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修筆記2019年12月2日讀經:代下23:1-21

回應:約阿施被藏的第七年,耶何耶大奮勇自強,將百夫長耶羅罕的兒子亞撒利雅,約哈難的兒子以實瑪利,俄備得的兒子亞撒利雅,亞大雅的兒子瑪西雅,細基利的兒子以利沙法召來,與他們立約。所立的約是甚麼約?就是擁護「約阿施」作為猶大國王的約。看到這讓我們對「耶何耶大」非常敬佩,耶何耶大是個大祭司,他瞭解國中的權力關係,他是可以投靠亞他利雅這邊為她效力,當一個太平的大祭司,相信他必可榮華富貴一生;另,他也可以擁兵自重,起來造反殺死「亞他利雅」及「約阿施」自立為王;然「耶何耶大」這兩條路他都沒有選擇,他選擇了輔佐約阿施王,讓約阿施慢慢長大成人,之後再將王權交還給「約阿施」,這樣的胸襟氣度令人欽佩。
親愛的弟兄姊妹,「耶和耶大」祭司的行為與操守,他不為自己只為神國的需要,這樣的榜樣是現今神的兒女該學習的典範。屬神的兒女們,神所賜給我們的產業要認識清楚,我們只不過暫時託管神家的產業,地上一切產業最終都還是要回歸到神的手中,我們離世回天家時一樣也無法帶走,不是嗎?若我們可以想通這事,我們就會更真誠、無私,去愛周遭每個人,且願意為他們的需要出錢出力極力幫助,這點願與大家共勉。(王牧師)


靈修教材: 歷代志下 靈修心得筆記
在黑暗中發光

參考經文:《 歷代志下22章10節~23章15節》

他帶約阿施出來,把王冠戴在他頭上,把一本有關王權條文的書交給他,膏立他為王。耶何耶大祭司和他的兒子們膏立約阿施;民眾都歡呼:「願王萬歲!」(歷代志下23章11節)

亞她利雅的時代,堪稱是猶大歷史的一段黑暗時代。猶大王亞哈謝因前往探視受傷的以色列王約何蘭,遭受到被上帝興起要滅亞哈王朝的耶戶所殺。沒想到,猶大國又被亞哈與耶洗碧的女兒亞她利雅,也就是亞哈謝的母親所掌控。她下令殺光猶大王室,自己起來以太后的身分統治。

在亞她利雅執掌政權期間,猶大王室香火幾乎被滅,大衛王朝可說是岌岌可危。就在亞她利雅當政的時代,有一對勇敢的夫妻心繫大衛王室的香火,冒險保護猶大王亞哈謝的遺孤。亞哈謝同父異母的妹妹約示芭與她的丈夫,也就是當時的大祭司耶何耶大,將亞哈謝的兒子約阿施藏匿在聖殿的寢室裡6年。

在最黑暗的6年中,大祭司耶何耶大安靜等候,並未採取任何行動。直到第7年,耶何耶大認為應該採取行動了,便召集官長、利未人和各宗族族長來到耶路撒冷,要他們與亞哈謝王的兒子約阿施立約,擁護他作猶大王。這個舉動一呼百應,得到所有人支持。耶何耶大讓帶領聖殿崇拜的利未人保護約阿施,在上主的聖殿中立約阿施為王。這讓亞她利雅完全措手不及,最後,耶何耶大吩咐官長把亞她利雅帶到王宮的馬門,將她給殺了。

在最黑暗的時刻,因著約示芭的勇敢(名字有勇敢之意)、耶何耶大的深思熟慮,讓奪回大衛王朝政權的計畫得以成功。就在最黑暗的時刻,他們選擇為上帝發光,這光終於照亮整個國家。

1665年8月,英國正值黑死病瘟疫大流行之際,劍橋大學被迫停課。當時剛從劍橋大學拿到學士學位的牛頓,只好回到母親的家。因為是瘟疫時期,牛頓有充裕的時間獨立思考、推敲和做實驗。就在1666年,他發現了運動三定律、光學理論、微積分,為力學、光學和數學打下了重要的基礎。當英國逐漸從大瘟疫中走出來,牛頓也返回劍橋大學,不久,就被授予盧卡斯數學教授席位。科學史也將1666年定為人類科學最大進步的一年。

正如19世紀文學家狄更斯在《雙城記》所言:「這是最好的年代,也是最壞的年代。」在世界最黑暗的時候,並非上帝離我們最遠的時刻,而是上帝呼召我們為祂發光的最佳時刻!

默想:

在我身處的地方,是否存在黑暗之處?我如何在黑暗之處為主發光呢?

祈禱:

親愛的上帝,願祢的靈時時感動我,讓我因著祢的恩典而興起發光,照亮身邊那陰暗的角落,使祢的名因此得榮耀。奉主的名求,阿們。


靈修教材: 新眼光讀經
2022-10/05讀經:歷代志下 第二十三章

✍ 2022-10/05 讀經:歷代志下 第二十三章

✟受感的經文:
A:作王前的準備(歷代志下23:1-7)
23:1 第七年,耶何耶大〔奮勇自強〕,將百夫長耶羅罕的兒子亞撒利雅,約哈難的兒子以實瑪利,俄備得的兒子亞撒利雅,亞大雅的兒子瑪西雅,細基利的兒子以利沙法召來,〔與他們立約〕。
23:2 他們走遍猶大,從猶大各城裡招聚利未人和以色列的眾族長到耶路撒冷來。
23:3 會眾在 神殿裡與王立約。耶何耶大對他們說:「看哪,王的兒子必當作王,正如耶和華指著大衛子孫所應許的話」;
23:4 又說:「你們當這樣行:祭司和利未人凡安息日進班的,三分之一要把守各門,
23:5 三分之一要在王宮,三分之一要在基址門;眾百姓要在耶和華殿的院內。
23:6 〔除了祭司和供職的利未人之外,不准別人進耶和華的殿〕;惟獨他們可以進去,〔因為他們聖潔〕。眾百姓要遵守耶和華所吩咐的。
23:7 利未人要手中各拿兵器,四圍護衛王;凡擅入殿宇的,必當治死。王出入的時候,你們當跟隨他。」

B:正式立王(歷代志下23:8-11)
23:8 利未人和猶大眾人都照著祭司耶何耶大一切所吩咐的去行,各帶所管安息日進班出班的人來,因為祭司耶何耶大不許他們下班。
23:9 祭司耶何耶大便將 神殿裡所藏大衛王的槍、盾牌、擋牌交給百夫長,
23:10 又分派眾民手中各拿兵器,在壇和殿那裡,從殿右直到殿左,站在王子的四圍;
23:11 於是領王子出來,給他戴上冠冕,將律法書交給他,立他作王。耶何耶大和眾子膏他,眾人說:願王萬歲!

C:除掉亞他利雅(歷代志下23:12-15)
23:12 亞他利雅聽見民奔走讚美王的聲音,就到民那裡,進耶和華的殿,
23:13 看見王站在殿門的柱旁,百夫長和吹號的人侍立在王左右,國民都歡樂吹號,又有歌唱的,用各樣的樂器領人歌唱讚美;亞他利雅就撕裂衣服,喊叫說:反了!反了!
23:14 祭司耶何耶大帶管轄軍兵的百夫長出來,吩咐他們說:將他趕到班外,凡跟隨他的必用刀殺死!因為祭司說:不可在耶和華殿裡殺他。
23:15 眾兵就閃開,讓他去;他走到王宮的馬門,便在那裡把他殺了。

D:進行改革(歷代志下23:16-21)
23:16 耶何耶大與眾民和王立約,都要作耶和華的民。
23:17 於是眾民都到巴力廟,拆毀了廟,打碎壇和像,又在壇前將巴力的祭司瑪坦殺了。
23:18 耶何耶大派官看守耶和華的殿,是在祭司利未人手下。這祭司利未人是大衛分派在耶和華殿中、照摩西律法上所寫的,給耶和華獻燔祭,又按大衛所定的例,歡樂歌唱;
23:19 且設立守門的把守耶和華殿的各門,無論為何事,不潔淨的人都不准進去。
23:20 又率領百夫長和貴冑,與民間的官長,並國中的眾民,請王從耶和華殿下來,由上門進入王宮,立王坐在國位上。
23:21 國民都歡樂,合城都安靜。眾人已將亞他利雅用刀殺了。

✟受感的話語:
一、上帝奇妙地保守約阿施在聖殿中被養育
亞她利雅篡位之後,耶何耶大冒險把約阿斯藏在聖殿中,六年之久沒有人發現,這事出於上帝奇妙的保守…由於亞他利雅並不去聖殿中敬拜,同時由於她極力推動事奉巴力與偶像,猶大人怕得罪她,敢去聖殿敬拜耶和華神的人越來越少,聖殿進出的人不多,因此約阿斯未被別人發現,因為上帝紀念他與大衛所立的約。

二、祭司「耶何耶大」對神和大衛王朝的忠心
「耶何耶大」(歷代志下 23:1)是聖經中唯一娶了大衛家公主為妻的祭司,活了一百三十歲,死後「葬在大衛城列王的墳墓裡;因為他在以色列人中行善,又事奉神,修理神的殿。」(歷代志下 24:16) 他非常有智慧和謀略的靈,他將祭司和利未人凡安息日進班的,三分之一要把守各門,三分之一要在王宮,三分之一要在基址門;眾百姓要在耶和華殿的院內…“除了祭司和供職的利未人之外,不准別人進耶和華的殿”;惟獨他們可以進去,“因為他們聖潔”,凡擅入殿宇的,必當治死。王的身旁隨時有貼身的侍衛來保護他。

他等候上帝的時機成熟,一切佈置妥當,於是領王子出來,在殿中給他戴上冠冕,將律法書交給他、立他作王,大祭司耶何耶大和眾人膏他,眾人呼喊「願王萬歲!」等立王的呼喊和讚美聲音被亞他利雅發現,再引她出聖殿外,在王宮的馬門,便在那裡把她殺了…這些出於神精心的策劃(藉著耶何耶大),都是因為耶和華要審判亞哈家所有的餘剩的權勢,讓南國保有聖潔的敬拜,就如同這經文:「這祭司利未人是大衛分派在耶和華殿中、照摩西律法上所寫的,給耶和華獻燔祭,又按大衛所定的例,歡樂歌唱;且設立守門的把守耶和華殿的各門,無論為何事,不潔淨的人都不准進去。」(歷代志下 23:18-21)

三、耶何耶大奮勇自強
我在他們中間尋找一人重修牆垣,在我面前為這國站在破口防堵,使我不滅絕這國,卻找不著一個。」這節經文淡化為「神尋找代禱者,只要有人代禱,神就不滅絕這國」,神要找的不只是代禱者,也同時是“勇敢的先知,是替神工作、有行動的先知”。耶何耶大不只是領受上帝的旨意,更是將上帝的心意執行出來;希望身為基督徒的我們,不只是獨善其身,還能叫人得福,兼善天下。

✟禱告和回應:
「給耶和華獻燔祭,又按大衛所定的例,歡樂歌唱」:主喜歡單單事奉他,以心靈誠實敬拜他的人,不潔淨的人無法進耶和華的殿。

願我們能住在基督裡,常來到主面前,成為活石被建造成為靈宮,作聖潔的祭司,藉著耶穌基督奉獻神所悅納的靈祭…又是君尊的祭司,是聖潔的國度,是屬神的子民,要叫我們宣揚那召我們出黑暗入奇妙光明者的美德;願我們的信仰能帶出行動力,引人歸主,有改變世界的生命力,如此禱告乃是奉主耶穌的聖名祈求。


靈修教材: 神同在讀經
7/16 讀經進度

1. 歷代志下 23-24
2. 羅馬書 4
3. 詩篇 78:65-72
4. 箴言 19:13-14


靈修教材: 讀經計畫
2024-01/16_耶何耶大護國勤王

【歷代志下 23:1-21】 
|耶何耶大護國勤王|

亞他利雅的掌政,被視為猶太宗教與道德陷於破產的最低潮時期。嚴格來說,亞他利雅的影響始於約蘭與亞哈謝,致使猶大在經濟和領土上都遭受損失。從信仰的角度來看,這個低潮不但是因為異教精神和混亂入侵了猶大,而且因為在亞他利雅主政下,清除了一切王室中可能即王位者,便威脅到耶和華對大衛後裔坐王位的應許。在政治上,倘若猶大國的王位也不再由大衛的後裔繼承,她就與北國以色列無異,不再能以正統自詡。

基於以上的這些理由,猶大國中必須有一人冒生死的危險,扛起護國勤王的責任,因為對選民而言,國運與神命(神的國和神的旨意)是不可分割的。耶何耶大正是這位時代英雄,他的果敢與勇氣可以作為基督徒的模範。耶何耶大所具備的是真正「先知的靈」,就是不顧個人安危,以熱誠去覺察真理、擁護真理,為正當的事全力以赴。

無論何時,若期待教會興旺,基督徒就必須效法耶何耶大這樣的精神。公義的耶何耶大為神的應許、神的國度大發熱心的事蹟,也是神決心保守祂的應許的史實。不論祂的百姓墮落到何等低谷的地步,也不論祂同在的記號隱退到多麼微弱的光景,任何一世代的人都有機會轉回歸向祂,並且享受與祂充分且滿足的相交;因為神是守約施慈愛的神。

親愛的弟兄姐妹,先知以西結傳達神的話說:「其中的祭司強解我的律法,褻瀆我的聖物,不分别聖的和俗的,也不使人分辨潔淨的和不潔淨的,……其中的先知為百姓用未泡透的灰抹牆,就是為他們見虛假的異象,用謊詐的占卜,說:『主耶和華如此說』,其實耶和華沒有說。……我在他們中間尋找一人重修牆垣,在我面前為這國站在破口防堵,使我不滅絕這國,卻找不著一個」(結廿二26-30)。這世代問題的核心不是社會,而是教會;為何雖有貼近政府高層的教會賢達,政府高層卻聽不見神的聲音呢?為何神的兒女遍佈社會各階層,卻沒有產生防腐的效果呢?

請不要再把「我在他們中間尋找一人重修牆垣,在我面前為這國站在破口防堵,使我不滅絕這國,卻找不著一個」這節經文淡化為「神尋找代禱者,只要有人代禱,神就不滅絕這國」,神要找的不只是代禱者,也同時是勇敢的先知,是替神工作、有行動的先知。

◆回應
親愛的天父,我感謝祢!任何一世代都是祢工作、施憐憫的世代;求祢幫助每個神兒女不再只是等候另一位今天的耶何耶大出現,而是都能效法耶何耶大,成為勇敢的、有行動的先知。阿們!

◆背經
我在他們中間尋找一人重修牆垣,在我面前為這國站在破口防堵,使我不滅絕這國,卻找不著一個。(以西結書 22:30)


靈修教材: 清晨嗎哪
歷代志下 23:16 ~ 24:27

敬拜詩歌:神的道路 (天韻)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xb8O_XoTlHw

一、安靜:我一心尋求了祢,求祢不要叫我偏離祢的命令。
二、讀經:歷代志下 23:16 ~ 24:27
1. 重點說明:
亞哈謝一死,大權旁落於太后亞他利雅之手(22:10、12)。在險惡的局勢中,祭司耶何耶大把王子約阿施藏於殿中,一連六年。直至第七年,在耶何耶大縝密部署下,約阿施重新奪回政權;耶何耶大不僅和眾民立約(23:16),也極力輔佐約阿施遵行神的道,以色列人的屬靈光景一度復興蓬勃。但是令人遺憾的是:當耶何耶大死後,約阿施在猶大首領慫恿下離棄神。而當人離棄神的律法,神的管教就臨到─首先遭遇大敵入侵,繼而臣僕背叛,約阿施這樣的結局發人深省。
2.鑰節:他們離棄耶和華─他們列祖神的殿,去事奉亞舍拉和偶像;因他們這罪,就有忿怒臨到猶大和耶路撒冷。(代下 24:18)
三、默想:
■王登基前,耶何耶大和百姓做出了什麼舉動?(23:16-19)
■耶何耶大死後,王和百姓發生了什麼事?(24:17-18、22)
■何以耶何耶大死後,約阿施的信仰便出現動搖?在我生命中特別容易受哪些人影響?為什麼?
四、禱告:主,很多聲音會干擾我的決定,我願聽祢的聲音,堅定於祢。
五、安息:與主交談後,靜止在神之內,並在神的愛中安息,讓神的愛變化我們的生命。
六、記錄:        
今日讀經進度:歷代志下 23-24 章


靈修教材: 靈修日引(舊約歷史書下:王、代、拉、尼、斯)
盼望中等候

閱讀: 羅馬書12章9-13節 | 全年讀經進度: 歷代志下23-24章;約翰福音15章

在指望中要喜樂,在患難中要忍耐;禱告要恆切。—羅馬書12章12節
在一次度假期間,我們遇到了服務人員羅傑。在閒談中,他感謝耶穌賜福給他,讓他擁有一位極富愛心和信心的妻子──凱莉。在他們生下第一個孩子之後,上帝讓他們有機會幫忙照顧患有唐氏症的姪女。過了不久,羅傑的岳母也需要居家照護。

為了讓妻子能安心在家照顧上帝託付給他們的家人,羅傑經常要輪兩班的工作,但他工作時仍充滿喜樂。我告訴羅傑,他們夫妻倆如此無私地接待和照顧家人,深深觸動我的心,激勵我要更加關懷別人。聽到這些話,羅傑謙虛地說:「能夠服事他們,還有妳,是我的榮幸。」

羅傑的生命經歷讓我們看到,信徒若願意慷慨待人,無私地彼此服事,倚靠上帝的力量和供應,必會帶來影響生命的見證。使徒保羅敦促上帝的子民要「彼此相親,……在盼望中要喜樂,在患難中要堅忍,禱告要恆切。聖徒有缺乏的,就要接濟;客旅要熱誠地款待」(羅馬書12章10-13節,新譯本)。

人生可能會突逢巨變,使我們自己或至親好友陷入難以承受的境地。然而,當我們在等候上帝時,願意分享上帝賜給我們的一切,我們就可以一起倚靠祂永恆的愛。

你今天要如何用禱告並採取行動去幫助有需要的人?
過去在你有需要時,上帝如何讓人給你實際的幫助?
上帝啊,當我等候祢介入我的景況,
並藉此讓我和他人得益時,求祢幫助我也能去愛別人。
作者: 鄧書琪 | 其他作者
靈糧透視
保羅寫給羅馬基督徒的書信中,一系列勸勉的主題就是「愛」。羅馬書12章9-21節,詳細描述了何謂真誠的愛,其共同點就是:愛必須將別人的需要和利益置於自己的需要和利益之上。在哥林多前書第13章,保羅重申愛具有願意犧牲這一特質,並描述了「愛」是當做些什麼,以及不當做些什麼。同樣地,這段經文描述的愛,其共同特徵就是看重他人的益處。耶穌教導說,最偉大的愛是願意自我犧牲的愛:「人為朋友捨命,人的愛心沒有比這個大的」(約翰福音15章13節)。我們若說愛一個人,就包括把對方看得比自己更重要。

韓傑盛


靈修教材: 靈命日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