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應:所羅門王從小就接受父親大衛的教導,他知道父親所信的這位神是輕慢不得,同時也是樂意賜恩福的神;因此,當所羅門繼任大衛王位時,即帶領千夫長、百夫長、審判官、首領與族長等會眾,前往「基遍」邱壇去獻祭,這樣的行為感動了上帝,隨後耶和華神主動來問所羅門說:「你願我賜你甚麼,你可以求。(代下1:7)」所羅門回應神的話,祈求神賜給他「智慧聰明,好在這民前出入,能判斷這眾多的民。(代下1:10)」,所羅門求的與一般百姓祈求不一樣,一般人會祈求財富、尊榮、滅絕自己的敵人、長壽等,但所羅門並沒有求這些東西;因這樣,神也大方回應所羅門說:「代下1:11-12我已立你作我民的王。你既有這心意,並不求資財、豐富、尊榮,也不求滅絕那恨你之人的性命,又不求大壽數,只求智慧聰明好判斷我的民;我必賜你智慧聰明,也必賜你資財、豐富、尊榮。在你以前的列王都沒有這樣,在你以後也必沒有這樣的。」
親愛的弟兄姊妹,所羅門能有這樣的想法,不求自己的益處,只求百姓的需要,並以他父親所信的神為神,帶領百姓往更高的境界前進。所羅門如此作為,神回應給他的恩典從本章經文內可以知道,神賜給所羅門的禮物,不僅是他所求的「智慧聰明」,連他沒有向神求的,神也不吝嗇的都加添賜給所羅門。從這件事給我們一個啟示,神的兒女只要努力為主做工,先求神的國與神的意,其他你沒有想到的神也會賜給你(太6:33),願與大家共勉。(王牧師)
參考經文:《 歷代志下1章1~17節》
求祢賜給我聰明智慧,好讓我能治理他們。要不然,我怎麼能統治祢這麼眾多的人民呢?(歷代志下1章10節)
祈求,對基督徒而言應該不難,也不陌生。然而今日的經文,卻是上帝主動問所羅門:「你要我賜給你什麼?」結果所羅門向上帝求智慧,這也使他被認定是歷史上最有智慧的君王。
在這段記載中,也突顯所羅門的與眾不同。一般人通常會求富貴、財寶、名聲、權力、壽命,但所羅門王求的卻是智慧。因此上帝說:「你只祈求聰明智慧,使你能統治我的子民……因此,我要賜給你聰明智慧。除此以外,我也要賜給你財寶、富貴、名聲……」
從所羅門所祈求的,可知他確實是一位有智慧的人。正如箴言4章7節所記:「追求智慧是最切要的事,要用你所有的一切換取見識。」對所羅門而言,他知道最重要的就是智慧,沒有智慧絕對無法好好治理國家。沒有智慧,就算有富貴、財寶、名聲、長壽,甚至消滅敵人,但國家還是分崩離析,又有何用?所以,所羅門求了所當求的,求了最該求的,而上帝也照他所求的賜給他。
大部分的人都想經歷「有求必應」的福氣,心想這樣的人生不知該有多好。但一個成熟的基督徒絕對知道,這是不可能的。因為上帝若對信祂的人都有求必應,那麼上帝要不是沒有公平正義,就是會寵壞信祂的人。我們知道,上帝絕不是如此。
因此,對於祈求,我們當學習求所當求。就如雅各書4章2~3節所提醒:「你們得不到所要的,是因為你們沒有向上帝求。你們求仍然得不到,是因為你們的動機不好;你們所求的不過是要揮霍享樂罷了!」上帝知道,所羅門是真心為了人民,他需要有智慧來管理國家、治理人民,所以上帝照他所求的賜給他智慧。如果今天我們也是求智慧,但只是為了比較會讀書、考試,然後榮耀自己,那這樣的動機,上帝會喜悅嗎?可見,重點不在於求智慧是多麼高尚,而在於祈求的動機。
從所羅門求智慧這件事,我們學習到的絕對不是在祈禱時,說一個「上帝喜歡的答案」,然後想像上帝會因此祝福我更多,而是如耶穌所教導的,要「先求祂的國和祂的義」。我們真實知道上帝的國和義是什麼嗎?那就是以追求上帝國度的降臨和上帝旨意的成全為重要。我相信,當我們先求上帝的國和的義,就算我們不為自己的需要祈求,上帝也會將我們所需要的賜給我們。
默想:
我平常都跟上帝求什麼?我有思考過先求上帝的國和義嗎?
祈禱:
親愛的主上帝,感謝祢讓我經歷祢所賜的豐盛,也經歷祢的賞賜。求祢讓我們明白祢的旨意,讓我所求的,真的是祢所喜悅的。奉主耶穌的名求,阿們。
✍ 2022-09/13 讀經:歷代志下 第一章
✟受感的經文:
A:基遍向神獻祭(歷代志下 1:1-6)
1:1 大衛的兒子所羅門國位堅固;耶和華─他的神與他同在,使他甚為尊大。
1:2 所羅門吩咐以色列眾人,就是千夫長、百夫長、審判官、首領與族長都來。
1:3 所羅門和會眾都往基遍的邱壇去,因那裡有神的會幕,就是耶和華僕人摩西在曠野所製造的。
1:4 只是神的約櫃,大衛已經從基列耶琳搬到他所預備的地方,因他曾在耶路撒冷為約櫃支搭了帳幕,
1:5 並且戶珥的孫子、烏利的兒子比撒列所造的銅壇也在基遍耶和華的會幕前。所羅門和會眾都就近壇前。
1:6 所羅門上到耶和華面前會幕的銅壇那裡,獻一千犧牲為燔祭。
B:祈求賜予智慧(歷代志下 1:7-10)
1:7 當夜,神向所羅門顯現,對他說:「你願我賜你甚麼,你可以求。」
1:8 所羅門對神說:「你曾向我父大衛大施慈愛,使我接續他作王。」
1:9 耶和華神啊,現在求你成就向我父大衛所應許的話;因你立我作這民的王,他們如同地上塵沙那樣多。
1:10 求你賜我智慧聰明,我好在這民前出入;不然,誰能判斷這眾多的民呢?
C:神賜貲財、豐富、尊榮(歷代志下 1:11-17)
1:11 神對所羅門說:「我已立你作我民的王。你既有這心意,並不求資財、豐富、尊榮,也不求滅絕那恨你之人的性命,又不求大壽數,只求智慧聰明好判斷我的民;
1:12 我必賜你智慧聰明,也必賜你資財、豐富、尊榮。在你以前的列王都沒有這樣,在你以後也必沒有這樣的。」
1:13 於是,所羅門從基遍邱壇會幕前回到耶路撒冷,治理以色列人。
1:14 所羅門聚集戰車馬兵,有戰車一千四百輛,馬兵一萬二千名,安置在屯車的城邑和耶路撒冷,就是王那裡。
1:15 王在耶路撒冷使金銀多如石頭,香柏木多如高原的桑樹。
1:16 所羅門的馬是從埃及帶來的,是王的商人一群一群按著定價買來的。
1:17 他們從埃及買來的車,每輛價銀六百舍客勒,馬每匹一百五十舍客勒。赫人諸王和亞蘭諸王所買的車馬,也是按這價值經他們手買來的。
✟受感的話語:
一、所羅門敬畏神
所羅門根據大衛的指示,聰明處理政敵,逐步掌握了權力;他處理了想奪王位的亞多尼雅、罷免祭司亞比亞他並將他流放、處死元帥約押、除掉了詛咒大衛的示每…所以他的國位堅固。
《歷代志》不提君王軟弱之處,因為百姓被擄歸回已經沒有甚麼信心,這時需用更多的肯定,正面的眼光來書寫所羅門和大衛的事跡。
所羅門是大衛的接班人,起頭的他非常敬畏神。
他謙卑親自到比撒列所造的銅壇前獻祭,他觀察學習,加上大衛曾親自的指示,讓他可以完成建聖殿的工作;當他帶領千夫長、百夫長、審判官、首領與族長在銅壇獻祭,他專心尋求神的面,獻上燔祭,這件事蒙了上帝的悅納。
二、得著上帝的顯現
〔約翰福音 14:21〕說:「有了我的命令又遵守的,這人就是愛我的;愛我的必蒙我父愛他,我也要愛他,並且要向他顯現。」當所羅門遵守上帝的誡命,帶領百官和會眾在上帝面前獻祭,他得到上帝的喜悅,當夜上帝就向他顯現。神對他說:「你願我賜你什麼,你可以求」,所羅門只求主賜他智慧聰明,好在這民面前出入,好有智慧判斷帶領他們。神對所羅門說:「我已立你作我民的王。你既有這心意,並不求資財、豐富、尊榮,也不求滅絕那恨你之人的性命,又不求大壽數,只求智慧聰明好判斷我的民;我必賜你智慧聰明,也必賜你資財、豐富、尊榮。」
他們之間的對話非常令人感動,真是如新約的原則「只要求神的國和神的義,這一切就加給我們了。」所羅門求“智慧”,神給了“智慧、資財、豐富和尊榮”,無人能及。
三、神說到就做到
所羅門有戰車一千四百輛,馬兵一萬二千名、金銀多如石頭,香柏木多如高原的桑樹…上帝賜福給所羅門,因為建殿的需求,也因著所羅門聽從父親的遺命,他是大衛的後裔。
〔申命記 17:16〕說:「王不可為自己加添馬匹,也不可使百姓回埃及去,為要加添他的馬匹,因耶和華曾吩咐你們說:不可再回那條路去。」所羅門明知上帝的律法,卻帶領百姓回埃及,他在這三點都違規。
神所賞賜的「資財、豐富、尊榮」為用來建造聖殿,這些恩典卻讓所羅門被眼目的情欲和今生的驕傲所試探,雖然聖殿建成了,但是所羅門的心卻越來越偏離神;同樣,我們如果只喜歡恩賜,卻不愛“賜恩賜的神”,那麼恩典越多、恩賜越大,就越自高自大,開始心驕氣盛,難免惹動上帝的管教…成功之後,若不謙卑,撒旦進入生命的破口,就如同所羅門,容易晚節不保。
✟禱告和回應:
主啊,我們看見所羅門的蒙恩,他的起頭真是好得無比,擁有無人能及的智慧、豐盛、尊榮和豐盛,但這些東西卻也誘惑使他跌倒,如果我們的心有了偶像,我們就不再敬拜神,就轉移去敬拜我們心中的偶像…求主找出我們心中的偶像,讓任何神所賜給我們的東西,地位超過主的,都需要再次放下;求主在我們的心中坐上寶座,單單愛祂,讓我們的心別無所求,只求一顆戀慕主的心,如此禱告,是奉主耶穌的聖名。
【歷代志下 1:1-17】
|所羅門的智慧與財富|
本章接續歷代志上二十九章,記述所羅門作王後的智慧與財富。歷代志不同於列王記,省略了許多猶大諸王的軟弱與失敗,不過也不是絕口不提,乃是意會而不言宣。例如:在本段經文中,第1節「國位堅固」四字就一語帶過了所羅門即位的艱困過程(王上一章),表示王位的繼承由否極而泰來。此外,歷代志也完全未提王宮建造的細節,目的在使讀者專注於建殿的記述。
第1節論到所羅門王說:「耶和華一他的神與他同在,他的神與他同在,使他甚為尊大」,是本章的核心觀點。接著就提到所羅門已經是以色列各宗族共推的領袖(2節),以及他得到無比智慧和豐富貲財的理由(6-13節)。
而第8-10節這段經文則啟示了「得神賜福」的屬靈原則:「所羅門對神說:『祢曾向我父大衛大施慈愛,使我接續他作王。耶和華神啊!現在求祢成就向我父大衛所應許的話;因祢立我作這民的王,他們如同地上塵沙那樣多。求祢賜我智慧聰明,我好在這民前出入;不然,誰能判斷這眾多的民呢?』」當所羅門的關注是神的百姓,所羅門所祈求的是「能善盡事奉神的責任」,神不但應允他所祈求的,並且將他沒有求的「尊榮、豐富」都賞給他。
這項屬靈原則不但在所羅門身上有效,在今天每個基督徒的生活中也是真實的。可惜的是,今天大部分活在優渥環境中的基督徒,已經習慣靠自己的聰明、經歷、手腕來抓取「自己所關注的利益」,結果就是「雖然抓住了地上如糞士、必腐朽的利益」,卻「失去了神永恆的豐富」。
保羅說:「若有人愛神,這人乃是神所知道的」(林前八3);又說:「各人不要單顧自己的事,也要顧别人的事。你們當以基督耶穌的心為心」(腓二4-5節)。當我們全心愛神,並以全心愛教會來表達,渴望服事神的百姓,使教會得益處;神不但會將我們事奉所需用的恩賜賞給我們,更不會吝惜將祂的豐滿賞賜我們,正如祂賜智慧與豐富給所羅門一樣,因為我們如此的心意與基督耶稣的心意是一致的,主耶穌也曾為了教會捨去了一切。
◆回應
天父!求祢赦免我常常只想到自己的需要,體貼自己肉體的舒服!求祢幫助我不再單顧自己的事,也要顧別人的事。求祢教導我以基督耶稣的心為心,求祢賜給我造就教會的恩賜,能夠服事祢的百姓,阿們!
◆背經
神對所羅門說:「我已立你作我民的王。你既有這心意,並不求資財、豐富、尊榮,也不求滅絕那恨你之人的性命,又不求大壽數,只求智慧聰明好判斷我的民;我必賜你智慧聰明,也必賜你資財、豐富、尊榮。在你以前的列王都沒有這樣,在你以後也必沒有這樣的。」(歷代志下 1:11-12)
敬拜詩歌:禱告的殿 (約書亞樂團)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wDRUk2yrKAM
一、安靜:以耶和華為神的,那國是有福的。
二、讀經:歷代志下 1:1-17
1. 重點說明:
基遍是會幕的所在地,所羅門登基之初,首要之事是往基遍向神獻祭,表明他對神的愛。神喜悅他的作為,於是夜間向他顯現。在神給的「空白支票」上,所羅門既不選擇大享貲財,永保長壽,亦不求滅敵伸冤。反而是填了上好的選擇─求明辨是非、治理百姓的智慧。因著他謙卑的祈求內容,不為滿足個人福祉,反而心繫神託付於他的百姓。神便賜下「空前絕後」的祝福(v.12)。
2. 鑰節:求你賜我智慧聰明,我好在這民前出入;不然,誰能判斷這眾多的民呢?(代下 1:10)
三、默想:
■所羅門的國位為何堅固?(v.1) 神喜悅所羅門禱告的原因?(v.11)
■所羅門王向神求什麼?(v.7-v.10)神如何回應他?(v.12、v.15)
■最近我的禱告內容中,常向神求什麼?神更喜悅我更多關心些什麼?
四、禱告:主,幫助我的心常以祢的國和祢的義為念。願我「所求」合乎祢的心意,懂得求上好的福分,阿們。
五、安息:與主交談後,靜止在神之內,並在神的愛中安息,讓神的愛變化我們的生命。
六、記錄:
今日讀經進度:歷代志下 1-2 章
閱讀: 出埃及記1章6-14節 | 全年讀經進度: 歷代志下1-3章;約翰福音10章1-23節
越發苦害他們,他們越發多起來,越發蔓延。—出埃及記1章12節
如果有足夠的陽光和水,豔麗的野花將覆蓋整個加州,包括羚羊谷和菲格羅亞山地區。但當乾旱來襲時,會發生什麼事呢?科學家發現某些野花會將大量的種子儲存於地下,不讓它們破土而出、生長、繁衍,而是等到乾旱過後,這些植物才會用保存下來的種子重新開花繁盛。
古以色列民也同樣在條件惡劣的埃及境內繁衍眾多。監管奴隸的督工們迫使以色列民在田間工作並製造磚塊,殘酷地命令他們為法老王建造兩座大城。法老王甚至為了要減少以色列的人數,而殺害他們的男嬰。但因著上帝扶持以色列民,即使埃及人「越發苦害他們,他們越發多起來,越發蔓延」(出埃及記1章12節)。許多聖經學者估計,以色列民在埃及為奴期間,其男人、女人和孩童的總數可高達或超過200萬人。
過去上帝如何保守祂的子民,今天祂也同樣會扶持我們。無論在何種情況下,上帝都能幫助我們。縱然我們可能會擔心還要經歷另一段艱苦時期,但聖經向我們保證,上帝既奇妙地看顧今天盛開、明天就凋謝的野花,祂也必定會供應我們的需要(馬太福音6章30節)。
為何在人生的「旱季」,我們很難信靠上帝?
上帝過去如何供應你,你要如何述說祂信實的供應,來鼓勵你所認識的人?
天父,有時候我真是感到寸步難行。求祢今天供應
我一切所需,並幫助我倚靠聖靈的能力繼續堅持下去。
作者: 史珍妮 | 其他作者
靈糧透視
公元前1650年至1550年間,被埃及人稱為「牧者君王」或希克索斯人(Hyksos)的外來閃族人,占領並統治埃及北部,也就是以色列人居住的地方。這些統治者在公元前1540年左右被驅逐,可能就是後來以色列人出埃及的原因。那時埃及有「新王起來」(出埃及記1章8節),非常敵視埃及境內剩餘的閃族人。當時那些剩下的希克索斯人,也許就是埃及王法老擔心會與以色列人結盟的「仇敵」(10節)。
法老的解決方案是用越發嚴酷的方式壓迫以色列人,首先是強迫他們做苦工,去建造當代宏偉的建築物(11節)。由於只有埃及最南部才能開山取石,因此法老下令讓以色列人承擔極其艱苦的工作,就是用黏土混合貝殼或稻草做成泥磚(14節)。在埃及乾燥炎熱的氣候中,這些磚塊被曬乾之後,就非常經久耐用。
白茉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