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修筆記2019年12月14日 讀經:代下31:2-21

回應:希西家王除掉猶大的城邑內所有「柱像」及「木偶」,且又在猶大、便雅憫、以法蓮、瑪拿西等遍地,將「邱壇」和「祭壇」(外邦假神廟祭壇)拆毀淨盡。當城內外這些偶像拆除後,王下令要百姓遵守十分之一的奉獻,目的是將百姓奉獻的東西(五穀、新酒、新油、蜜及田地出產),分別為聖獻給神,及供應祭司、利未人生活所需,好使他們專心遵守耶和華的律法,教導及幫助百姓如何敬拜神。猶大國因希西家王進行內政改革,使百姓開始敬畏神及遠離假神,整個國家脫胎換骨,越來越蒙神賜福,蒙福的程度如代下31:20-21經文所載:「因為希西家王在猶大遍地這樣辦理,行耶和華─他神眼中看為善為正為忠的事。凡他所行的,無論是辦神殿的事,是遵律法守誡命,是尋求他的神,都是盡心去行,無不亨通。」。
親愛的弟兄姊妹,我們個人的家庭想要和睦平安?身體想要健康?經濟想要蒙福?教會想要得人如得魚?等事,想要成就的事要如何來一一實現呢?希西家王的作法值得大家參考,先拿走(打碎)自己心中有形或無形的「偶像」,這偶像不一定是指「假神明」,很可能是你所迷戀的名牌、車子、明星等人事物,需先將這些東西徹底從生活中求神將它拿走,接下來願意將自己收入的十分之一獻上為主耶穌所用,所獻上的除作主工的需要外,也供應給傳道人生活所需,使教會傳道人可以安心為主做工。若我們願意能如此行,教會必復興,弟兄姊妹個人及家庭也必蒙神賜福。(王牧師)


靈修教材: 歷代志下 靈修心得筆記
上主所喜悅的奉獻

參考經文:《 歷代志下31章1~21節》

希西家王重新組織了祭司和利未人的班次,在這制度下,每一個人都有特定的職責。他們的工作包括獻燒化祭以及平安祭,在聖殿事奉,在聖殿各部門獻上頌讚和感謝。(歷代志下31章2節)

提到奉獻,我們常常只想到財務方面。但上主所喜悅的奉獻,其實是我們在祂面前誠心悔罪,並再次宣認我們所信靠的上主掌管一切。我們真切地明白,一切都不是我們賣力得來的,而是上主的恩惠。我們的奉獻,只是在時間、財務、恩賜上回應上主的愛。

今天的經文記載,猶大百姓在希西家王的帶領下獻完祭,就回到日常生活。但是,他們如何繼續持守敬虔的生活準則呢?如何操練自己,將生命獻給上主呢?希西家王明白,國家的興衰與屬靈操練的成熟度有關。因此,他身體力行活出良善、正直與誠實的生命,並帶頭捐獻自己的牛羊作為獻祭之用。他也吩咐耶路撒冷的居民把祭司和利未人應得的供奉帶來,使他們能專心事奉。於是,人民樂意把初熟的五穀、新酒、油和蜜都獻上,讓聖殿所需用的極為豐盛;利未人在宗教禮儀上,也得到所需的資源,能放心事奉。利未人謹慎地將以色列人獻上的十分之一禮物分別為聖,忠實地妥善管理,分發至各利未人及祭司家中,讓以色列全家都歡喜。

當我們樂意奉獻,除了讓聖殿的事奉可以順利進行,上主也會祝福我們。我們的生命不會因為奉獻而虧損,反而會更加喜樂且豐盛。這裡的豐盛不是指會得到意外之財,而是因為我們用上主所賜的智慧來管理我們的才能、財務,使我們更體會生命的豐盛。不管是時間、財務或諸多恩賜,當我們越與教會兄姊或社會中軟弱的肢體分享,得到的喜樂是勝過獨自占有的。

當我們成為管理教會或機構財務的同工,應當善盡管家的責任。教會的財務要公開透明,服事者也需要在專業、倫理上隨時吸收新知,讓兄姊的奉獻能發揮影響力。曾有教會引用瑪拉基書3章8~12節談奉獻,威嚇兄姊若是沒有守什一奉獻,就是偷竊上主的金錢,使沒有預備心的兄姊困窘不已。然而,申命記26章12~13節也提醒我們當照顧貧困弱勢。摩西的律法要求,以色列人每年除了奉獻十分之一給利未人之外,每三年要另外奉獻一切的十分之一給寄居的與孤兒寡婦,使這些弱勢者可以得飽足。因此,我們不要盲目奉獻,而是要明白奉獻的真義,歡喜回應上主的恩惠,使更多人能體會天國的盼望和喜樂。

默想:

人所擁有的一切都屬於上主,我如何讓我的奉獻更有意義,來回應上主的愛?

祈禱:

親愛的上主,我樂意奉獻祢所賜的才能、金錢在祢所喜悅的事奉上,特別軟弱的肢體,更需要人來幫助與陪伴,我願意讓他們也體會祢的恩慈。奉主名求,阿們。


靈修教材: 新眼光讀經
2022-10/13讀經:歷代志下 第三十一章

✍ 2022-10/13 讀經:歷代志下 第三十一章

✟受感的經文:
A:毀棄偶像
31:1 這事既都完畢,在那裡的以色列眾人就到猶大的城邑,打碎柱像,砍斷木偶,又在猶大、便雅憫、以法蓮、瑪拿西遍地將邱壇和祭壇拆毀淨盡。於是以色列眾人各回各城,各歸各地。

B:定獻祭之例
31:2 希西家派定祭司利未人的班次,各按各職獻燔祭和平安祭,又在耶和華殿(原文作營)門內事奉,稱謝頌讚耶和華。
31:3 王又從自己的產業中定出分來為燔祭,就是早晚的燔祭和安息日、月朔,並節期的燔祭,都是按耶和華律法上所載的;
31:4 又吩咐住耶路撒冷的百姓將祭司、利未人所應得的分給他們,使他們專心遵守耶和華的律法。

C:十獻其一之例
31:5 諭旨一出,以色列人就把初熟的五穀、新酒、油、蜜,和田地的出產多多送來,又把各物的十分之一送來的極多。
31:6 住猶大各城的以色列人和猶大人也將牛羊的十分之一,並分別為聖歸耶和華他們神之物,就是十分取一之物,盡都送來,積成堆壘;
31:7 從三月積起,到七月才完。
31:8 希西家和眾首領來,看見堆壘,就稱頌耶和華,又為耶和華的民以色列人祝福。希西家向祭司、利未人查問這堆壘。
31:9 撒督家的大祭司亞撒利雅回答說:「自從民將供物送到耶和華殿以來,我們不但吃飽,且剩下的甚多;因為耶和華賜福給他的民,所剩下的才這樣豐盛。」
31:10 希西家吩咐在耶和華殿裡預備倉房,他們就預備了。
31:16 按家譜,三歲以外的男丁,凡每日進耶和華殿、按班次供職的,也分給他;
31:17 又按宗族家譜分給祭司,按班次職任分給二十歲以外的利未人,
31:18 又按家譜計算,分給他們會中的妻子、兒女;因他們身供要職,自潔成聖。
31:9 按名派定的人要把應得的分給亞倫子孫,住在各城郊野、祭司所有的男丁和一切載入家譜的利未人。

D、希西家行神看為善為正為忠的事
31:20 希西家在猶大遍地這樣辦理,行耶和華他神眼中看為善為正為忠的事。
31:21 凡他所行的,無論是辦神殿的事,是遵律法守誡命,是尋求他的神,都是盡心去行,無不亨通。

✟受感的話語:
一、守逾越節給百姓帶來靈性上的復興
「邱壇」:指在山崗上的露天祭壇,本來是迦南人敬拜偶像的地方,但以色列人進迦南之後,百姓在律法上越來越不嚴謹,開始效法迦南人在邱壇獻祭,漸漸成為以色列的一個傳統(列王紀上 3:2),以致歷代君王都不覺邱壇是個問題, 希西家是第一個廢去邱壇的猶大王;此外他也砍去迦南男神巴力的石柱及迦南女神亞舍拉的木柱或樹木…逾越節後南北國經歷靈性上的復興,就有能力去打碎柱像、砍斷木偶,將邱壇和祭壇都拆毀淨盡。

二、希西家率先遵行上帝的律法和誡命
希西家以身作則,首先「從自己的產業中定出分來為燔祭」(歷代志下 3:3),然後才吩咐百姓遵守律法所定的什一奉獻…希西家重新恢復了聖殿的事奉,也必要恢復什一奉獻;當君王成為全國的榜樣時,國家就開始合一,我們看見北方的以色列個支派,都願意參與其中,其中十一奉獻竟積成堆壘。

希西家和眾首領來,看見堆壘,就稱頌耶和華,又為耶和華的民以色列人祝福,從這些經文中看見上帝的百姓樂於奉獻,真是超級震撼人心。很有謀略的希西家王和眾首領,就為他們預備倉房,並分派人員作管理與分配,使祭司和利未人,凡按班次供職的,按照家譜計算,分給他們和他們的妻子、兒女…對於住在各城或郊野的亞倫子孫,利未人也按照律法供給。

三、希西家行神看為善為正為忠的事
希西家在猶大遍地這樣辦理,行耶和華眼中看為善、為正、為忠的事…「凡他所行的,無論是辦神殿的事,是遵律法守誡命的,是尋求他的神,都是盡心去行,無不亨通。」從這小段經文看見未來彌賽亞國度榮耀復興的小縮影,也看見國度復興的榮耀的定律:都來自每一個願意為上帝甘心奉獻的群體。

求主也給我們這樣愛主的心志,無論是辦神殿的事,是遵行律法守誡命的,是尋求神,都是盡心去行,好叫我們家庭、教會和國家都蒙福和亨通。

✟禱告和回應:
主啊!你是如此配得尊榮和愛戴,我們願意將從你所得的一切,奉獻給你!〔瑪拉基書 3:8-12〕教導我們:「人豈可奪取神之物呢?你們竟奪取我的供物。你們卻說:『我們在何事上奪取你的供物呢?』就是你們在當納的十分之一和當獻的供物上。 因你們通國的人都奪取我的供物,咒詛就臨到你們身上。 萬軍之耶和華說:『你們要將當納的十分之一全然送入倉庫,使我家有糧,以此試試我,是否為你們敞開天上的窗戶,傾福與你們,甚至無處可容。』 萬軍之耶和華說:『我必為你們斥責蝗蟲(蝗蟲原文作吞噬者),不容他毀壞你們的土產。你們田間的葡萄樹在未熟之先也不掉果子。』 萬軍之耶和華說:『萬國必稱你們為有福的,因你們的地必成為喜樂之地。』」求主讓我們甘心十一奉獻,這不但使神的家有糧,更使事奉者可以無後顧之憂地事奉主;求主感動教會有顆願意遵行的心,如此禱告是奉主耶穌的名。

✟詩歌分享:
❣復興從我開始
https://youtu.be/H3k7W9p-j1g


靈修教材: 神同在讀經
7/20 讀經進度

1. 歷代志下 31-32
2. 羅馬書 8:1-17
3. 詩篇 80:7-13
4. 箴言 19:20-21


靈修教材: 讀經計畫
2023-01/25_希西家呼籲守逾越節

【歷代志下 31:1-21】 
|希西家呼籲守逾越節|

在希西家領導下,大事慶祝了逾越節之後,清除偶像崇拜的行動,又更進一步的越過猶大地的範图,連便雅憫、以法蓮和瑪拿西都包含在內了。

在興奮之後,希西家知道革新的腳步要繼續下去,就必須將宗教事奉制度化,也要讓聖職人員在生活上無後顧之憂。於是,不但安排了事奉的班次,也要求民眾十一奉獻,供應事奉者的生活所需。

舊約從不避談聖職人員應得的供應。本章經文和其他時期的作品,例如民數記十八章,都關注到這事。談到關於聖職人員之所得,舊約非但不認為「不屬靈」,並且視此為「作為色列中的『兄弟』所應得的」(申十八2),聖職人員藉此可以享受那地的收穫。解除了聖職人員生活擔子的結果,是「使他們專心遵守耶和華的律法」(4節)。顯示對屬靈的領導而言,享受與責任之間,並無勢不兩立之處。相反的,舊約嚴格禁止虧待聖職人員:「你要謹愼,在你所住的地方永不可丟棄利未人」(申十二19)。

新約提到對待聖職人員的態度,比較舊約的要求更高一些了;因為要持續靈性的更新,不能只是讓聖職人員有飯吃。希伯來書提醒基督徒:「你們要依從那些引導你們的,且要順服;因他們為你們的靈魂時刻警醒,好像那將來交帳的人。你們要使他們交的時候有快樂,不至憂愁:若憂愁就與你們無益了」(來十三17)。親愛的弟兄姐妹!你的生活方式、人生方向與教牧的教導是否一致?你是否能使你的教牧在神面前喜樂交帳呢?

◆回應
親愛的天父!求祢賜福基督的教會,使教牧與信徒都是同心合意的奔跑天路求。求祢幫助我們順服,使引導我們的,能在神面前喜樂交帳。阿們!

◆背經
你們要依從那些引導你們的,且要順服;因他們為你們的靈魂時刻警醒,好像那將來交帳的人。你們要使他們交的時候有快樂,不致憂愁;若憂愁就與你們無益了。(希伯來書 13:17)


靈修教材: 清晨嗎哪
歷代志下 31:1-21

敬拜詩歌:喜愛祢的話 (讚美之泉兒童敬拜讚美 (8))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5C2QSNjjscc

一、安靜:耶和華啊,求祢將祢的律例指教我,我必遵守到底。
二、讀經:歷代志下 31:1-21
1. 重點說明: 
希西家是一位敬畏神的君主。從二十九章至三十一章,我們看到希西家是如何確實遵行神的道。從命令利未人潔淨聖殿開始,在聖殿獻各種祭,差遣驛卒帶王命走遍以色列和猶大國,要人民齊聚耶路撒冷守逾越節,到最後重申十分之一的奉獻條例。在這位君王身上,我們看到一個忠心僕人的形象,他行事的準則,是以行耶和華眼中看為善、為正、為忠之事為依歸。對於神的事總是盡心竭力辦理,無怪乎蒙神喜悅,使他無不亨通。
2. 鑰節:凡他所行的,無論是辦神殿的事,是遵律法守誡命,是尋求他的神,都是盡心去行,無不亨通。(代下 31:21)
三、默想:
■希西家如何遵行神的話?(v.3-v.4)
■當希西家遵行神的道時,神如何賜福王及百姓?(v.10)
■我的行事以何為準則?我對於神所託付的事,是抱持什麼樣的態度?
四、禱告:主,願我所作所為以祢的話語為依歸,也能成為忠心的管家,盡心完成祢的託付。 
五、安息:與主交談後,靜止在神之內,並在神的愛中安息,讓神的愛變化我們的生命。
六、記錄:                                                                                            
今日讀經進度:歷代志下 30-31 章


靈修教材: 靈修日引(舊約歷史書下:王、代、拉、尼、斯)
上帝拯救

閱讀: 出埃及記3章7-10節 | 全年讀經進度: 歷代志下30-31章;約翰福音18章1-18節

我下來是要救他們。—出埃及記3章8節
在接到一名市民的通報後,一名警官開車沿著鐵軌行駛,尋找失事的車輛。他在黑暗中打著探照燈,直到發現一輛汽車橫跨在鐵軌上。當一列火車疾駛向汽車時,這位警官的行車記錄器拍攝到了這驚悚的畫面。他回憶說:「火車開得很快,時速高達80至130公里。」當時他毫不猶豫地採取行動,就在火車撞上汽車前的幾秒鐘,及時救出了昏迷的司機。

聖經告訴我們,通常在毫無盼望的時候,上帝是及時的拯救者。古時以色列人被困在埃及,飽受壓迫和欺凌,似乎毫無逃脫的指望。但在出埃及記中,我們讀到上帝賜給他們充滿盼望的話語:「我的百姓在埃及所受的困苦,我實在看見了;他們⋯⋯所發的哀聲,我也聽見了。我原知道他們的痛苦」(3章7節)。上帝不僅看見了,上帝也採取行動。祂說:「我下來是要救他們」(8節)。上帝帶領以色列脫離奴役,這是來自上帝的拯救!

上帝對以色列人的拯救顯明了祂的心意和能力,就是祂會救助我們所有需要幫助的人。上帝會幫助我們這些面臨絕境、唯有祂才能施行拯救的人。儘管我們的處境似乎嚴峻或絕望,但我們仍可專心仰望那位樂意施行拯救的上帝。

什麼事對你來說似乎毫無盼望而需要上帝的拯救?
你如何在這嚴峻的景況中仰望祂?
上帝啊,我在痛苦絕望中,祢若不幫助我,
我就看不見希望,求祢拯救我!

作者: 郭惟恩 | 其他作者
靈糧透視
出埃及記描述以色列人將要離開埃及的那段時期。他們在埃及居住了430年(出埃及記12章40節),生養如此眾多,以致埃及人決定苛待他們,來遏制他們的人數增加(1章6-10節)。上帝曾應許亞伯拉罕,要將他的後裔帶到迦南地(創世記15章13-16節,17章8節),乃是「流奶與蜜之地」(出埃及記3章17節),上帝必定持守祂的應許。在出埃及記第3章,上帝在燃燒的荊棘中向摩西顯現後,就開始啟動祂的計劃。然而,法老一開始不允許以色列人離開埃及,雖然到了第12章記述以色列人終得自由,但他們後來仍面對許多挑戰,甚至在曠野中漂流,最終才進入應許之地(參閱約書亞記3-4章)。

施竹俐


靈修教材: 靈命日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