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修筆記2019年11月20日 讀經:代下12:1-16

回應:羅波安的國堅立強盛時,離棄耶和華的律法,且使以色列人隨從他去拜偶像行惡,羅波安如此的行為是神無法容許的。羅波安接任國王第五年認為國內強盛是他治理有方,才能國泰民安,但他忘記這是在耶和華保護下才得以國泰民安;當羅波安準備要去行神看為惡的事,神便透過先知「示瑪雅」警告王,說:「代下12:5b耶和華如此說:『你們離棄了我,所以我使你們落在示撒手裏。』」此時,王和以色列的眾首領都為此自卑,認為耶和華是公義的,應該悔改自己的惡行轉向神。耶和華見他們自卑,就要示瑪雅對羅波安及百姓說:「代下12:7他們既自卑,我必不滅絕他們;必使他們略得拯救,我不藉著示撒的手將我的怒氣倒在耶路撒冷。」
親愛的弟兄姊妹,從這裡可看出,我們所信靠的這位神是有公義、憐憫的真神,當我們犯了錯,只要我們真心來到神面前認罪悔改,上帝必會赦免我們的過犯;但千萬不要嘗得主恩典後又再犯同樣的問題,像猶大王羅伯安及以色列眾百姓一樣,那就不好了。身為神的兒女我們捫心自問,在我們生活中是否常有這樣的問題(不謙卑、柔順)發生呢?求神幫助我們脫去舊人變成新人。(王牧師)


靈修教材: 歷代志下 靈修心得筆記
服事哪個主?

參考經文:《 歷代志下12章1~16節》

可是示撒要征服他們,那時他們就知道,服事我和服事世上的統治者有什麼分別。(歷代志下12章8節)

羅波安因聽從上帝的命令,又有以色列那些祭司、利未人和敬畏上帝的人民南遷,使國力強盛,國中太平三年,又受人民擁護。但在安逸中,人性軟弱又顯現出來,羅波安與猶大人民又離棄上帝的律法,行祂看為惡的事。列王紀上14章載明,猶大百姓所行的惡事比祖先更惹上帝發怒,他們不僅崇拜偶像,更有男娼賣淫,而這正是當年以色列人進入迦南地前,原住在該地的外族人所行之事。

中國儒家孟子說:「生於憂患,死於安樂。」用時下用語來說:「過太爽,往往不會有什麼好事。」猶大人民就是「過太爽」,把上帝的命令和律法拋諸腦後,而引來禍患,差點被埃及王的千軍萬馬「解決」。不過,羅波安與眾領袖因先知示瑪雅的警告:「上主有話告訴你們:『你們離棄了我,所以現在我離棄你們,把你們交在示撒手裡。』」而在上帝面前謙卑承認自己的罪,使上帝怒氣轉消,不毀滅他們。雖然如此,埃及王仍要征服猶大國,因為上帝要讓他們知道:服事上帝與服事世上的統治者有什麼分別。

「一個人不能事奉兩個主……一個人不能事奉金錢又事奉上帝,一個人不能事奉兩個主。」熟悉的詩歌,告訴我們什麼是正確的信仰態度。在舊約時代,人若全心事奉、敬畏上帝,尊祂為大,就得到祝福與生命;反之,離棄上帝的話,背離上帝的旨意,隨從其他神明、偶像,就招來咒詛與死亡。在現今的時代,我們要思考:我心中所服事的是哪一位上帝?是永恆、賜恩福的三一上帝,還是那些我們視為「神」的財富、名利、權勢?我是要當上帝的僕人,還是錢財的奴隸?我是要忠心服事上帝,領受豐盛有餘的恩典與祝福,還是忠心服事我手中擁有的一切,先發財再說?你,要服事哪一個主?

羅波安離棄了上帝,當然就被上帝離棄,雖然一度悔改,順從上帝,不過最後仍被評為「行上主眼中看為惡的事」。服事上帝,祂必施恩賜福在我們的生命,若服事其他神明,或追求看得見的名利財富,我們就會離恩典與祝福越來越遠。「尊主為大」四個字看來簡單,在生活中要實踐出來,是否真的容易?

默想:

我是否願意一生將上帝擺在第一位,忠心服事、敬畏祂?

祈禱:

親愛的上帝,從今天的經文裡,我學習到:敬畏祢、遵行祢話語而活的人,必然蒙福,離棄祢的,就與福氣無分,甚至陷入咒詛。願聖靈提醒我,面對世上眾多的選擇時,能夠讓祢在我心中做主,即便我看不見祢、摸不著祢,但祢仍與我同行。願祢幫助,使我忠心服事祢,勝過世界一切萬物。奉主的名祈禱,阿們。


靈修教材: 新眼光讀經
2022-09/24讀經:歷代志下 第十二章

✍ 2022-09/24 讀經:歷代志下 第十二章

✟受感的經文:
12:1 羅波安的國堅立,他強盛的時候就離棄耶和華的律法,以色列人也都隨從他。
12:2 羅波安王第五年,埃及王示撒上來攻打耶路撒冷,因為王和民得罪了耶和華。
12:12 王自卑的時候,耶和華的怒氣就轉消了,不將他滅盡,並且在猶大中間也有善益的事。

✟受感的話語:
看到〔歷代志下 12:1-2〕可以重重的點醒活在當下的我們,是否也常常在患難中緊抓著神,在安逸中卻離開神!患難催使我們尋求神,安逸卻容易使人忘記神;因此,當我們在事業「最巔峰」、生活「有品質」的時候,國堅立且民強盛時是更要警醒,免得心高氣傲,忘記了起初愛主跟隨神那顆單純的心!

在〔歷代志下 11:17〕“百姓曾三年遵行大衛和所羅門的道”,然而因為羅波安離棄神的律法,以色列民就紛紛隨從…無論是北國還是南國,這一代人迅速的墮落都不是偶然的,他們都是王位仍在晚年時期卻隨從別神,不效法大衛王誠實的順服神的心,所以神允許了這樣的敗壞發生。

〔歷代志下 12:12〕王⾃卑的時候,耶和華的怒氣就轉消了,不將他滅盡,並且在猶⼤中間也有善益的事;羅波安於在位第四年開始拜偶像,以致神對他的不忠施⾏審判…因神是公義的 神,不容絲毫的罪惡,結果第⼆年,神容許埃及攻陷了⼀百五⼗多個城邑,羅波安和以⾊列眾⾸領不得不在⼤軍壓境,眼見亡國的危機中⾃卑悔改!透過羅波安的回轉與自卑正告訴我們,在罪惡中敗壞,絕對走向死亡,只有在罪惡中悔改才能走向永生!信耶穌得永生!

✟禱告和回應:
憐憫我們的神,我們仰望祢!當我們回頭望去,在跟隨祢的路上,我們曾幾何時也像羅波安一樣,經歷那跟隨祢的關卡…有時身為父母或身為兒女的我們,也期待自己的兒女,或者是親人能夠敬畏神,也能夠成為那帶領人,使人進入到基督的裡面,常常卻事與願違;求神幫助我們,讓我們在信仰和生活的道路上,能堅定的跟隨祢,如同祢對我們的愛,總是不離不棄,謝謝愛我們的神!奉耶穌寶貴的聖名求,阿們!


靈修教材: 神同在讀經
7/10 讀經進度

1. 歷代志下11-12
2. 使徒行傳 27:21-44
3. 詩篇 78:17-20
4. 箴言 18:23-24


靈修教材: 讀經計畫
歷代志下 12:1-14

敬拜詩歌:從早晨到夜晚 (讚美之泉敬拜讚美 (22))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QvfB1-FpfWk&list=PLEY_M7xVVeAtMECVKEdM9lrpr-PPlghcl

一、安靜:耶和華啊,求祢將祢的道指教我;我要照祢的真理行。
二、讀經:歷代志下 12:1-14
1. 重點說明:
所羅門之後,繼位的羅波安,是一個信仰上搖擺不定的君王。即位之初,因他遵行所羅門和大衛的道,仍保有三年的強盛時期。然而國家一旦堅立後,羅波安就開始離棄耶和華的律法。其間神藉由埃及王示撒來攻,管教以色列人。當王自卑尋求神後,神仍略施拯救。可惜危機一解除,羅波安又故態復萌。他在信仰上不專一的態度,連帶也影響了百姓(v.1)。因此儘管他在位十七年,南國猶大強盛,但聖經上卻以「不立定心意尋求耶和華」做為對羅波安的定調。
2. 鑰節:羅波安行惡,因他不立定心意尋求耶和華。(代下12:14)
三、默想:
■羅波安哪些情況下有尋求神,原因為何?(v.5-v.6、v.12)又在什麼時候不尋求神?(v.1)
■聖經對羅波安的評論為何?(v.14)
■我定意尋求神嗎?通常什麼因素會影響我定意尋求神?
四、禱告:主阿,求祢幫助我相信祢的愛,相信祢的智慧完全,不論處於何種光景,都能定意尋求祢,專心跟從祢。
五、安息:與主交談後,靜止在神之內,並在神的愛中安息,讓神的愛變化我們的生命。
六、記錄:        
今日讀經進度:歷代志下 11-12 章


靈修教材: 靈修日引(舊約歷史書下:王、代、拉、尼、斯)
值得或配得?

閱讀: 啟示錄5章6-12節 | 全年讀經進度: 歷代志下10-12章;約翰福音11章30-57節

曾被殺的羔羊是配得……的!—啟示錄5章12節
英國籍羅海倫醫生在非洲剛果宣教時,於1964年辛巴叛亂(Simba Rebellion)期間被叛軍俘虜,受盡毒打和虐待,承受極大的痛苦。從那時候開始,她就一直問自己﹕「這值得嗎?」

當她開始思量跟隨耶穌的代價時,她感到上帝對她說話。多年後,她接受採訪時談到﹕「在叛亂期間,我經歷許多可怕的事,覺得付出的代價太大了,但主對我說,改變妳的問題吧,不是問『這值得嗎?』而是問『我配得嗎?』」她總結道:「儘管遭受苦難,但我的答案是『對,祂是配得的』。」

雖然羅海倫醫生歷盡痛苦的折磨,但上帝的恩典在她裡面動工,使她認定無論遭遇什麼境況,那位為她受苦至死的救主仍然配得她全心跟隨。羅海倫醫生說:「祂是配得的!」這句話正呼應了啟示錄的記載,那些圍繞在耶穌寶座的,呼喊道﹕「曾被殺的羔羊是配得權柄、豐富、智慧、能力、尊貴、榮耀、頌讚的!」(5章12節)

這位救主為你我承受苦難、流血捨命,祂將自己全然擺上,好叫我們白白地得著永生和盼望。祂完全的犧牲配得我們為祂獻上一切,祂是配得的!

耶穌的受死與復活,如何證明祂勝過你所面對的任何境況?
今天,你要用何種方式向祂表明祂是配得的?
主耶穌,祢永遠配得敬拜!
求祢幫助我,今天能以感恩的心活在祢的同在裡。
作者: 龐雅各 | 其他作者
靈糧透視
聖經的最後一卷書啟示錄,反覆暗指這位萬王之王被人誤解的屬性和行事方式。在5章6節至22章3節中,這「耶穌基督的啟示」(1章1節)近三十次提到,「猶大支派中得勝的「獅子」(5章5節),就是那為了除去世人的罪而被宰的「羔羊」(6節;參閱以賽亞書53章7-8節;約翰福音1章29節)。只有耶穌才配展開有關未來的書卷,因為祂曾被殺(啟示錄4章1節, 5章2-3、9-10節)。耶穌允許所有邪惡的權勢都壓在祂身上,以此顯明並戰勝那古蛇的謊言(12章9-10節)。就像上帝的羔羊犧牲自我,永遠會被許多人誤解一樣(以賽亞書53章4-6節),當人遭受不可避免的審判,或因撒但背逆上帝而受其影響時,若不明白上帝的心意,就很容易把自己不幸的遭遇歸咎於上帝(啟示錄6章16-17節;約伯記1-2章)。

狄馬汀


靈修教材: 靈命日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