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句:因為他的怒氣不過是轉眼之間;他的恩典乃是一生之久;一宿雖有哭泣,早晨便必歡呼。(詩篇30篇5節)
大衛執意數點百姓,得罪上帝,領受懲罰。上帝降罰之後,仍以慈愛相待,上帝既顯公義,又有慈愛!
一、無視勸告全面數點(1-6節)
魔鬼攻擊以色列人,引誘大衛下令約押數點百姓。雖然約押勸告大衛並指出他的驕傲,大衛卻無動於衷。約押用了290天,從以色列南界的別示巴,反時針方向,過約旦河,轉進至北方但支派,再向南回返出發地,數得男丁157萬。可能因為約押厭惡大衛的命令,又無法不服從命令,所以他故意漏數便雅憫及利未兩支派。(撒下24:1-9)
二、言出必行絕不寬待(7-14節)
大衛妄自數點百姓之後,上帝不喜悅這事,要降災給百姓。大衛也自覺愚昧,立即向上帝認罪悔改。先知迦得來見大衛,轉述上帝欲降的罪罰:三年饑荒、三月兵災、三日瘟疫,隨大衛從中選擇一項。摩西曾說:以色列背約,上帝懲罰將包括瘟疫、刀劍和旱風(申28:21-22)。公元前1407年上帝在尼波山下宣講的懲罰原則,如今應驗在以色列民身上,可見上帝言出必行,輕慢不得。
大衛甚感為難,不敢自行抉擇,他相信上帝必以憐憫為念,寧願全國落在祂手裡。於是上帝降下瘟疫,疫情散布全國,死了七萬人。
三、過重刑罰豈忍執行(15-17節)
當天使降在阿珥楠禾場。欲伸出刀來毀滅耶路撒冷時,上帝主動制止這事,因這懲罰似乎太重了些。大衛則在耶路撒冷與長老們身穿麻衣,面伏於地再次認罪悔改。阿珥楠禾場在摩利亞山上,所羅門將在這裡為上帝建殿,上帝的慈愛永遠不離開。
默想/應用:
若得罪上帝,應立即悔改,才能再次蒙恩,因祂的怒氣不過轉眼之間。
祈禱/行動:
慈愛的天父,你是既公義、又慈愛的上帝,我讚美祢。當我得罪祢,感謝祢賜下罪罰,使我歸正;引領我,使我蒙恩。奉主耶穌的名求,阿門。
回應:大衛數點以色列軍隊這事造成神非常不喜悅(代上21:7),於是神降災給以色列這國(代上21:10);聖經記載有三災,讓大衛來選:第一樣災:三年的饑荒;第二樣災:敗在你敵人面前,被敵人的刀追殺三個月;第三樣災:在你國中有耶和華的刀,就是三日的瘟疫,耶和華的使者在以色列的四境施行毀滅。大衛似乎沒有選擇哪一樣,而是回應神說:「代上21:13大衛對迦得說:我甚為難,我願落在耶和華的手裡,因為他有豐盛的憐憫;我不願落在人的手裡。」,於是神選擇降下「瘟疫」給以色列民。原本要降瘟疫三天,但當以色列民死七萬人時,神便改變心意,神憐憫這百姓不降災給他們(代上21:15),雖不降災但神要大衛在耶布斯人阿珥楠的禾場上,為耶和華築一座壇獻祭。(代上21:18)我們看到大衛真是一位勤政愛民的君王,當阿珥楠知道大衛屬意他那塊地時,阿珥楠願意無條件送給大衛當作獻祭之地,然大衛沒有貪圖阿珥楠的地,大衛用自己的錢以市價向阿珥楠購買這地。
親愛的弟兄姊妹,我們看到大衛購地築壇這事,令我們由衷敬佩,身為一國之王給百姓最好的示範,不貪圖百姓之財;大衛清楚獻給神的一定是出於自己親手賺取之物獻給神,而不是貪別人的錢拿來獻給神,這樣的獻上是不討神喜悅的。大衛這樣的榜樣值得我們學習,凡我們要獻給神的財物,一定要是自己親手勞力得來的財貨,這樣的獻上才是最美的。(王牧師)
參考經文:《 歷代志上21章1~30節》
大衛禱告說:「上帝啊,我才是那做錯了事的人,是我下令調查戶口的。這些無辜的人民並沒做什麼錯事。上主──我的上帝啊,求祢懲罰我和我的家人,饒恕祢的子民吧!」(歷代志上21章17節)
大衛的一生可說蒙上帝喜悅,但仍有幾件事惹怒上帝,清查戶口就是其一。為什麼大衛清查戶口會惹怒上帝,使上帝派先知責備他,甚至降災禍呢?其實,戶口普查本身並非壞事,重點是態度。民數記1章和26章分別記載兩次人口普查,而這兩次都是上帝主動曉諭摩西去做的。歷代志的記載則是,撒但激動大衛的心。不過,這並不表示責任就在撒但身上,而是指大衛被挑起查戶口的想法。大衛的將軍約押反而清楚,這樣做將使全國陷在罪裡。若連約押都知道這樣會得罪上帝,大衛沒有理由不知道。但無奈的是,大衛仍堅持清查全國人數。
那麼,大衛清查人數得罪上帝的原因是什麼?許多學者認為,最可能的因素就是想炫耀軍力及擴大軍備。從約押的諫言就能明顯看出這點,約押說:「願上主使以色列的人口比現有的多一百倍。陛下,他們都是你的僕人。」(歷代志上21章3節a)約押清楚知道,國家和軍隊的強盛都來自上帝,但大衛王清點以色列的人口,究竟是想知道國家軍備,還是藉此炫耀軍力呢?所以約押才會質疑大衛:「你為什麼要做這事使全民犯罪呢?」(3節b)
當一個人開始驕傲,往往就想靠自己的力量完成所要成就的事,或認為成功都是自己的功勞,而不再倚靠上帝,這就是罪。這樣的罪,不只大衛會犯,很多基督徒也會。有些基督徒在窮苦潦倒時,謙卑順服,蒙上帝賜福,但在飛黃騰達時,就忘了上帝。許多第二代、第三代基督徒也常忘了,上帝如何賜福自己的先輩,讓家族蒙福,轉而認為一切成功都是來自本身的努力。
因為大衛的驕傲,以色列全國付出慘痛代價,因瘟疫而死的人民高達7萬人。於是,大衛再次謙卑在上帝面前認罪,他知道錯在自己,求上帝不要攻擊祂的百姓。上帝因此赦免了大衛的罪,並指引他去亞勞拿的打麥場購得土地獻祭贖罪,而這塊土地就成為日後建聖殿的地。
現代不少富二代喜歡炫富,引發許多爭議。然而,基督徒也當反思,自己是否一樣喜歡標榜成功,或轉而炫耀教會的規模、炫耀教會的屬靈產業,內在生命卻缺乏敬虔與謙卑?讓我們透過大衛的經歷與代價,使我們學習謙卑倚靠上帝。
默想:
對於自己的成功,我如何看待?我如何凡事謙卑順服上帝?
祈禱:
親愛的上主,我知道我一生的成功都來自於祢。雖然我也需要付出相當代價才能成功,但若不是出於祢,我所做的都是枉然。求祢讓我謙卑,一生倚靠祢。奉主耶穌的名,阿們。
✍ 2022-09/04 讀經:歷代志上 第二十一章
✟受感的經文:
21:1 撒但起來攻擊以色列人,激動大衛數點他們。
21:2 大衛就吩咐約押和民中的首領說:你們去數點以色列人,從別是巴直到但,回來告訴我,我好知道他們的數目。
21:3 約押說:願耶和華使他的百姓比現在加增百倍。我主我王啊,他們不都是你的僕人嗎?我主為何吩咐行這事,為何使以色列人陷在罪裡呢?
21:4 但王的命令勝過約押。約押就出去,走遍以色列地,回到耶路撒冷,
21:5 將百姓的總數奏告大衛:以色列人拿刀的有一百一十萬;猶大人拿刀的有四十七萬。
21:6 惟有利未人和便雅憫人沒有數在其中,因為約押厭惡王的這命令。
21:7 神不喜悅這數點百姓的事,便降災給以色列人。
21:8 大衛禱告神說:我行這事大有罪了!現在求你除掉僕人的罪孽,因我所行的甚是愚昧。
✟受感的話語:
〔歷代志上 第21章〕講到大衛數點以色列人的總數,這個思想背後的動機,是誇耀自己建立了一個強大的王國…這是就是驕傲的心思!當他有這樣的思想,他的生命就有一個破口。
撒旦趁虛進入他的思想激動他數點以色列人。
雖然他的臣僕約押有提醒大衛,願耶和華使他的百姓比現在加增百倍。我主我王啊,他們不都是你的僕人嗎?我主為何吩咐行這事,為何使以色列人陷在罪裡呢?(歷代志上 21:3) 但是驕傲充滿他的心,使他聽不進去約押的話…約押只好照王的吩咐去遵行,當他數點完以色列人,大衛馬上警覺到自己得罪神,他在神面前禱告說:「我行這事大有罪了!現在求你除掉僕人的罪孽,因我所行的甚是愚昧。(歷代志上 21:8)」雖然大衛知道他做錯了,但是來不及了。
耶和華降瘟疫與以色列人,以色列人就死了七萬。(歷代志上 21:14)
這下可好了,大衛引以為傲的王國,瞬間全國死了七萬人…他不再驕傲了,真實在神面前認罪悔改;大衛禱告神說:「吩咐數點百姓的不是我嗎?我犯了罪,行了惡,但這群羊做了什麼呢?願耶和華─我神的手攻擊我和我的父家,不要攻擊你的民,降瘟疫與他們。(歷代志上 21:17)」 如此,神才不再降災禍,止息瘟疫。
從這件歷史的事件中,我們認識「神」-祂確實是十分厭惡驕傲的人,驕傲的人神必定會管教;聖經上說:「神阻擋驕傲的人,賜恩給謙卑的人。(雅各書 4:6) 我們要求主保守我們的心,勝過保守一切,使我們的心在聖靈的保守之下,常存謙卑的生命。
✟禱告和回應:
求主耶穌保守我的心,勝過保守一切,使我的心在聖靈的保守之下,常存謙卑的生命,使我一生蒙神賜福。奉主耶穌的名求,阿們!
【歷代志上 21:1-17】
|大衛數點百姓|
本段經文描述了大衛數點百姓,以致於惹動神的憤怒,使得瘟疫臨到百姓,霎時死了七萬人。對一個政府而言,數點百姓的目的不外乎為了徵收稅賦及動員戰事;不過經文中並未詳細說明大衛數點百姓的目的為何,只知道這次的數點行動曠日廢時,花了九個月零二十天(撒下廿四8),而且是出於撒旦的激動。不過稀奇的是,約押早就料到,大衛此舉將陷百姓於罪裡。
如果從約押的回報來推測,大衛要求數點的數目,應該是能夠參與作戰的人數,而且要求回報兩個總數,一個是以色列兵力,一個是猶大的兵力;所以約押才強調:「他們不都是你的僕人麼?」而且約押故意將數點便雅憫支派的順序押後,因為他厭惡大衛如此作法。因此,可能的推論是,雖然此時此刻,大衛已經是全以色列的君王,但是因為過去大衛家與掃羅家曾經的戰爭,以及其他支派對他擁護不如猶大支派,他心裡對於不同支派,仍有親疏不同的對待、心結,甚至設防。事實上,大衛後來也自知這樣做是得罪神了(代上廿一8)。
當保羅面對哥林多教會內部在分門別類的時候,責備他們:「你們仍是屬肉體的,因為在你們中間有嫉妒、紛爭,這豈不是屬乎肉體、照著世人的樣子行嗎?有說:『我是屬保羅的』;有說:『我是屬亞波羅的。』這豈不是你們和世人一樣嗎?」(林前三3-4)而且結論的話特別重:「若有人毁壞神的殿,神必要毀壞那人;因為神的殿是聖的,這殿就是你們」(林前三17)。意思就是,神不允許任何人分裂祂的教會,分裂教會者就是毀壞神的殿,神必要毀壞那人。
親愛的基督徒,分裂教會不一定要反對某人,或另立門戶;只要我們彼此之間沒有相愛的心,沒有相愛的行動,教會就是分裂的,而且是裂許多碎片。
◆回應
親愛的主耶穌基督!祢十字架的救恩不但是為我,也是為了教會的合一、相愛;感謝祢,將「愛弟兄」示範給我們看,求祢將積極相愛的心賜給每位基督徒,使每個教會都有積極相愛的行動。阿們!
◆背經
親愛的弟兄啊,神既是這樣愛我們,我們也當彼此相愛。從來沒有人見過神,我們若彼此相愛,神就住在我們裏面,愛祂的心在我們裏面得以完全了。(約翰一書 4:11-12)
【歷代志上 21:18-31】
|大衛買地築壇獻祭|
接續前段經文,大衛懊悔自己「數點百姓」的罪,就照著先知迦得的指示,上阿珥楠的禾場去築壇獻祭,好贖罪消去瘟疫之災。當大衛向阿珥楠表明來意之後,二人的對話實在耐人深思。
第23-24節記載:「阿珥楠對大衛說:『你可以用這禾場,願我主我王照你所喜悅的去行。我也將牛給你作燔祭,把打糧的器具當柴燒,拿麥子作素祭。這些我都送給你。』大衛王對阿珥楠說:『不然!我必要用足價向你買。我不用你的物獻給耶和華,也不用白得之物獻為燔祭』」。對阿珥楠而言,當一國之君需要為全國之災贖罪消災,又正好選定自己的地,這是何等的榮幸,他當然樂意將所有擺上,滿足王的需求。可是,大衛卻堅持「我不用你的物獻給耶和華,也不用白得之物獻為燔祭」。這證實大衛是真正懂得奉獻的人。
曾不止一次的聽說,有基督徒買樂透彩的時候,向神祈求賜福中彩,他願意將一半彩金奉獻。當然,這樣的故事有許多版本,有的是彩卷、有的是發票、有的是股票。不論是哪一種版本,嚴格來說都應算在「白得之物」的行列;即便是獻上了,也不能稱之為奉獻。奉獻的基本意義,就是將奉獻者自己,或自己的時間、自己努力之獲得獻上,那才是真心的奉獻。
可惜的是,今天仍然有許多基督徒,活在交換式的信仰裡,期待神賜福他,使他沒有努力經營的事,卻能有神蹟般的成果;如果他們的期待成就了,他們就會認真的信耶穌。盼望經文中大衛的回答,能如當頭棒喝,使我們都醒悟過來。真心的奉獻是,將自己,或自己的時間、自己努力所收穫的獻給神。
◆回應
親愛的主耶穌基督!祢曾為我捨命,為我將自己獻在十字架上;求祢教導我們在生活中實踐奉獻的真意義,好叫我們愛祢的心更堅強!阿們!
◆背經
所以,不要容罪在你們必死的身上作王,使你們順從身子的私慾
。也不要將你們的肢體獻給罪作不義的器具,倒要像從死裏復活的人,將自己獻給神,並將肢體作義的器具獻給神。(羅馬書 6:12-13)
敬拜詩歌:耶和華祢是我的神 (讚美之泉敬拜讚美 (5))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y3QzV2WE-qw&list=RDGMEMMib4QpREwENw3_jAc0YgNw&index=8
一、安靜:我將祢的話藏在心裡,免得我得罪祢。
二、讀經:歷代志上 21:1-17
1. 重點說明:
得著神的應許(17:8-10),和軍事上勢如破竹般的勝利後,似乎一切達到頂點之際,大衛竟犯了罪,相當的令人震驚。問題出在人口普查上,其實聖經幾次提過核點人數,(民 1:1-46、民 26:51、62)唯獨此處卻惹動耶和華的怒氣。因大衛的心被撒但激動,竟忘記國的堅立是出於耶和華的應許,他渴望彰顯自己的成就,但卻奪去了耶和華當有的榮耀。所幸大衛很快認罪悔改,並築壇獻祭,因著神的憐憫讓災禍降到最低。
2. 鑰節:神不喜悅這數點百姓的事,便降災給以色列人。大衛禱告神說:我行這事大有罪了!現在求你除掉僕人的罪孽,因我所行的甚是愚昧。(代上 21:7-8)
三、默想:
■大衛被撒但激動後想要做什麼事?(v.1);經約押勸導後,大衛如何反應?(v.3-v.4)
■神對大衛數點人數的反應為何?(v.7)
■為何神不喜悅大衛數點人數?我生命當中有任何引以為傲的地方嗎?是否想到一切都是出於神的應許與作為呢?
四、禱告:親愛的天父,懇求祢賜我敬畏的心。在凡事順利之際,能戒慎屬靈上的傲慢,更加謙卑的信靠神。
五、安息:與主交談後,靜止在神之內,並在神的愛中安息,讓神的愛變化我們的生命。
六、記錄:
今日讀經進度:歷代志上 21 章
閱讀: 路加福音16章19-31節 | 全年讀經進度: 歷代志上19-21章;約翰福音8章1-27節
若不聽從摩西和先知的話,就是有一個從死裡復活的,他們也是不聽勸。—路加福音16章31節
尤里·加加林(Yuri Gagarin)是第一個進入太空的人,當他的任務結束之後,就以跳傘的方式降落在某個俄羅斯的鄉村。一個農婦瞪眼看著這位身穿橙色太空服,戴著頭盔,拖著兩個降落傘的宇航員,驚訝地問他說:「你不會是從外太空來的吧?」他回答說:「事實的確如此!」
可惜的是,蘇聯領導層將這具有歷史意義的飛行壯舉變成反宗教宣傳,他們的首腦甚至宣稱:「加加林進入太空卻沒有看到任何神明」(加加林本人卻從沒這麼說)。正如魯益師提到:「在地上沒找到上帝的人,在外太空可能也是找不到。」
耶穌警告我們不要在今生忽視上帝,祂說了一個關乎財主和乞丐的故事。財主生前從來不尋求上帝;乞丐拉撒路雖然貧困潦倒,卻信心充足(路加福音16章19-31節)。財主死後在痛苦中為他仍在世的兄弟們哀求亞伯拉罕:「求你打發拉撒路⋯⋯若有一個從死裡復活的,到他們那裡去的,他們必要悔改」(27、30節)。但亞伯拉罕的話卻一針見血:「若不聽從摩西和先知的話,就是有一個從死裡復活的,他們也是不聽勸。」(31節)
章伯斯曾說:「不是看見了就會相信,而是依據我們所相信的來解釋所看見的一切!」
你相信上帝的存在和基督復活的真實性嗎?
你若相信,這會如何影響你每日所做的決定?
天父,今天我為還沒有相信祢的人禱告,
求祢聖靈溫柔的慈愛與大能吸引他們來歸向祢。
作者: 葛庭墨 | 其他作者
靈糧透視
這個財主希望有一個從死裡復活的人,能夠說服他的兄弟悔改,免得他們也到那受苦的地方(路加福音16章27-28節)。但諷刺的是,另一個名叫拉撒路的人確確實實從死裡復活了(參閱約翰福音11章),並且耶穌也從死裡復活。但許多人雖親眼目睹這些神蹟,卻仍然拒絕耶穌。在路加福音16章31節,亞伯拉罕的警告就清楚表明,如果我們不肯接受律法和先知的話都是指向耶穌,那麼,即便證據確鑿,我們依舊會拒絕祂。
葛庭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