大火臨到撒馬利亞村莊時,耶穌斥責他們(路加福音9章51-55節)。我們雖然生活在不同的時空,但耶穌確實希望我們能像以利亞一樣滿有勇氣,準備向每個人講述祂是那位為人受死的救主。這看起來好像是一人可以戰勝五十人,但其實是耶穌戰勝了。耶穌會供應我們所需的一切,使我們能勇敢地去愛、去關懷別人。
耶穌補足你哪方面的缺乏,好使你能滿有勇氣?
上帝讓你明白哪些事,並要你採取什麼行動呢?
聖靈,感謝祢住在我裡面。
當我向別人講述耶穌時,求祢使我充滿勇氣。
作者: 韋陌格 | 其他作者
靈糧透視
先知以利亞的名字意思是「我的上帝是耶和華」。他服事的期間,正是北國以色列邪惡的國王亞哈的統治時期(約公元前875-850年;列王紀上16章29-33節)。亞哈的妻子耶洗別是西頓王謁巴力的女兒,她慫恿亞哈採取極其可惡的形式崇拜巴力,其中包括淫亂的敬拜儀式。巴力是迦南人的雨神和生育之神。在以利亞作先知的頭三年半中,他向以色列人傳達上帝的話語,呼籲他們回轉歸向獨一的真神。以利亞在迦密山上與450名巴力先知的較量,是他艱困服事的高峰(18章16-40節)。
柯愛莉
閱讀: 以弗所書6章10-20節 | 全年讀經進度: 列王紀下1-3章;路加福音24章1-35節
也要為我祈求,使我傳講的時候,得著當說的話,可以坦然無懼地講明福音的奧祕。—以弗所書6章19節,新譯本
近年來,許多基督教作家呼籲信徒要重新思考基督信仰的「詞彙」。例如有位作家強調,即使是神學性很豐富的字詞,因為過於熟悉和過度使用,會導致我們無法體會福音的深度和自己需要上帝,最終使這些詞彙失去其影響力。他建議發生這種情況時,我們可能需要重新學習和體會這些信仰的詞彙,放下既有的觀念,直到我們像是第一次接觸福音一樣。
這個要我們學習以新的體會和領受談論上帝的呼籲,讓我想到使徒保羅一生為了向人傳福音,向什麼樣的人就作什麼樣的人(哥林多前書9章22-23節),把自己放在對方的位置。他從不認為自己最懂得如何傳揚耶穌,相反地,他是靠著不斷地禱告,並請求眾信徒為他禱告,好幫助他「得著當說的話」(以弗所書6章19節,新譯本)來分享福音。
使徒保羅深知,每個基督徒每天都需要保持謙卑,知道自己需要在基督的愛中更深地扎根(3章16-17節)。只有當我們深深地扎根於上帝的愛中,每天都越發意識到我們需要倚靠上帝的恩典,我們才能得著當說的話,與人分享那奇妙的好消息,也就是上帝為我們成就的一切。
你何時曾對福音有新的體會?
禱告如何提醒你時刻需要上帝的恩典呢?
慈愛的上帝,請原諒我常將祢的恩典和美善視為理所當然。幫助我每天都能對祢的恩典、慈愛有嶄新的體會,
也幫助我得著當說的話,與人分享祢的作為。
作者: 白茉妮 | 其他作者
靈糧透視
保羅在監獄中寫信,沒有提到自己切身的困難,反而警戒讀者要看清楚這場屬靈爭戰的本質。他說:「因我們並不是與屬血氣的爭戰,乃是與……天空屬靈氣的惡魔爭戰」(以弗所書6章12節)。這場爭戰所需要的武器大多是防禦性的(14-17節),只有一樣例外,即「聖靈的寶劍,就是上帝的道」(17節)。我們真正的爭戰是屬靈的爭戰,所以我們絕對需要聖靈的幫助。因此,我們要「靠著聖靈,隨時多方禱告祈求」(18節)。
葛庭墨
亞哈王死後,兒子亞哈謝上任,卻從樓上摔下受傷。當他派使者去求問以革倫神巴力西卜時,烈火先知以利亞得神的啟示,告訴亞哈謝:「你必不下所上的牀」(4、6節)。亞哈謝就派五十夫長帶人去見以利亞,為何他要這樣做?據《信望愛》網站的解說:「當時的人如果受到咒詛,破解的方法就是威逼施咒者解除咒詛,或者直接殺掉施咒者,就可以解除咒術的魔力。此時亞哈謝應該就是要抓以利亞以解除咒詛。」
前兩個五十夫長態度傲慢地說:「神人啊!王吩咐你下來!」不料,被火燒死(10、12節)。第三個五十夫長謙卑地求以利亞同去見王,才得幸免(13~15節)。對神所選立的先知傲慢,就等同對神傲慢。今日亦然,我們也要敬重神所選立的忠心僕人!今天我們可為此禱告。
「但耶和華的使者對提斯比人以利亞說:「你起來,上去迎見撒瑪利亞王的使者,對他們說:『你們去問以革倫的神明巴力‧西卜,是因為以色列中沒有上帝嗎?』」
列王紀下 1:3
禱告:親愛的上帝,我們讚美你,你是昔在今在永在的神,是永活全能神。你鑒察人的內心,當亞哈謝離棄你,他的生命就進入滅亡了。求主保守台灣的疫情,恩待我們即使在高峰期,仍然有你的同在與平安。也同時為著美國德州發生的槍擊事件來禱告,求主安慰這些失去家人的家庭,也讓這個國家的治理者因著敬畏你,能夠正視國家內衝突的問題,讓你的公義臨到。禱告祈求奉主耶穌的名,阿們。
但以理是在主前605年第一次被擄時,被尼布甲尼撒擄至巴比倫。他在王室或貴族家庭長大,從小受到很好的教育,所以,符合巴比倫王挑選的條件:「年少沒有殘疾、相貌俊美、通達各樣學問、知識聰明俱備,足能侍立在王宮裏。」(1:3-4)。但更難能可貴的是,他有敬虔的獨一真神信仰,他立志不以巴比倫王的膳和酒玷污自己。
20歲左右的但以理能這樣持守信仰的原則,看出他的父母應該是很敬畏神的人,把他教養得那麼好!前台灣展望會會長莊文生牧師曾說:教會是信仰「訓練」中心,家庭才是信仰「生活」中心!實屬至理名言!今天請為自己的家庭禱告,藉建立「家庭祭壇」或RPG(復興禱告小組),使我們的家庭能落實信仰生活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