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考經文:《 歷代志下27章1~9節》
約坦效法他父親的榜樣,做了上主認為對的事,只是他不參與聖殿的禮拜。人民仍然繼續犯罪。(歷代志下27章2節)
歷代志下27章6節記載,約坦王忠實地順從上主,因此上主大大祝福他,不管對內建設或對外交戰,都順利成功。不過,經文第2節指出,約坦不參與聖殿的禮拜,人民仍然繼續犯罪。約坦個人忠實順從上主,卻不關心人民是否歸向上主,實在很矛盾。約坦的父親烏西雅王曾因強盛而驕傲,直闖聖殿在香壇上燒香,而受上主懲罰,身上長了大痲瘋。是否這樣的記憶,讓約坦對聖殿有排斥感?或者是當時聖殿仍充斥拜偶像,以致他不願進入被玷汙的聖殿?聖經並未解釋,約坦為何沒有積極帶領百姓敬拜上主。不過,有研究認為,經文特別記載約坦不進入聖殿,是強調他不步入父親的後塵,顯示他對祭司職分的敬重。
在約坦作王的16年中,做了上主看為對的事。不過,因為他沒有全心敬拜上主,所以未能帶來正向的影響力,使人民遠離罪惡。這也給我們很大的警惕。假如我們在一個地方服務許多年,卻從來沒有和人分享我們從上主所領受的恩典,實在很可惜。約坦王為何不進入聖殿敬拜?他是以身為上主的百姓為恥嗎?還是承受了什麼不為人知的壓力?雖然約坦王謹慎走在正直的道路,對國家盡諸般的責任,也累積許多實力,可惜卻沒有全心敬拜上主。
舊約中的敬拜,是指五體投地俯伏在上主面前。當人對上主心存敬畏,也知道自己是祂所造,就會在祂面前謙卑跪下來敬拜。我們不一定要在所處的環境大聲叫人來信主,人們有興趣的是,我們的喜樂和盼望是從哪裡來的。
筆者牧養的教會有一位85歲的榮譽長老,她雖然不識字,卻備受敬重。她很珍惜從傳統宗教家庭嫁入基督教家庭,成為基督徒。信主之後,她力行「新的誡命」,活出愛上帝與愛人的信仰。她謙卑委身上帝、謙和待人,生活都以教會為優先,每天忙完教會的事,再到社區作清潔志工。她做這些事都是發自內心,看到哪裡有需要,就去那裡付出自己的心力。她總是做一般人厭惡的工作,包括清理路上的動物排泄物,即使有人故意把狗屎留在路邊要給她掃,她也認為這個服事是她的福氣,從不埋怨。她自發性地服務社區,幾乎60年如一日。里民被她的良善感動,更感受到她的信仰所發出的美善。她的生命成為佳美見證,吸引社區的人想認識她的主。
默想:
我在所處的環境中,如何活出信仰的平安、喜樂與美善,吸引人來親近主?
祈禱:
親愛的上帝,求祢幫助我有勇氣分享祢的平安、喜樂與美善,願祢使用我成為祝福他人的管道。奉主名求,阿們。
✍ 2022-10/09 讀經:歷代志下 第二十七章
✟受感的經文:
27:3 約坦建立耶和華殿的上門,在俄斐勒城上多有建造,
27:4 又在猶大山地建造城邑,在樹林中建築營寨和高樓。
27:5 約坦與亞捫人的王打仗勝了他們, 當年他們進貢銀一百他連得,小麥一萬歌珥,大麥一萬歌珥;第二年、第三年也是這樣。
27:6 約坦在耶和華─他神面前行正道,以致日漸強盛。
✟受感的話語:
約坦建立耶和華殿上門。
俄斐勒城上多有建造,猶大山地建造城邑,樹林中建築營寨和高樓…軍事建立及城市建造,與背叛他們的亞捫王打仗也勝了他們,亞捫人向約坦進貢,約坦在耶和華─他神面前行正道,以致日漸強盛。
他來越強盛,是蒙福的,他沒有能力廢除邱壇,但建造聖殿的上門及城,建立軍事,與其他王一樣去打扙,又打勝扙,敵軍向他進貢;約坦行耶和華眼中看為正的事,約坦在耶和華─他神面前行正道,以致日漸強盛…他順服神行正的事,相信耶和華,聽神的話而行,就蒙神祝福。
✟禱告和回應:
親愛的天父,蒙福的神!順服就蒙福,天國福音興起天國見證人,更愛你…在這世代見證耶穌基督是神的兒子!
【歷代志下 27:1-9】
|約坦的盛世|
約坦朝代的盛世,可說是烏西雅朝代盛世的延續。約坦作王十六年,其中有十年是與烏西雅共治,只是烏西雅可能因為大痲瘋,已經不多處理國政。
經文一開頭就將約坦與他父親鳥西雅的義行並列,特意點出後者褻瀆神的事,並表明作兒子的小心謹愼的遠離這項罪。第2節提到「只是不入耶和華的殿。百姓還行邪僻的事」。如此的敘述,實在令人玩味。
從某個角度而言,約坦是個好王,他所行的在神眼中並無不是;換言之,他是個小心謹愼,不會犯錯的王。第6節記載:「約坦在耶和華他神面前行正道,以致日漸強盛」。經文甚至將約坦的強盛歸功於他在神面前的正直,正直成了他整個生活的基礎。可是這樣的一個好王,卻不入耶和華的殿,大大不同於大衛、所羅門,而且百姓還行邪僻的事。這究竟是一幅怎樣弔詭的圖畫?
先知阿摩司曾指出當時代的貧富不均,弱肉強食的社會不公義、邪僻的事:「國為列國之首,人最著名,且為以色列家所歸向,在錫安和撒瑪利亞山安逸無慮的,有禍了!···你們以為降禍的日子還遠,坐在位上盡行強暴。你們躺臥在象牙床上,舒身在榻上,吃群中的羊羔,棚裡的牛犢;彈琴鼓瑟唱消閑的歌曲,為自己製造樂器,如同大衛所造的;以大碗喝酒,用上等的油抹身,卻不為約瑟的苦難擔憂。所以這些人必在被擄的人中首先被擄;舒身的人荒宴之樂必消滅了。主耶和華萬軍之神指著自己起誓說:我憎惡雅各的榮華,厭棄他的宮殿;因此,我必將城和其中所有的都交付敵人。」(摩六1-8)
主耶穌說:「我告訴你們,你們的義若不勝於文士和法利賽人的義,斷不能進天國」(太五20)。法利賽人的義就是孤芳自賞、獨善其身的義,所以主耶穌責備他們:「你們這假冒為善的文士和法利賽人有禍了!因為你們將薄荷、茴香、芹菜,獻上十分之一,那律法上更重的事,就是公義、憐憫、信實,反倒不行了。這更重的是你們當行的;那也是不可不行的」(太廿三23)。基督徒不能夠只是小心不犯錯,獨善其身就好,基督徒乃是「世上的光」,必須照亮在人前。保羅的榜樣是:「除了這外面的事,還有為眾教會掛心的事,天天壓在我身上。有誰軟弱,我不軟弱呢?有誰跌倒,我不焦急呢?」(林後十一28-29)親愛的弟兄姐妹,我們的禱告與行動,是否關心到周遭的人及社會的公義呢?
◆回應
親愛的天父!求祢教導我們以禱告與行動,關心周遭的人及社會的公義。求祢幫助我們以積極的行動實踐公義、憐憫、信實。阿們!
◆背經
除了這外面的事,還有為眾教會掛心的事,天天壓在我身上。有誰軟弱,我不軟弱呢?有誰跌倒,我不焦急呢?(哥林多後書 11:28-29)
閱讀: 約翰一書3章1-3節 | 全年讀經進度: 歷代志下25-27章;約翰福音16章
我們知道,主若顯現,我們必要像祂。—約翰一書3章2節
在爸媽的舊相簿裡有張小男孩的照片。他的臉圓圓地,有雀斑,一頭金色直髮。他愛看卡通片,討厭酪梨,唯一擁有的唱片是阿巴合唱團的專輯。舊相簿裡還有一張少年的照片。他的臉長而不圓,頭髮捲曲不直,沒有雀斑,喜歡酪梨,愛看電影而不愛卡通片,且永不承認擁有阿巴的唱片!這兩個人一點也不像。從科學角度來看,他們有不同的膚色、牙齒、血液和骨骼。然而,他們都是我。這種矛盾使哲學家感到困惑。既然我們一生都在改變,那麼,哪個才是真正的我呢?
聖經提供了答案。從上帝將我們在母腹中織造成形的那一刻起(詩篇139篇13-14節),我們會逐步長成上帝獨特的設計。雖然我們還無法想像自己最終的樣式,但我們知道,如果你我是上帝的兒女,我們最終會像耶穌那樣(約翰一書3章2節)。那時,我們的身體會有祂的特質,性格會有祂的屬性,所有的恩賜都發揮到極致,所有的罪孽全被清除殆盡。
在耶穌再來之前,我們都會改變得越來越像這未來的自己。藉著祂的工作,一步步地,我們可以更清晰地反映出祂的形象(哥林多後書3章18節)。直到目前為止,我們還未擁有原本應有的樣式,但是當我們變得像祂那樣時,便能成為真正的我。
當歌曲和電影鼓勵我們找尋「真我」時,
你認為他們忽略了什麼?
今天你在哪方面需要更像耶穌?
耶穌,讓我一天比一天更像祢。
作者: 霍薛頓 | 其他作者
靈糧透視
我們要如何才能成為上帝真正的兒女呢?在約翰一書第3章和他的另一卷著作中,約翰回答了這個問題。在約翰記載耶穌生平的福音書中,約翰寫道:「凡接待祂[耶穌]的,就是信祂名的人,祂就賜他們權柄,作上帝的兒女。這等人不是從血氣生的,……乃是從上帝生的」(約翰福音1章12-13節)。此外,在約翰一書,約翰也指出,作為上帝的兒女,「我們必要像祂〔耶穌〕」(3章2節)。約翰稍後指出,作為上帝的兒女,關鍵證據乃是我們彼此相愛(10節)。這一點至關重要,所以約翰說:「沒有愛心的,仍住在死中」(14節)。上帝的真兒女必定彼此相愛。
葛庭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