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句:耶和華說,我的意念非同你們的意念:我的道路,非同你們的道路。(以賽亞書55章8節)
大衛想為上帝建殿,上帝不許。上帝的回覆與大衛的渴望,兩者之間有極大的落差。因上帝要把更美的心意,成就在大衛的後裔中。
一、上帝同在超越時空(1-6節)
上帝不必住聖殿,約櫃也不必以香柏木遮蓋,因上帝親自遮蓋。上帝的同在不受空間限制,無論會幕在示羅或在基遍,無論基遍有會幕或者聖城有帳棚,從這會幕到那會幕,從這帳棚到那帳棚,從這地方到那地方,其實上帝都同在。上帝不會欣羨大衛有香柏木居所,超越時空的上帝,反而成為聖民的居所(詩90:1)。
二、上帝恩典超越功德(7-10節)
大衛得蒙上帝引導,並不是因他已為上帝作了許多事,因一切都是基於上帝的恩典。上帝呼召大衛離開羊圈是恩典,使大衛享大名、有好名聲也是恩典,為大衛治服一切仇敵更是恩典。最後,上帝允要為大衛建立家室,因而上帝所賜恩典達到高潮。上帝認為:如果要建造殿宇,首先應先建立家室。大衛想為上帝建造聖殿,上帝卻定意先為大衛建立家庭與後裔,真是何等大的恩典!
三、上帝意念超越人意(11-15節)
上帝還要為大衛家作更大的事!雖上帝應允所羅門建造聖殿,然而上帝日後在大衛家所成就的事將超過他們父子二人的想像。上帝應允王權及國位存到永遠,在一千年後,將應驗在耶穌基督身上。大衛王朝早已終結,聖殿也已被毀,基督掌權卻超越時空、應許臨及全世界。天怎樣高過地,上帝的意念也必照樣高過人的意念(賽55:9)。
默想/應用:
當上帝的旨意不符合我的人生規畫時,我仍願順服,接受上帝的引導。
祈禱/行動:
慈愛的天父,祢是我的主,我的好處不在祢以外,我願一生遵循祢的心意,順從祢、事奉祢,完成祢在我生命中的計畫,奉主耶穌的名求,阿門。
回應:從今天所讀的經文,我們可以看出二個潛藏問題,第一個問題:大衛自我認知要為神蓋一座聖殿,邀請神來居住;第二個問題:拿單先知沒有盡到責任,先求問神有關大衛王所要作的事是否是神的心意,拿單直接就附和大衛所提的意見,對大衛說:「代上17:2你可以照你的心意而行,因為神與你同在。」。對於這二個問題,人或許以為好事一樁,幹嘛那麼計較,但神可沒有認同他們二人的看法,神看重這事,沒有忽略不管,神直接告訴拿單說:「代上17:3-4當夜,神的話臨到拿單,說:你去告訴我僕人大衛說,耶和華如此說:你不可建造殿宇給我居住。」這二節經文清楚明白點出大衛及拿單的問題,拿單聽到神給他的指示,不敢私吞,而是馬上告知大衛。(代上17:15拿單就按這一切話,照這默示,告訴大衛。)神興起先知的目的,是要他傳遞神的心意,使普天下百姓知道神的旨意,要求百姓遵守去行,這是當代先知的職責,但拿單顯然沒有做到這點。
親愛的弟兄姊妹,教會是神在地上所設屬靈的家,每位屬神的兒女都有責任,須清楚神在教會裡的心意,不需要去附和其他人,但需要去認清楚神的心意為何?在現今的教會裡有少數人,盲從附和一些不正確想法或作法,這些人明知道這樣的事是不對的,但他還是附和去做,其實這樣的行為是非常危險及可怕的,會使教會陷入危險困境裡。我們不要學習拿單對大衛說:「你可以照你的心意而行。」,這是不負責任的作法。對於教會的事務,我們應該來到神的面前好好尋求;若是對的事,是神心意的事,我們需要勇敢去做,有先知職分的人更應該起來提醒其他的弟兄姊妹做對的事,幫助教會傳道人做正確的決定,讓我們教會走在神旨意上,興旺福音,這才是教會的福氣,願與大家一起共勉。(王牧師)
上帝不許大衛建殿,對大衛家另有安排,大衛便進入帳幕,在約櫃前敬拜上帝,獻上頌讚。
金句:上帝的應許,不論有多少,在基督都是是的。所以藉著他也都是實在的,叫上帝因我們得榮耀。(哥林多後書1章20節)
一、我是誰-我家算什麼(16-19節)
大衛稱上帝為「主耶和華」,稱自己為「僕人」(撒下7:18-21)。掃羅稱上帝為「耶和華祢的上帝」,即耶和華是撒母耳的上帝,不是自己的上帝(撒上15:15),甚至把撒母耳當成急難時求告的對象(撒上28:1-11)。大衛尊上帝為大,看自己為小,上帝卻以他為尊貴,並賜他尊榮。掃羅不曾親近上帝,卻不斷利用上帝滿足自己,全然不合上帝的心意。大衛向上帝禱告說:「我是誰,我的家算什麼?」這樣的禱告顯出大衛在主前是何等謙卑!
二、祢救贖-祢行了大事(20-22節)
公元前1447年上帝救贖以色列民,使以色列民離開埃及,1407年約書亞倚靠上帝的應許,帶領上帝的百姓驅逐迦南地的外族居民。四百年過去了,直到1003年大衛登基作全以色列國的君王時,他深深感念上帝對全民族的拯救,頌讚上帝說,除上帝以外別無真神,只有上帝能把以色列民從埃及救贖出來。上帝在以色列中行了大事,上帝士應當稱頌的!
三、祢是主-我只是僕人(23-27節)
合上帝心意的僕人,願照著上帝的應許求!大衛放膽祈禱說:主阿,願祢堅立索次與僕人和葡人家的應許-為僕人建立家室,願祢喜悅並賜服僕人的家。日後,基督從大衛的後裔而出,實已超過了大衛所求、所想。掃羅憑著私意行,畏縮求告,因掃羅恐懼非利士人功來,等不及撒母耳到來便私自獻上燔祭。掃羅越俎代疱,因而王位不能長久(撒上13:8-15)。
默想/應用:
上帝賜給我的應許,全都在基督裡,否則便是私意而非應許了。
祈禱/行動:
慈愛的天父,求祢扶持我能憑著你的心意行事為人,照著祢的應許禱告,放下自己的意思完成祢在基督裡的應許。奉主耶穌的名求,阿門。
回應:今天所讀的經文是在述說:大衛對神的感恩禱告。從這段禱告詞可看出大衛與神的關係,從過去、現在、未來都是如此,大衛對神是非常敬畏、順服,且非常緊密。當大衛從先知拿單那裡得知關於建造聖殿神的意見後(代上17:5-14),大衛知道自己說錯了話,祈求神赦免自己的無知,接著大衛便向神獻上這段禱告。這段禱告內容可歸納為三部分:(一)感謝神過去在大衛家所行的大事(代上17:16-18…耶和華神啊,我是誰,我的家算什麼,你竟使我到這地步呢?神啊,這在你眼中還看為小,又應許你僕人的家至於久遠。耶和華 神啊,你看顧我好像看顧高貴的人。…) 。(二)祈求神過去所應許的話,現今仍然可以在大衛家堅立。(代上17:23-24耶和華啊,你所應許僕人和僕人家的話,求你堅定,直到永遠,照你所說的而行。…)(三)懇求神在大衛家的祝福,不要僅停留在大衛身上,仍可以持續到永遠(代上17:25-27我的神啊,因你啟示僕人說:我必為你建立家室。所以僕人大膽在你面前祈禱。…)。
親愛的弟兄姊妹,大衛想為神建造聖殿的事,雖遭到神的拒絕,但他卻毫無怨言,不僅如此,他還向耶和華獻上感恩的禱告,從這裡我們可看出大衛他的信仰是非常成熟。大衛雖貴為一國之王,但他對神的謙卑順服的心,值得我們去學習。一個人若想被主使用,若沒有學會以謙卑順服來服事神及服事人,縱使此人有再多的才華與恩賜,想必主也不會使用此人。(王牧師)
參考經文:《 歷代志上17章1~27節》
去告訴我的僕人大衛,對他說:「你不可建殿宇給我居住。」(歷代志上17章4節)
大衛想為上帝建造聖殿,而且這個想法得到先知拿單的背書。大衛的動機並沒有不好,他認為自己不該比上帝住得更好,所以想為上帝建聖殿。但上帝給他的答案卻是「你不可以」,歷代志上17章11~12節甚至清楚指出,大衛的兒子才是為上帝建造聖殿的人,這個兒子才能得到建造聖殿的榮譽。
當自己的好意安排被拒絕,主動而良善的心意不被接納時,你會有什麼感覺和反應呢?是失落、自卑,覺得自己沒價值、沒被看重,還是心中暗罵:「不要就算了」?當自己沒被選上,又是什麼感受呢?是羨慕嫉妒,還是心裡抱怨:「我也不差,憑什麼他擁有這些?」被拒絕時,失落、自卑、嫉妒、羨慕的情緒都有可能,即便榮耀是留在自己的家中。若我們觀看王宮歷史,便知道大衛若不是敬畏上帝,可能換來一場腥風血雨。
被上帝拒絕的大衛,此時應該是掙扎痛苦的。大衛有真實的痛苦,只是他不打算停留在痛苦,他想要進入上帝的心意和大能。痛苦與上帝心意間的過門是敬拜,敬拜成為大衛生命中至重要的翻轉。大衛進入聖幕,來到上帝面前,坐下禱告。唯獨在面對上帝的敬拜中,心才能翻轉。大衛被拒絕的失落,要在敬拜中與上帝的榮耀相遇。我們要明白,上帝的拯救計畫不會被我個人的罪攔阻,也不會被我情緒勒索,好像非我不可。上帝的拯救超越了「我」這個人,祂有大能動用所有的資源、使用所有的人。
在敬拜中,我們用心參與,從旁觀者變投入者。用心敬拜,讓我們從知道上帝的存在到認識上帝是誰,進而渴望明白祂對我們的旨意、祂對我們的期待與計畫。於是我們在敬拜中,從信仰的旁觀者轉變為投入者。旁觀者會一直問:「上帝是誰?」投入者則問:「主啊!祢要我做什麼?」旁觀者會覺得敬拜像看表演,投入者則在敬拜中感動;旁觀者估算價格,投入者看見價值。當我們成為投入者,上帝的榮耀就成為我們的榮耀,上帝的心意就成為我們的心意,並讓我們克服種種痛苦,勝過自卑失落、嫉妒羨慕,直奔上帝永不改變的應許,對上帝說:「主啊!祢有大能動用所有的資源,動用所有的人,願祢的旨意在地如在天。」
默想:
我曾經用情緒勒索過上帝嗎?
祈禱:
主啊!我在失落中,看到自己仍想要掌控自己的人生,懇求祢赦免我連祢都想掌控的罪。現在,我願意祢在我的人生中動用所有的資源,使用所有的人,因為唯獨祢有這樣的權柄大能。奉耶穌的名禱告,阿們!
✍ 2022-08/31 讀經:歷代志上 第十七章
✟受感的經文:
17:1 大衛住在自己宮中,對先知拿單說:「看哪,我住在香柏木的宮中,耶和華的約櫃反在幔子裡。」
17:2 拿單對大衛說:「你可以照你的心意而行,因為 神與你同在。
17:16 於是大衛王進去,坐在耶和華面前,說:「耶和華 神啊,我是誰,我的家算甚麼,你竟使我到這地步呢?
17:27 現在你喜悅賜福與僕人的家,可以永存在你面前。耶和華啊,你已經賜福,還要賜福到永遠。」
✟受感的話語:
大衛清楚知道自己走到如今是誰給他建立王位,在宮中他想到自己的一切都是神給他所賜福的,拿單先知也跟他說明了…因為神與你同在,更加確定了一切都因神的同在,才有這些的。
不知是否自己不滿意現在的處境!?然而卻忘記了神的賜福,每一個人都有不同的經歷與被主所得著的生命,要常常做一個感恩神的人,神允許人健康或衰殘、允許人富有與貧困…都有神的美意;是健康卻背離神,是富足而常常喜愛神的話…然而神主要是要我們知道,若是只看環境而不思想神,則一切都是虛空的。
神所賜的福是“福上加福”,讓人無法想像得到的…但這一生的信仰,更是要不斷的努力跟隨與長進;福不是一般認為的身體健康或是財富豐富,真實的福乃是知足。我深信一個微小的人,神是永不輕看的,我既然有了神所賜的福,若無滿足與稱謝,仍是無法貼近神的心意。
想要得福必須與神同行,且清楚知道一切都是神的恩典,沒有一絲絲自己的功勞…是福是禍都感恩,沒有埋怨、沒有失望,只有感謝與永恆的盼望。
✟禱告和回應:
親愛的主耶穌基督,祢的愛超過一切掌權者,祢的真實勝過一切!只有祢給我的道路是又真又活的道路,這才是我要的新生命。
主我深怕自己不足,但願主親自的感動我,在前面的日子如何我不知曉,更無法掌握明天的事情…只有知道我所信的,使我明白生命氣息動作祢都顧念,求剛強的心與智慧,好讓我成為有福的人生。禱告是奉主耶穌基督的名,阿們!
【歷代志上 17:1-27】
|神給大衛的應許|
大衛是個真正愛神的人,當他的國勢漸漸壯大,國家的軍事、政治、經濟逐漸穩定的時候,他就想到為神的約櫃建造聖殿。不過,第4-6節神的回答卻十分令人震驚:「你不可建造殿宇給我居住。自從我領以色列人出埃及,直到今日,我未曾住過殿宇,乃從這會幕到那會幕,從這帳幕到那帳幕。凡我同以色列人所走的地方,我何曾向以色列的一個士師,就是我吩咐牧養我民的說:你為何不給我建造香柏木的殿宇呢?」。
不過,第11-12 節記載,神隨後又答應由大衛的後裔來為神建殿,神對大衛說:「你壽數滿足歸你列祖的時候,我必使你的後裔接續你的位,我也必堅定他的國。他必為我建造殿宇;我必堅定他的國位直到永遠」。我想,大衛當時的領會,一定是認為神選定所羅門為祂建造聖殿,因為大衛也替所羅門預備了許多建殿的材料。然而,歷史告訴我們,神並沒有堅定所羅門的王位到永遠。可見,神所應許永遠的國位,是給了大衛的另一個後裔,就是耶穌基督。
彼得前書二章4至6節說:「主乃活石,固然是被人所棄的,卻是被神所揀選、所寶貴的。你們來到主面前,也就像活石,被建造成為靈宮,作聖潔的祭司,藉著耶穌基督奉獻神所悦納的靈祭。因為經上說:看哪,我把所揀選、所寶貴的房角石安放在錫安;信靠祂的人必不至於羞愧」。主耶穌就是神所應許,建造聖殿的大衛後裔,而你我就是被造的聖殿,乃是神永遠的居所,也是神彰顯同在的器皿。今天沒有一個建築物能夠彰顯神的榮美,只有基督徒的生命,教會的相愛生活能夠反映出三一神的真實與榮耀。親愛的基督徒,今日的建殿工程就是在你我身上、你我之間的工程。
◆回應
親愛的天父!我歡迎祢住在我的裡面,也歡迎祢住在教會弟兄姊妹中間;懇求祢的聖靈在教會中大動工程,使祢的聖殿光輝榮美,吸引萬民來朝見祢。阿們!
◆背經
主乃活石,固然是被人所棄的,卻是被神所揀選、所寶貴的。你們來到主面前,也就像活石,被建造成為靈宮,作聖潔的祭司,藉著耶穌基督奉獻神所悅納的靈祭。(彼得前書 2:4-5)
敬拜詩歌:詩篇36 (金希文)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12CB8Pdi4xI
一、安靜:我心渴想祢的救恩,仰望祢的應許。
二、讀經:歷代志上 17:1-15
1. 重點說明:
本章記錄了舊約中重要的大衛之約,緣起是一份渴想為神建殿的心願,因當時約櫃仍在幔內,而大衛自己卻住在華麗、堅固的王宮,與神的居所形成強烈的對比!雖然最終,上帝揀選他的兒子所羅門來完成此工作,但卻喜悅他的心意,甚至與他立約,永遠堅立他的國及家室。原來神對大衛更有心,用更大的量器量給他,將永恆國度的應許賜下,此約最終在大衛的後裔耶穌基督裡得以完成和全部應驗。
2. 鑰節:我卻要將他永遠堅立在我家裡和我國裡;他的國位也必堅定,直到永遠。(代上 17:14)
三、默想:
■大衛想要為耶和華做什麼呢?(v.1)
■「堅定」一詞出現了幾次?(v.11-v.14)
■為什麼神會這樣回答大衛呢?在順境、逆境或是忙碌的生活中,我的心是否依然懇切的愛主呢?我可以如何效法大衛全心、全意、全力的愛神呢?
四、禱告:親愛的主,幫助我學習大衛,對祢有心、懂得感恩,並全心、全意、全力地愛祢。
五、安息:與主交談後,靜止在神之內,並在神的愛中安息,讓神的愛變化我們的生命。
六、記錄:
今日讀經進度:歷代志上 17 章
閱讀: 約翰福音4章7-14節 | 全年讀經進度: 歷代志上16-18章;約翰福音7章28-52節
人若喝我所賜的水,就永遠不渴。—約翰福音4章14節
貝加爾湖是世界最深的湖泊,景色遼闊壯觀。此湖深達1,637公尺,長636公里,寬79公里,佔世界淡水總量的五分之一。然而,世人卻無法取得這裡的水。這是因為貝加爾湖位於西伯利亞,是俄羅斯境內其中一個最為偏遠的地區。現今全球許多地區嚴重缺水,但令人惋惜的是,如此龐大的水源卻深藏在人煙罕至的地方。
雖然貝加爾湖遙不可及,但對於那些極需要水的人來說,已經有一個可以汲取,且源源不絕的生命活水。千百年前,耶穌在撒馬利亞的一口井旁與一位婦人談話,逐步帶領這位婦人探究靈裡的需要。什麼才能滿足她內心的渴求呢?唯有認識耶穌。
相較於這位婦人從井裡打的水,耶穌提供了更佳的選擇:「凡喝這水的,還要再渴;人若喝我所賜的水,就永遠不渴;我所賜的水,要在他裡頭成為泉源,直湧到永生。」(約翰福音4章13-14節)
世上有許多事物都聲稱能讓人獲得滿足,但卻絕對無法完全解決我們心靈的渴求。唯獨耶穌能真正滿足我們心靈的乾渴,而且祂的活水可以供應任何地方的任何一個人。
你會從哪裡尋求人生的意義或滿足?
為何人離了基督就不可能得著真正的滿足?
慈愛的上帝,謝謝祢賜我生命,
並讓我的生命有了目標和意義。
求祢教導我在祢和祢的愛中得著真正的滿足。
作者: 柯貝爾 | 其他作者
靈糧透視
耶穌所應許的水,能永遠消除人們屬靈的乾渴(約翰福音4章14節),這與舊約的一些應許遙相呼應。例如以賽亞書提到,上帝的子民「必從救恩的泉源歡然取水」(12章3節);「不飢不渴」(49章10節);上帝的靈必澆灌下來,「將水澆灌口渴的人,將河澆灌乾旱之地」(44章3節)。關於人的心靈要得著滿足這一主題,貫穿於眾先知的預言。他們期待上帝賜給人新心,好讓人能認識、經歷上帝,且渴慕遵行祂的旨意(耶利米書31章29-34節;以西結書36章25-27節;約珥書2章28-32節)。以賽亞書55章1-3節尤為重要:「你們一切乾渴的都當就近水來,……就必得活。」當耶穌賜給那撒馬利亞婦人活水時(約翰福音4章4-14節),祂乃是宣告,上帝的應許是與所有歸向祂的人所立的永約,並不是僅限於以色列人而已。
康恩施
2022/1/26(三) 國度長存之約 歷代志上17:11-14
經歷了被擄歸回,
歷代志的作者對於神給大衛的應許有了不同的理解。
不同於撒母耳記的記載,
歷代志的作者再寫一次神給大衛的應許時,
他說上帝不只是建立大衛的國和大衛的家,(撒下7:16)
更是建立上帝的國和上帝的家。(代上17:14)
人的國度或許會消失,
上帝的國度卻會永遠堅立。
耶穌的受死與復活是最強而有力的證據。
跟隨祂,我們就成為永恆國度的子民。
與祂立下永恆國度之約,使祂的王權也在我們身上堅立。
我要永遠堅立他在我的家和我的國裏;他的王位也必堅定,直到永遠。(歷代志上17:14)
#豐盛人生 20220126
#丁牧的靈修隨筆
#歷代志上
Photo by Robin Schreiner on Unsplash